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网络资源教学平台用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2016-11-01刘俊香丁洪琼
刘俊香,丁洪琼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 404120)
·医学教育·
《急救护理》网络资源教学平台用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刘俊香,丁洪琼△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404120)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来管理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为学生、教师及行业提供远程学习、查询、存取、评价等功能[1]。
近年来,网络建设和应用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网络资源教学平台在教育教学、培训学习和社会服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目前对网路资源教学平台应用效果的评价还缺乏系统完善的评价体系。因此,为了解《急救护理》网络资源教学平台的建设效果,也为了提高网络资源平台质量及改进网络资源平台提供依据,使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评价更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使用户能方便快捷地获取最优秀的资源进行学习[2],课题组从用户的视角初步构建了《急救护理》网络资源教学平台用户评价指标体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网络互动平台中按照网站访问者IP地址抽取社会学习者和校外教师共96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人,女58人,年龄(43.00±2.75)岁。
1.2方法
1.2.1用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课题组由2名副教授和3名讲师组成。在查阅大量精品资源教学平台用户评价指标体系文献及专家访问基础上,结合《急救护理》课程特点,确定其网络资源教学平台用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学性、内容性、技术性、效用性、发展性5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考虑指标体系应结构清楚、层次合理,指标间界定应清晰无重叠及可操作性等因素,进行两轮专家咨询。9名护理教育专家和3名教育技术专家分别来自厦门、贵阳、河南、广州、上海、成都、重庆、北京8所高校。第一轮专家咨询时对条目内容有无重复或遗漏、用词有无歧义等问题征求了专家组的意见,同时评定每个条目与各方面的相关程度及重要性。主要采用E-mail、邮寄、亲自发放等方式发送和回收。同时采取开放性问题,进一步了解专家对指标中未提及内容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修改意见:将一级指标的教学性和内容性合并为一条,即教学性;增加一级指标科学性及下属3个二级指标;删除效用性中的支持师生开展多种模式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性中添加提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即时交流的平台;在技术性中添加导航标志明显,层次清晰、方便和网站资源可以跨平台使用,实现共享两项。最终将指标体系调整为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28项。
1.2.2各指标项的赋权通过第二轮专家咨询对各指标进行重要性评分和专家的权威程度评价,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比例。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分为极重要、重要、一般和不重要4个等级,分别按4、3、2、1给分。专家权威程度系数(Aa)由各专家对指标熟悉程度评分(A1)和专家评判依据及其影响程度评分(A2)计算,公式为Aa=(A1+A2)/2。5个一级指标专家熟悉程度系数0.5~0.9,平均0.78;专家评判依据及其影响程度评分为0.8~1.0,平均0.85;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63~0.98,平均0.82。各级指标权重计算公式如下[3]:
m为上级指标对应的下级第m项指标;n为专家号;Aan为第n位专家权威程度系数;Fn为第n位专家对第m项指标的重要性评分;Cm为第m项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值加权之和;Wm为第m项指标的权重;K为上级指标所对应下级指标数。
采用优、良、中、差4个等级对各个条目进行评分,其系数分别为1、0.75、0.5、0.25。28个条目得分范围为25~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网络资源平台建设越好。
1.2.3预调查及定稿应用专家修改后的评价表对本校应用《急救护理》网络资源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活动的15名急救护理课程教师及35名学生进行预调查,对评价表的语言表述、填写的困难程度等做相应的评估,并针对调查问卷中的空项内容对填写人进行咨询。根据预调查结果,对评价表个别条目的文字表达进行了调整,最终确定评价表的结构和内容。
1.2.4正式测试组建评价QQ群,将《急救护理》网络资源教学平台用户评价表上传群共享,每位评价者下载《急救护理》网络资源平台用户评价表,按要求填写后传给群主。调查以匿名方式进行,发放评价表96份,回收94份,有效回收率为97.9%。间隔1个月后再采用同一量表对同一批人群针对资源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重测。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Cronbach′α系数分析内在一致性,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重测信度和结构效度测量,内容效度指数(CVI)作为内容效度的量化指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内容及权重分配见表1。
2.2用户评价表的信度分析评价表的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47。各一级指标Cronbach′sα系数在0.711~0.944,表明评价表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重测信度:一级指标中科学性0.811、教学性0.721、技术性0.835、效用性0.878、发展性0.899、总体0.879,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
表1 《急救护理》网络资源教学平台用户评价指标体系
2.3用户评价表的效度分析该评价表各一级指标的CVI为:科学性0.879、教学性0.912、技术性0.891、效用性0.813、发展性0.918,总体0.911。结构效度用各二级指标与其所属一级指标的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科学性为0.465~0.634、教学性为0.411~0.573、技术性为0.514~0.786、效用性为0.622~0.735、发展性为0.719~0.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用户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间及与
