APP下载

基于人文素养培育的文学教育课程建设

2016-11-01赵功海

江苏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戏剧节学生发展校本课程

【摘 要】除完成国家课程外,普通高中更应努力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而校本课程的开设,在形式上更需灵活多样。这样的校本课程一定要有确切的抓手。戏剧节活动就是这样的抓手,它拓展了展现人文特色的渠道,落实了发展学生的理念,延展了单一课堂的教学。

【关键词】校本课程;戏剧节;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122-02

【作者简介】赵功海,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南京,210000)语文教研组长,高级教师。

南京五中“落花生”文学教育课程基地戏剧节活动,延展了课堂教学,落实了发展理念,拓展了人文渠道。

一、延展课堂教学

著名语文教育家陈钟樑先生说,朋友要走动,教学要活动。教学的阵地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课堂关注更多的是阅读和写作,而由课堂延伸的活动更应是教学灵活甚至是灵动的延展。戏剧节活动即是如此。

就教学安排而言,《雷雨》(节选)出自高中阶段必修四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第三板块“灵魂的对白”。《史记》内容,有必修三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第二板块“仔细理会”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有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第一板块“生存选择”的《报任安书》;更有选修课程《史记选读》。

这些文本经典,在学习方式上,或“问题探讨”,或“文本研习”;但都只局限于课堂,就算有所谓活动,也仅限于分角色朗读。而当学生并不满足课堂的方式时,由课堂内而课堂外的衔接学习便提到日程上来了,这时,戏剧(这里指舞台话剧)节活动便应运而生了。

高一(2)班《雷雨》导演宋沁语是这样描写戏剧节出现的:“‘我发现你们这届学生很奇怪,语文老师这样说。大概老师也没有想到同学们会对朗读课文《雷雨》兴致这么高,‘怎么这么热衷于读这篇啊!是啊,我们早读、上课、晚自习读得停不下来,花样多多,情感丰富,要么分角色朗读,要么男女生分读,一个礼拜班上‘雷雨声不绝。就连教数学的班主任都饶有兴致地跑来听。两位老师很是欣慰,满口夸赞不绝,其他班老师不甘示弱,于是几个老师不谋而合,第一届‘雷雨话剧节就此轰轰烈烈拉开帷幕。”

而话剧表现效果如何呢?参演的徐静文同学是这样描述她的戏剧节:“从一开始的定片段、定角色,到中间一次又一次的排练,再到最后的演出并取得成功。这漫长的过程中,有笑也有泪,但更重要的是合作。这次活动虽让我们花费许多时间去准备,但却是值得的,其实,这更是一种对学习的促进。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们每个人在这场《雷雨》中提高了情商,也成长了许多。我们能够学会揣摩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曹禺的真实想法,了解经典文学并怀着一种敬畏去传承。”而受邀观看的高一(6)班沈喆琪同学这样告诉记者:“看过话剧之后,我觉得它不仅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书本知识,更能了解人物内心情感的纠结,用轻松的方式去更好地学习。”

话剧表演虽然结束了,但无论是参演者,还是观演者;无论是演员,还是导演,都有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情。这时,观后感、演后感,以及导后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胸中先有一腔积蓄”,而“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了。于是学校《落花生》杂志上便佳作纷呈了;也有老师做了有心人,他将全班的“感”汇集成册,并取名《“实际写作”之吾班戏剧节》。

二、落实发展理念

学《雷雨》、演《雷雨》,学《史记》、演《史记》,让经典升华。在“落花生”文化精神的影响下,五中语文课程变化之一,就是“走进经典,对话经典”,将校本课程特色化,呈现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于是,根据语文课本、读本和名著,学生自编、自导和自演的七部《史记》大戏被搬上了校园舞台;易水送别、廷刺秦王、项庄舞剑……一个个《史记》经典历史故事穿越时空,动人再现。

于是,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牵扯出前后30年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的《雷雨》全剧,被分为八幕,由高一年级的1班至8班分别承担,并用自己的方式解读和演出了。

戏剧节完全是学生自己的戏剧节,演出过程,各班导演指导有序,演员全情投入。徐平老师为班级点赞:“用青春和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感人、动情、用心!”

课程就是要落实学生发展的理念。学生发展就是戏剧节活动课程的理念定位。戏剧节是学生的,是发展学生的;它依靠学生,更来自学生。

戏剧节的活动主题是,各班通过语文课等多种形式,学习、了解话剧的有关创作和表演知识,酝酿正式参演的人员和剧本。重新演绎经典话剧《雷雨》片段、《史记》片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更多更好的创意,展现才艺,展现戏剧魅力,弘扬“落花生”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三、拓展人文渠道

五中的老校长周俟松女士,1929年与许地山先生结婚,1950年到南京五中任教,继任副校长。担任校长期间,周校长大力弘扬“落花生”精神,其平民教育思想内核和“培养踏实的人,有用的人”的教育理念在学校深入人心。尤其在文学教育领域,一种基于学校深厚的文化传统,并贯之以“朴实、严谨”,从生活中体验,提倡真实表达的学校文学教育作风得到一代又一代学校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传承。学校从许地山先生《落花生》一文中汲取了“落花生”精神,并将它传承与强化,确立了“人文高中”的发展方向。

学校致力于建设“落花生文化”课程体系,其主要内涵是利用传统的文学教育优势,以语文组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核心,结合学校及周边丰富的文化资源,挖掘与拓展以语文学科为中心的文学艺术课程与活动,以富含学校特色的文学文化课程陶冶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并在全市文学教育领域起示范作用。

在校园内,学校现已建成“鸿志厅”“凌云厅”“校史馆”三处人文场馆,还将建设“落花生”剧场、“落花生”文学馆、“落花生”艺术中心、许地山文学艺术展览室等场馆。

语文组积极投身“落花生文学教育”课程建设。在组内名师引领下,长期坚持组织和开展“落花生”文学社的活动,定期编辑出版文学期刊《落花生》,编写了精品校本课程教材《高中生影视鉴赏》,基于文学家校友资源的校本课程教材《文学家的摇篮》,两本教材均已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戏剧是所有舞台艺术表现形式中最贴近生活的一种,戏剧节活动成了“落花生”文学教育基地的传统活动课程,高二学、演《史记》,高一学、演《雷雨》,用戏剧这个形式让同学们读书、表演。

人文的,如花生般质朴、纯真、严谨;戏剧节活动亦是人文的。出演《雷雨》《史记》等经典,并且演绎得入木三分,戏剧节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展现了学校的人文特色。戏剧拓展了课程基地,成为了展现人文特色的渠道。

猜你喜欢

戏剧节学生发展校本课程
戏剧·乌镇
第14届契诃夫国际戏剧节圆满落幕
第8届中国儿童戏剧节7月开幕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