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其所是地呈现
——关于王音的个展“礼物”
2016-11-01邱敏
邱敏
如其所是地呈现
——关于王音的个展“礼物”
邱敏
《东北》 王音 布面油画 285cm×200cm 2015年
王音的个展“礼物”3月25日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开幕,此次展览汇集了艺术家在近几年的一系列新作,以此向公众呈现艺术家关于油画和中国文化语境之间关系的思考。在观看展线的设计上,由建筑师田军将UCCA的长廊、中展厅和甬道连接成一个整体,通过空间的链接,形成一个时间性的连贯,在空间的转折中,让观者去直观把握展览的主题:“出发”、“游离”与“还乡”。今天的艺术作品陈列及展览,非常注重展览现场和观者的互动,强调展示空间和作品之间的联系,所以,除了艺术作品自身的特性,往往在展示上强化与当代艺术通识性教育相匹配的巧妙布局。这样的展览现场布置,容易让公众直接切入主题内容,避免在直接面对纯粹的艺术语言形式的时候,因为缺乏艺术史发展的上下文关系而产生迷惘和困惑。王音个展的这种主题式的分割空间,倾向于现实主义绘画理解角度:有文学性的叙事、有意义明确的主题、有时间上的逻辑联系、有戏剧性的空间剧场式的营造。因此,在对公众导向性阅读上产生了一种先入为主的理念,但是当我们回到王音的绘画来看,他的画中很难找到某种主题性的连贯和观念的联想。他不是古典地再现对象,虽然作品中有可辨识的人物、场景,却并不付诸理性的分析,而是直觉地呈现。不要奢望从他的画面中找寻出人物性格的描摹,人、场景只是一个媒介,他试图从这些寻常可见的物象之中去挖掘出一种画意;也别企图去找叙事性的情节,他的情节大多数粗率、简单,不过是营造画面特定的氛围。我们很难直截了当地说出他力求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比如《报春花》(2013年),在这幅画中,人物被简约成几何块面,灰色调统摄画面,几块亮色笔触强调了灰色的透明感,使整个画面产生了回暖的气息。更确切地说,他是从具体的对象中去找画面自身的形式关系,这种形式关系不是对象世界自身的特性,而是他的主观情绪投射。看他的画,更多是一种粗茶淡饭般的、需要静心去品味的余韵。他试图通过绘画来挖掘绘画语言与文化语境之间的联系,以至于叙事性的、文学性的描述只是一个中间的过程,当他找到了一条通往抽象理念世界的路,那些文学性的描述就立即被抛弃掉了。
《无题》 王音 布面油画 120cm×70cm 2010年
在被命名为“出发”的第一展厅里,《俄式列车No.2》(2015年)、《俄式列车No.3》(2016年)、《加油站No.1》(2010-2015年)、《加油站No.2》(2011年),很自然就让观者从主观性的标题词中联想到该展厅的意图。事实上,王音的绘画拒绝主题性的嵌入,他不希望绘画的意义是“通过它表达了什么”,而是绘画语言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所以,无论他画列车还是加油站,一只芒果或者女人体,这些对象都没有类型学上的差别。他试图取消对象身上所具有的社会和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将它们的材料属性、质感、反光尽可能地减少,从而让描绘对象还原到粗率的结构形体本身。他消解技术,剔除了精巧、熟练的笔触处理以及形体细节的雕琢,但并没有抛弃技术;他对色彩和形式审慎而节制,尽可能排除说明性、写实性或者象征性的运用,在黄灰的色调中寻求一种微妙的变化和平衡,这使得他的画看上去总是在自我重复,就像女人箱底压的衣服,压了10年翻出来,虽然是新的,却带着一种恋旧的古沉。比如《画家No. 2》(2014年)、《无题(镜装)》(2013年),画家和穿和服的女人所具有的情调带有19世纪末巴黎对日本风情的诠释。即便是笔下的女人体,肉欲的东西也被剔除了,女人的身体和一个芒果、一间加油站一样,不强调主观化的个性,只是一个物的存在、一个表达绘画性的存在。
在标题为“游离”的第二展厅,主要是一些劳动场景和街景。画面中的人物往往被突然地截断,画面是没头没尾的局部特写,就像是用瞬间快拍的方式捕捉的生活某一角。即便如此,画里面有人,却是去人事的,不代表任何特定的生活场景,也没有任何主观性的生活态度在里面。他搁置了现成的预设和规范的直观对象,回到绘画语言本身去思考绘画艺术的本质。这些画由于色彩的单调和形体结构的强化,颇有点立体主义的视觉感受。比如《西北》(2015年),一群农民抬一块巨大的石头,石块的压力是靠横向的构图和暖黄灰色调的层次暗示出来的。《东北》(2015年)重复了这种静观其物的描绘方式以及横向切割画面的结构秩序,它们就像之前展厅里所画的加油站或者芒果一样,只需如其所是地把它们呈现出来,尽可能地排除个人化的主观情绪。