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就业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6-11-01金本能强晓华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残疾残疾人

金本能 强晓华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就业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研究

金本能 强晓华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高职院校招收残疾学生,既可以让更多残疾青年能接受高等教育,又是残疾青年接受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现阶段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就业过程中还面临诸多问题,当前构建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体系,需要创新高职院校残疾学生人才培养方式,提升高职院校残疾学生职业指导效果,搭建高职院校残疾学生有效就业平台,完善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就业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残疾学生;社会支持体系

残疾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残疾人教育乃至整个国民教育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残疾人高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总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以国民高等教育的整体性发展为前提。目前,我国残疾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比例相对较低,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远远少于普通人,而且残疾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不如普通大学生,这将影响教育公平的推进。对于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来说,做好在校残疾学生的培养与教育,构建促进残疾学生的就业社会支持体系,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受教育现状

残疾人在社会中通常处于弱势地位,维护残疾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平等地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权利,是一项崇高的社会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高等教育,是根据残疾人身心的基本特征和需要,采用普通的或特殊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取得高等教育入学资格的残疾青年(主要是指肢体残疾、聋哑和盲三类残疾青年)能够在普通高等教育院校或专门高等教育机构接受高级专门教育的活动。[1]残疾人职业教育,是通过充分发挥社会普通职业教育机构的作用,完善具有特殊教育手段的残疾人职业教育机构,广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在城镇,与就业相结合,提高办学质量和层次;在农村,与生产和扶贫相结合,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教育和中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在特殊教育学校试行劳动预备制。[2]高职院校招收残疾学生,既可以让更多残疾青年能接受高等教育,又是残疾青年接受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2007年全国高中阶段特教学校及高等特殊教育近20年来从无到有快速发展,2007年全国高中阶段特教学校231个(含成人职业教育机构),在校残疾学生1.4万人;专门接收残疾人的高等特教学院(专业、班)14个,在校生2400人,还有近2万名残疾人在普通高校就读,达到国家录取分数线的残疾考生被普通高校录取比例为95%;在全国残疾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的残疾人为94万人,占全部残疾人口的1.13%。[3]尽管高校在接收录取残疾学生方面没有多少歧视,但是由于残疾学生先天的劣势,相对本科院校来说,现在更多的残疾学生被高职院校录取。

为了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残疾学生的基本状况,2015年3月-6月,笔者对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滁州市、阜阳市、马鞍山市共10所高职院校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见下表。

从在校残疾学生的残疾类型来看,主要为肢体残疾,共293人,占94.8%;听力残疾学生共11人,占3.6%;其他类型残疾学生5人,占1.6%。由于安徽省目前还没有建立一所专门接收残疾学生的高校,普通高校中也没有办专门接收残疾学生的专业或班,残疾学生一般只能和正常学生一样进入普通高校的就读。对于那些双目失明的学生,如果要接受高等教育,符合条件的只能选择报考其他省份有关高校,如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南京盲人联合大学等。

总体而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的加快,残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不断增加,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也在为残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不断创造条件。高职院校要承担起培养更多残疾学生的社会责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革新学生管理方式,为残疾学生接受优质的高等职业教育而努力。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校残疾学生的培养教育方式缺乏针对性

现阶段残疾学生在高职院校主要还是融入式教育方式,就是他们和普通学生一样接受教育,高职院校中还几乎没有专门针对残疾学生情况进行分班教学,残疾学生对于某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面临着一定的困难,比如在进行一些生产性实习和实训时存在着较大的难度,甚至有的学生几乎不能参加企业的顶岗实习和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锻炼。高职院校的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针对正常学生制定的,对于占学生总数不到0.5%的残疾学生来说,很难兼顾到,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针对残疾学生而制定专门的培养教育方案。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省份没有专门建立只招收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高职院校,使得残疾学生被分散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另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也没有开设只招收某类残疾学生的专业或班级。对于分散在不同专业的残疾学生的培养教育问题,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教育补偿政策,予以帮助他们获得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机会。

2.高职院校残疾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有待加强

对于高职院校残疾学生来说,做好他们的职业发展教育尤为重要。调查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集中为残疾学生进行专门有针对性的职业发展教育。如何帮助残疾学生规划未来人生的发展,特别是如何帮助残疾学生正确面对心理的困境,目前高职院校的这项工作还相对薄弱。残疾学生的心理障碍可以说是身体残疾的副产品,高职院校残疾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首先需要加大对他们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的力度,帮助残疾学生找准职业和人生发展的方向。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存在缺失,也没有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育管理队伍来帮助残疾学生。

3.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就业过程中遭遇着不同程度的歧视

我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率低一直都是制约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调查发现,不少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还是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问题。通过对安徽省12名高职院校残疾应届毕业生访谈了解他们的就业情况,其中3名学生毕业后半年仍未落实工作,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25%,未就业率同比高于正常学生。除了就业率相对较低之外,残疾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就业机会不均等。残疾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残疾大学毕业生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社会就业排斥,比如有的学生在就业考试中尽管笔试成绩占优,但在面试时却难以过关,有的甚至直接被拒之应聘门外。(2)就业质量不容乐观。就业质量是衡量大学生就业的另一个重要维度,工作环境较差、工作稳定性不高、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缺乏等问题是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就业后面临的主要问题。(3)未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职院校残疾学生也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不断适应变化着的社会发展形势,要避免作出不正确的就业判断和选择。

