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016-11-01蒋彪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蒋彪

【摘 要】阐述优化生物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通过精选经典案例,介入逻辑思维意识;设计悬疑性问题,启动逻辑思维引擎;细化分析过程,强化逻辑思维训练;活用生物实验,历练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设计 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92-02

辩证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逻辑思维都是思维方式,而逻辑思维是各种思维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和追求。逻辑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分析、比较、判断、推理。普通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才能激活学生逻辑思维呢?这是我们要重点探究的课题。教师不妨精选经典案例,促使学生介入逻辑思维意识;设计悬疑问题,成功启动学生逻辑思维引擎;细化分析过程,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训练;开展多种实验,历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一、精选经典案例,介入逻辑思维意识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找出典型案例,并围绕典型案例展开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介入逻辑思维意识。所谓典型案例,是指教材核心内容中的经典推理、理论成长过程、科学家探索历程等,让学生从典型案例中感受逻辑思维的强大力量。特别是典型案例中的科学家,不仅在探索中有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有坚韧不拔的科学研究精神,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进行探讨,最后给出思维过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形成共性认知:豌豆是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不会受到外来花粉的干扰,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比较纯正,实验结果也会更真实可靠。豌豆的性状容易区分,也是被选入实验材料的重要原因。在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探究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然后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给出统一性认知总结。成果展示时,有学生分几个步骤整理学习认知。第一步,表述杂交实验: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其产生的后代都是高茎的,再利用子代进行杂交,结果生成二代时,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其比例比较固定,为3: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第二步,对分离现象进行解释: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基础是通过假设来确定生物体的基因型,然后用相关实验加以验证。

教师引出孟德尔豌豆实验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对这个实验展开深入分析,先找出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然后对分离定律展开讨论总结,学生思维跟随孟德尔实验不断推进演绎,最终认知这个实验结果。在这个思维历程中,学生逻辑思维意识逐渐介入,并从典型案例中获得更多思维契机。

二、设计悬疑问题,启动逻辑思维引擎

高中学生有一定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思想大多比较活跃,有积极探索热情。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根据学生关注现实情况,精心设计悬疑性问题,利用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思维。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其思维水平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要针对不同群体学生思维实际设计思考问题,关注学生思维起点、思维特质、思维启动方向,给出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的问题,并提出个性要求和提示,促使学生思维顺利启动。

设计悬疑问题时,教师不仅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而且要对学生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取向等进行调查,以提升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在学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便投放问题:性状受什么控制?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是怎样的?染色体是由哪些化合物组成?作为遗传物质的应该是哪一种物质?猜想一下,作为遗传物质可能具有什么特点?20世纪早期,人们普遍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这种认知科学吗?为什么会有这些认知?学生快速行动起来,展开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自主查阅资料、阅读文本、自发讨论,寻找正确答案。教师检查学习效果时,学生大多能圆满完成相关问题探究,学习效果显著。

教师在课堂初始阶段设计众多思考问题,激活了学生学习思维,学生积极展开学习探究活动,说明教师问题设计引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课堂思考问题设计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注意掌握好深度、宽度。只有提升文本生本思维契合度,才能成功激活学生逻辑思维。

三、细化分析过程,强化逻辑思维训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展开相关内容的学习和探究,特别是对典型例题展开解读分析时,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逻辑思维偏差,让学生从失误中找到思维出路。课堂师生互动和谐热烈,其探索效果会更显著。教师作为互动主动方,要对互动形式、互动频度有正确设计和把握,通过精细化讲解、直观性展示、科学性对比、关联性联想等,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训练。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时,教师先利用窗台上的一盆花进行导入,展示课堂学习目标,然后是师生互动,了解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实验三:用锡箔纸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实验四:用锡箔纸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师生共同对实验进行解读分析,总结出实验结论: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够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教师对多个实验展示进行分析,积极吸引学生参与共同讨论,从向光性实验现象中,学生学习思维逐渐被理顺,逻辑性认知逐渐形成。四个实验从四个角度验证植物具有向光性特征,与植物生长素有重要关联。教师实景导入、介入实验、实验解析、得出结论,课堂教学设计具有较强逻辑性,对学生逻辑思维成长有重要帮助。

四、活用生物实验,历练逻辑思维能力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的自然学科,教师在主导生物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逻辑思维现实,针对性设计实验内容、实验形式、实验过程、实验展示、实验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分析、归结、整合、操作,形成完整思维链条。生物实验有学科个性特征,教师要从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操作要领等角度展开引导,特别是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时,教师要跟进辅导,促使学生尽快建立逻辑思维体系,以提升实验操作效果。

在学习《人类遗传病》相关内容时,教师根据名著《红楼梦》设计教学案例讨论:《红楼梦》中有金玉良缘、宝黛之恋之说,这是指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恋情。贾宝玉和薛宝钗是亲姨表兄妹,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亲姑表兄妹。如果从现代遗传学角度来分析,你认为哪一段婚姻更合适呢?学生展开热烈讨论。有学生认为:我们从个人情感出发,非常同情林黛玉的遭遇,心理上自然倾向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结合。但不管是姑表还是姨表,都属于近亲血缘关系,他们之间的婚姻都可能产生遗传病,利用现代人认知观念,这两对婚姻都不是理想选择。也有学生认为,如果要从这两对婚姻中挑选更合适的,我选择第一对,贾宝玉与薛宝钗,他们是姨表亲,遗传病出现几率小一点。

教师利用名著婚姻案例作为讨论实体,激发了学生参与研究的兴趣。学生在具体探讨中,自觉介入现代遗传病相关认知,对这两对婚姻进行科学评价,最后给出比较理性的探索结论,这个思维过程有比较鲜明的逻辑性。这是教师对生物实验的活用,从不同角度历练学生逻辑思维。由于设计巧妙,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能够对生物学习形成重要促进,而且可以塑造良好思维习惯,对学生认知成长有重要意义。生物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重要课程,教师应正视学生思维实际,展开多种形式的激发诱导教学实践,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打破常规教学束缚,抓住逻辑思维教学切入时机,给出科学性设计,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吕红岩.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6)

[2]康雪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4)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