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课堂思维导图教学设计探讨

2016-11-01黄宇云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设计思维导图

【摘 要】试将思维导图法引入中职语文教学,以《一碗清汤荞麦面》为分析文本,阐述思维导图在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的具体运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以思维导图的绘制辅助学生主动分析、探究文本,可激发学生进入文本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分析文本的能力,扩展思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语文 思维导图 《一碗清汤荞麦面》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94-02

中职语文是中职教育的公共基础必修课,是培养中职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思维能力与人文精神以及包含职业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中职语文教学应依据课程定位与学生情况,在培养语言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建构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课文脉络和主旨思想,以提升其综合职业素质。依据课程定位与学生特点,可考虑运用思维导图方法进行教学,以此指导学生快速建立课文内容框架、掌握文章主旨,系统观照课文。《一碗清汤荞麦面》是中职语文教材收录课文,作者栗良平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不畏艰难、默然前行的故事,激励了无数读者。巨大的生活变故将母子三人甩向困窘,母亲的从容与坚韧凝聚着不再完整的家庭,两个儿子的理解与支持让这个家庭渐而走向曙光遍洒的美好未来。文章有深挚的母爱展露,也有勇敢的责任担当,还有来自陌生人的美意,这种种情感,对处于价值观念建构时期的中职学生来说,影响深远。

一、思维导图训练与教学思路形成

思维导图可对思维过程进行记录、引导与拓展,可视化的表达图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传达与信息的交互,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完整的思维导图具备图形、关键词、分支与色彩四要素,四要素组合形成了图文并茂的特点,可帮助学习者集中注意力,关注焦点与主题,发散思维,将知识散点联系起来,强化记忆。

在课前准备阶段,首先,需要向学生明确思维导图的含义、制作流程与方法。一是关键词的提取,精准、简洁的关键词易于学生记忆与联想,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选择重要信息,提炼主旨。二是图形与颜色的使用。为突出重点,确保思维导图的主题分明、层次清晰,应根据知识点和信息的不同使用多种颜色绘制,主题的图形与颜色要与延生的次主题的图形与颜色相区分,次主题的图形与颜色应统一,主题与知识点的分支连接要根据联系的性质采用虚、实线条表示。三是思维导图绘制的基本步骤。在准备好的白纸中央写上主题,空白的周边待补,整幅思维导图要围绕主题发散展开。绘制分支时,注意理清楚各级分支之间的联系,图形和线条的使用要清晰、规范,同一层级分支的图形、线条需统一。信息点较多且联系较复杂的情况下,分支线条上方可以加入关键词提示,以更好理解相互关系。

其次,于教师而言,可使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抽提突出后,利用思维导图加入教师自己对文本或者教学的观点与看法,理清教学设计思路,制作课件以备教学之用。根据中职学生学情,可考虑将预习部分纳入课堂教学,使用简易的分析导图,利用文本探究前的五分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以《一碗清汤荞麦面》为例,主题可定为母爱,次主题有担当、责任、奋斗、互助等,教师可依据文本主旨设计教学方案,围绕主题将文本涉及的各信息元素纳入思维导图,延伸次主题,在明确主题、突出重点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信息的全面与系统。

二、新课导入与文本探究

(一)新课导入。根据中职学生学情,结合本篇散文与现实情况联系紧密的特点,可利用思维导图创设情境,以使文本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激发学生进入文本的兴趣。就《一碗清汤荞麦面》来说,教师可围绕课文主题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文字、图片、影像均可,要求学生绘制简易思维导图,需体现课文中出现的母爱、担当、责任、互助等元素,以引入课文。导入部分重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在阅读课文后对文本的整体观感,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打开思路。

(二)文本探究。正式教学阶段,首先是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要求学生在掌握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提炼主题与次主题。具体做法是,学生分组厘清课文脉络,小组成员协作绘制思维导图初稿,明确课文主题、次主题与文中提供的各信息点的关系,引导学生感知母亲的坚韧、担当,母爱的巨大能量与来自陌生人的温暖情意。其次,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出课文关键词,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理解母亲在一碗清汤荞麦面中给予两个儿子的无私母爱,更要体会母亲处于困境却不卑微、不乞求的从容心态与悉心感受生活中点滴美好的做法,对儿子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在学生逐步深入文本的同时,引导学生完善思维导图。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提出问题,比如,找出课文线索;描述母子三人四次去面馆叫一碗清汤荞麦面的具体情景,按次数、时间、碗数,母亲与儿子的穿着、神态、语言,面馆老板的表现等抽提相关信息,对比分析,找出异同,深化认知;分析母亲这一女性人物形象等。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小组讨论,继续完善思维导图。

在课文探究的过程中,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若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思维导图绘制方法,教师可随机指导,学生边听文本分析边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如果学生独立绘制思维导图尚存困难,教师应准备《一碗清汤荞麦面》的知识点和相关信息的卡片,师生共同分析课文,添加、移动或者删除、更换卡片,形成以主题为中心、连接各知识点和信息且能呈现整个思维过程的完整的思维导图,如此,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明确课文主旨,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达成教学目标。

(三)展示评价。文本探究完成后,各小组集中时间完善思维导图,小组成员之间、各小组之间充分讨论,教师根据各小组绘制情况给予具体指导。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发散思维,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之后,由各小组代表对本组的绘制成果进行展示,接受其他小组的评价,根据教师的指导意见和改进建议予以最终完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规定评价的主要内容,比如,思维导图是否有明确的主题、整体布局是否合理、色彩搭配是否和谐、内容是否层次分明以及展示者表达是否充分准确,等等。

《一碗清汤荞麦面》思维导图示例如下:

三、教学效果与反思

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利用思维导图开展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文,精确提炼课文主旨,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方面,效果显著;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人物形象与蕴涵情感方面,也有较大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运用思维导图解读中职语文课文没有局限,一般而言,思维导图的绘制花费时间较长,需要反复地交流、讨论、修改才能最终完成,对师生来说,均为一项需要全情投入的任务。此外,从实践经验来看,思维导图法更适合运用于议论文的教学,议论文的论证过程用思维导图可以得到充分地可视化展现。就本文的分析文本《一碗清汤荞麦面》来说,因其行文层次分明、线索清晰,人物形象生动,且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综合来看,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法,能显著提升教学效果,但仍需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分文类对思维导图法的运用进行探索,以找到各个文类最佳的思维导图应用方法,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李冀平.思维导图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黄宇云,女,梧州市机电技工学校教师,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教学设计思维导图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