4.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就业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

所谓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指由一系列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功能的社会保障制度(或计划、项目)连接而成的“社会安全网”,它是由众多制度、计划、项目结合而成的整体。[4]当前,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平等就业的这张“社会安全网”还没有完全搭建,有的方面还不牢固、不完善。残疾青少年的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教育保障。残疾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他们不仅拥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经历,也拥有着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机会。然而,现在还有不少地方政府没有将高职院校残疾学生的就业问题作为重要的问题纳入议事日程,没有更好地为残疾学生的就业构筑牢固的“社会安全网”。

三、当前促进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的路径

1.创新高职院校残疾学生人才培养方式

高职院校应该帮助残疾学生获得未来人生发展的机会,让残疾学生掌握进入社会后的生存和发展的技能。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残疾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生计教育。高职院校要有针对性地帮助残疾学生获得职业教育的成功,特别是对于残疾学生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残疾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情况,让残疾学生在职业技能培训时能够按照自己的特点和状况取得成功。企业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必要环节,高职院校要摸清全校残疾学生人员基本情况,能够根据残疾学生所学专业和个体特点,积极为残疾学生落实能帮助其完成实习的企业。高职院校也可以联系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资助残疾学生完成企业实践锻炼和实习环节。省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全省残疾学生人口情况,有针对性地在部分具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开设一些残疾学生班,面向全省甚至全国进行招生,在经费投入上予以倾斜。对于这些残疾学生班级,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可以进行创新,这将为残疾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2.提升高职院校残疾学生职业指导效果

职业指导教育如今已成为高校必修课程,为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高职院校残疾学生来说,做好他们的职业指导对其未来人生发展尤为重要。高职院校要重视残疾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在职业指导中要能够根据残疾学生身心特点给予积极的干预和支持。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做好残疾学生职业指导课程与教学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帮助残疾学生树立未来人生的信心;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通过职业指导,帮助残疾学生对未来发展进行正确定位,找到未来职业成功的方向。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残疾学生职业指导的成效,学校可以为全校残疾学生进行集中职业指导,也可以请在社会中取得成功的残疾毕业生返校为残疾学生做报告,点亮他们人生的希望。

3.搭建高职院校残疾学生有效就业平台

高职院校残疾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我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劳动就业,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使残疾人劳动就业逐步普及、稳定、合理。”因此,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就业理应能得到社会的积极帮助,就业过程中不受歧视。一方面,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关心残疾学生的就业问题,比如,每年各地政府可以和地方高职院校联系,对所有即将毕业的残疾学生进行摸底,了解残疾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专业学习情况,要为残疾学生的就业开通绿色通道,将残疾学生的就业、继续教育与培训纳入民生工程;社会各界也要积极伸出援手,关心高职院校残疾学生的就业,特别是一些社会慈善机构和社会爱心组织,要积极地通过各种渠道帮助残疾学生的就业。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就业管理部门要为残疾学生的就业搭建平台,通过与合作企业建立联系,尝试进行针对残疾学生的订单培养,让残疾学生对未来的人生树立信心;高职院校还可以在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为残疾学生的实习实训创造条件,可以考虑为残疾学生“开小灶”,让残疾学生在现有身体条件情况下,取得进入社会所需的必要的生存技能。

4.完善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就业保障体系

当前,要解决高职院校残疾学生的就业问题,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就业保障体系是一条根本路径。对于高职院校残疾学生的就业,优化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核心在于明确政府责任和构建合理、高效的管理体制。优化与完善残疾学生就业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要加强立法,不断完善有关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促进残疾学生就业的政策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服务体系,对于高职院校残疾学生要能够提供免费和及时的就业服务;再次,要建立和完善残疾学生职业培训体系,能够为毕业的残疾学生提供具有特色的并符合残疾学生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让残疾学生更多地掌握生存技能;最后,鼓励和支持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创业,为残疾学生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和指导,提供小额的创业贴息贷款和免收税费,为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

[1]李文长.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权益研究——理念、政策与制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83.

[2]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48.

[3]苏君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局长读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8-139.

[4]史柏年.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

责任编辑:李华玲

Study on Constructing SocialSupport System for Disabled Students’Employ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College

JIN Ben-neng QIANG Xiao-hua
(chuxhou Vocatienal And Technical clollege,Chuzhou,Aahai 23900,China)

Disabled students enrolled by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re not onlytohave more disabled youths receive higher education,but alsoan important wayfor themtoreceive vocational education.However,there are a lot ofproblems about disabled students’employ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In order toconstruct social support systemfor disabled students’employ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it is necessarytoinnovate the method ofpersonnel trainingfor disabled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promote vocational counselingeffect for disabled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establish effective employment platformfor disabled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and perfect employment securitysystemfor disabled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Disabled students;Social support system

1009—0673(2016)02—0075—04

G649.2

A

2016—01—05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教育民生保障机制及压力纾解路径研究》(项目编号:BFA140043)阶段性成果。

金本能(1976—),男,安徽繁昌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残疾残疾人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关爱残疾人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
加大职业指导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