王音在寻找构成绘画实体之前那个东西,就像河蚌里的沙和珍珠,他要的不是被打磨之后的珍珠,而是刚刚被柔软的蚌肉裹住的砂粒,那种原初无华的本真状态。他在媒体发布会上说过一段话,很好地诠释了他的绘画理念:“‘质朴戏剧’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它提出了‘剥离’、‘去掉’的观念,并且强调了实现演员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方法’很重要,它是完成你的问题感和疑惑很重要的途径……我选择绘画,是因为绘画倾向于沉默。”王音试图通过绘画寻找真实,却又阻止自己使用通常靠打磨细节来达到真实的方式。他要寻找的是画面语言自身的关系结构,而不是对象本身的象征意义。
第三个展厅“还乡”,由他描绘的社会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一系列绘画构成。不要受展厅主标题的干扰,以为他的这一系列绘画存在着某种寻根式的历史想象。“朴实无华之物最为顽强地躲避思想。”(海德格尔语)中国今天的油画创作,艺术家的焦虑大部分来自创新。在进入现代主义之前,创新与技术有关,有标准可以度量,视觉样式在某种程度上也有规定性。因此,之前的艺术家并不像今天的艺术家那样饱受创新的焦虑,更多的是技术的精进。饱受创新焦虑的艺术家看到的仍然还是样式的翻新与穷尽所导致的危机。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使艺术家面对任何艺术样式都有选择的可能,那么这种选择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在已有的样式上的重复,因此如何在已有的样式中注入艺术家的个人意识和思想,才是当代艺术的出路。
《父亲No. 1》 王音 布面油画 48cm×60cm 2010年
UCCA这两年所推出的中国艺术家的绘画个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在艰难地延续着西画在中国的寿命,背后依然有一个他者的眼光在进行筛选。从2007年到2016年所推出的艺术家个展来看,他们所挑选的艺术家以及推出的个展无非还是在这几条线索上:一是现实主义题材,或者直接表达个体对生活的感受,或者针对中国文化现实所作出的图像反馈,比如像2010年刘晓东、喻红、杨少斌、舒群等人的个展;一是表现性抽象,把抽象构成融入当代视觉感受,因为延续西方现代主义抽象成果无论怎样都是重复,因此在抽象构成中加入广告式的大众色彩关系,比如颜磊、陈文波等人的个展。还有就是将装置和绘画结合起来,突破架上绘画的局限性,对整个展览空间进行把握。比如2009年严培明的个展,直接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墙面上画画,以及在旗子上绘制新生儿的肖像;2011年凌健的个展将镜子和绘画形成一个循环折射。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王音这样一个个展,颇有点老调重弹的经典回顾之意。从今年国内几个大型的现代主义艺术展来看,杭州展出了莫兰迪、德朗、巴尔蒂斯等持守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形式的老大师的作品,上海的余德耀美术馆展览了贾柯梅蒂的个展。经典的回顾必不可少,一方面证明了绘画在当代存在的合法性,为其寻找源头;但另一方面很可能使艺术走出迷宫的困惑之后,又回到起点了。无论如何,王音以“礼物”命名的个展,带有向现代主义时期的艺术经典致敬之意。和之前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推出的中国艺术家架上绘画的个展有所区别的是:他的作品使我们重新去重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回到物与物之间无差别的起源。绘画逼真地再现自然的历史使命已经完结,而现代主义的形式语言把油画引向了终结论的危机,如果只是固守于样式的更替,而缺乏现实问题的针对性,它可能又是一次潜水之前的深呼吸而已。
注:
展览名称:王音:礼物
展览时间:2016年3月29日-5月29日
展览地点: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1.《西北》 王音 布面油画 400cm×300cm 2015年
2.《忠孝东路》 王音 布面油画 130cm×210cm 2014年
3.《自画像No. 4》 王音 布面油画 80cm×100cm 2009年
4.《加油站No. 1 》 王音 布面油画 150cm×120cm 2010-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