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三合一”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16-11-01陈璐施树英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构建

陈璐+施树英

【摘 要】分析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调研的信息,从岗位实际出发,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三合一”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工作过程 “三合一”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51-02

当前,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电子商务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量快速增加。但是,目前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就业市场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方面中职毕业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却难以找到满意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出现“技工荒”。这种“两难”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编排一直受着传统专业学科体系教学观念的束缚,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据调查,目前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对学生核心岗位能力培养不足,学生技能不突出。因此,通过构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满足企业的需求是一项非常重要且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无法实现职业教育的核心教育目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程体系学科本位化。课程体系还是以灌输学科知识为宗旨,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忽视学生的职业经验。二是课程内容结构不合理,与实际工作过程联系不紧密。课程教学理论课较多,实践课偏少,比例失调。三是课程实施方法与手段虽然多样化,但教学互动性差、学习过程缺乏合作性。

二、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基于上述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制定了完整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案,形成了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以企业调查为前提,加强专业建设;以岗位目标为基础,找准人才培养定位;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以工作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开发“理实一体化”的新课程;以技能为核心,整合对应知识。

首先,专业建设小组应通过对企业的走访、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分析电子商务工作流程,确定电子商务工作岗位需求,确定职业岗位群。其次,分析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形成综合职业能力领域,通过职业能力领域形成学习领域,最后形成课程体系。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三合一”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广泛调研,确定电子商务专业定位和职业工作岗位群。通过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职教专家组成的课程建设小组,进行基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三合一”的课程体系建设工作。课程建设小组通过走访调研浙江、上海、南宁市一些电子商务中小企业,听取企业骨干的意见,并与他们反复地讨论与交流,将收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经过行业、企业商务专家和课程开发组教师的充分论证后,将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专业主要面向企业网店和网站企事业单位,培养具备较强实际操作能力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经营,能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营销、推广、客户服务、美工设计工作,具有良好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依据该培养目标和区域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确定电子商务专业对应的主要工作岗位(见表1)。

(二)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岗位群后,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召开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开发实践专家研讨会。在课程开发组老师、企业专业与职业教育专家共同分析和归纳了典型的工作任务、在得到典型工作任务的框架和主要内容以后,课程开发组教师深入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并采用社会实证研究方法,对典型工作任务加以分析和详细说明,将其结果表述为一般化的职业要求。最后,确定了9个典型工作任务。对这些任务的类别和难度进行等级划分,成为电子商务课程开发的基础。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解析和重构课程。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人士和行业专家参与,参照电子商务职业资格标准,对电子商务专业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确定行动领域。打破电子商务原有课程体系,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的解析与重构,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见表3。

(四)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三合一”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通过企业岗位的典型任务及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我们重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三合一”的综合体系。

这里的“三合一”指的是“核心课程+企业项目+技能证书”。我们将以电子商务专业典型岗位所要求的网店客服、网页美工、网店运营为核心任务,以实用为主,岗位需求的真实的“企业项目”为载体,以国家电子商务员证书为支撑,设计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让学生既可以锻炼核心技能,又能参与企业项目,完成考证任务。

“核心课程”是指电子商务基础、常用办公软件、推销技巧、网络营销、商务礼仪、网络客服、商品知识、网店美工基础、电子商务师实训与考证、中英文录入、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运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12门核心课程标准,组织课程内容。改革评价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企业项目”是指与南宁本土电商企业合作,将部分专业实训课转换为企业实操内容,由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训任务,把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带到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实践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技能证书”是指以课证融合为途径推进双证制度,考取国家电子商务员证书(必考)、网络编辑师(选考)、助理物流师(选考)、金牌客服证(选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工作就业机率。

四、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改进

专业课程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让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按照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形成决策、项目实施、结果评价等步骤进行,促进教学做统一,理论与实践相衔接,充分体现职教特色,有效提高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创建“德能勤绩,四方共评”评价模式。根据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我们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开展四方共评模式。即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运用知识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生产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综上所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真正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课程;同时融合了“三合一”的课程体系,真正实现中职教育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课程实践来源于企业,又服务于企业,以能力本位为基础彻底改变设传统课程的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途径贯穿整个课程体系,具有实践性和职业性的鲜明特征,对当前中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应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

[2]李道勤.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课程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3]贺扬眉.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高职室内设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2(8)

[4]周胜安,王圆.移动互联网下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9)

[5]陈衍毅.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电子商务,2013(4)

[6]石妍,胡宏力.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成功:教育版,2012(11)

【作者简介】陈 璐,女,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讲师;施树英,女,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助理讲师。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MOOC的激励性原则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