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要教孩子编程

2016-10-31牟艳娜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必修课程米切尔麻省理工学院

牟艳娜

“不要只是买一个新的电脑游戏,自己做一个;不要只是下载最新的应用程序,帮助设计它;不要单纯在手机上玩,编写它的代码。无论你在城市还是农村,电脑将是你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你愿意工作,努力学习,未来将由你们创造。”

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3年“编程一小时”活动开幕时发表的讲话。仅到2015年,该活动就已经吸引了来自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以千万计的学习者参与其中。

早在2012年将ICT(信息通讯技术)课程改为Computing(计算)课程的英国也不甘落后,它于2014年开展了“编程年”运动,鼓励全民学习编程,同年与其他四国组建D5峰会,就“教孩子编程”在章程中达成一致。英国在2014年底发布的国家课程标准中,更是将重在编程教育的计算机课程规定为5~16岁学生的必修课。与此同时,韩国也宣布,编程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程于当年在全国72所学校内先行试点,到2018年,编程将正式纳入韩国中小学必修课程……

在重视科技发展的国家,俨然已经掀起了一股全民编程热。而我国正在研制的新版高中课程标准也与时俱进,将计算思维列入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那么,为什么编程教育迎来全球性大面积复兴?编程与计算思维的培养又有哪些关系?本期,我们聚焦编程教育与计算思维培养,从现象到本质去深入探寻。

在编程教育研究领域,能将编程与心理学甚至数学统一到一起的一位重量级人物是被誉为“Logo语言之父”的西蒙·帕佩特教授。他对儿童编程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贡献。非常遗憾的是,他于2016年7月31日因病去世。所以,本期策划的第一篇文章选择向西蒙先生致敬,由赵玉勇老师撰文追忆他在编程教育领域的学术成就,与更多人分享他的教育思想。

西蒙的思想在其弟子,即现任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终身幼儿园”项目负责人米切尔·瑞斯尼克教授那里得到了传承。米切尔在接受本刊特约记者吴俊杰采访时明确表示:“Scratch的最高使命是帮助年轻人成长为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而8月初在麻省理工学院召开的2016全球少儿创新与编程教育者大会是对他们儿童编程教育理念的集中展示,李幸呈、武若冰两位老师赴美参与了这次大会,结合国内刚刚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写下了他们的见闻与思考。

本期,我们还邀请江苏省信息技术特级教师陆平和阿儿法营创意编程魔法学校创始人余宙华,从校内和校外两个角度,结合生动的案例阐释了编程教育对每一个人思维培养的益处。通过他们的案例,相信您会对编程之于青少年的价值与意义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猜你喜欢

必修课程米切尔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B-25米切尔轰炸机
Liquid Archives Cambridge, MA, USA
季后赛高光时刻多诺万·米切尔不服气
创新课程设计 实现快乐军训
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高中必修课程“夏商西周政治制度”教学分析
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团队开发“社交T—shirt”
野性的面目
麻省理工学院创造超低温纪录
大学里的冷战: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