*:P<0.01。
2.4《急救护理》网络资源教学平台用户评价采用《急救护理》网络资源教学平台用户评价指标体系对平台进行评价,各二级指标得分=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评价等级系数,总分为各二级指标得分之和。94人参与评价其总分为(87.28±6.52)分,结果显示:网络资源教学平台建设较好;采用得分指标=实际得分/可能最高得分×100%分析,5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教学性、效用性、科学性、技术性、发展性。见表3。
表3 《急救护理》网络资源教学平台建设效果评价
3 讨 论
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更好地评价平台的应用效果,及时发现平台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不断更新和发展、完善平台,使其保持最优化,达到最好的应用效果,反过来亦可促进资源平台建设与应用。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教学改革的实施及改革的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利用网络优势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教师的职责[5]。构建高质量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对推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6]。而网络资源教学平台建设质量的保证和提升离不开用户评价。教学资源平台的用户评价目的在于通过反馈意见促进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质量的提高,也便于筛选出更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本研究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对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指标的筛选和权重的分配,确保指标修订和赋权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指标体系从科学性、教学性、技术性、效用性、发展性5个方面对教学平台进行评价,涵盖了各个方面。本研究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63~0.98,平均0.82,说明5项一级指标,专家权威程度较高,指标体系及其赋权是可靠的。
评价指标体系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47,各一级指标Cronbach′s α系数在0.711~0.944,表明评价体系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7]。重测信度总体为0.879,一级指标为0.721~0.899,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有较好的跨时间稳定性。各一级指标CVI为科学性0.879、教学性0.912、技术性0.891、效用性0.813、发展性0.918,总体0.911。结构效度计算各二级指标与其所属一级指标的Pearson相关系数,其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本研究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用户评价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教学性、效用性、科学性、技术性和发展性,说明《急救护理》网络资源教学平台体现了其教学作用,科学有效,整体建设较好。该评价体系对其他院校的教学资源平台质量评价工作及其教学资源平台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8]。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和《急救护理》网络资源教学平台的预期应用效果,查阅大量用户评价的相关文献,采用专家咨询法,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构建了《急救护理》网络资源教学平台用户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经过各指标权重分配、信效度分析及用户使用评价检验,说明该评价体系具有全面、科学、实用等特点,为《急救护理》网络资源教学平台的用户评价提供了工具,也为网络资源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效果评价提供了参考。本研究亦存在一定的不足,即未将该评价体系推广应用到其他课程的网络资源平台建设和应用效果评价中,后期将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期将该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广应用。
[1]杨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发展的历史背景及意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99-102.
[2]付雪连.医学教学资源库用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0.
[3]吕亚兰,杨森评,吕克潜,等.适宜卫生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1):3639-3641.
[4]齐宝宁,孟娟娟,杨媛,等.PBL结合CBL教学法在《毒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42(22):2683-2684.
[5]姚洁,董宁,韩品,等.网络课程辅助教学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2,41(8):822-823.
[6]宗城.高职院校构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顶层设计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43-44.
[7]蒋小花,沈卓之,张楠楠,等.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3):429-431.
[8]洪丽雯,董志,钟朝晖,等.利用顶层设计原理构建医学类研究生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J].重庆医学,2015,44(21):3009-3010.
10.3969/j.issn.1671-8348.2016.25.046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3281)。
刘俊香(1967-),副教授,本科,主要从事护理教学及循证护理研究。
, E-mail:376876890@qq.com。
R47
B
1671-8348(2016)25-3585-03
2016-03-08
2016-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