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感恩教育的回归
2016-10-31颜互立
颜互立
【摘 要】 人之感恩,本为天性。《弟子规》开篇说“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它的意思是:做人第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和兄弟友爱,其次才是学习知识,增广见闻,明白数理的变化。人的五伦第一就是父慈子孝,可见感恩教育的重要。
【关键词】 感恩教育;现状剖析;缺失原因;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01
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中小学德育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却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日益深入而逐步淡化,甚至缺失,致使当今社会许多青少年的感恩思想荡然无存,教育领域内各种各样反传统、反人伦的怪像层出不穷,时代的使命感呼唤教师必须直面现实,切实找到实施感恩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感,唤醒青少年的感恩情怀。
一、当今社会感恩教育缺失后的突出怪像
1.极端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这种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心理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孩子缺失与其父母心灵的沟通,缺乏相互的理解与信任;孩子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以自己的喜恶为标准;更多的孩子形成了只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感恩的心态。家长这样的教育结果所导致的是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背离,孩子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理所当然。
2.可怕的人性冷漠
这种冷漠感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很多孩子不懂得对家人的生老病死表达其最根本的关心与爱护,不懂得在父母生病、劳累、委屈、不顺时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二是很多孩子表现在对身边弱势群体的嘲笑、讽刺、挖苦、欺负取乐等等,把自己的快乐更多的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三是对别人对自己的付出漠然,甚至认为别人这样做是应该的。
3.是非观混淆,价值观低下,道德情感滑坡
现今社会最反伦理的现象就是刺激消费,鼓励享乐,以致是非观混淆,价值观低下,道德情感滑坡。表现之一为:自己享乐第一;表现之二为:面子第一;表现之三为:偶像第一;表现之四为:抗挫能力低。
道德情感滑坡,突出体现为追求“即时满足”,否定正确的价值观;认真、拼搏、奋斗精神的崩溃;从英雄偶像崇拜转到追星;从精神优先转到生活质量优先;忠实自己的生活,不愿意为社会做贡献。功利思想日益泛化,一切以“利”字为先,虚荣攀比心理更为增强,甚至在感恩父母上,也以利益为前提,从而给感恩意识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黑纱”。
二、感恩教育缺失原因探究
1.家庭教育的缺失成为隐形的痛
①对孩子宠爱过度,溺爱无度。很多家长工作挣钱把孩子的教育权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隔代教育会出现溺爱的想象,而且“6+1”家庭模式眼中孩子已成为家庭的主导,造成了孩子一切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自我意识。
②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的期望使得要求过于严厉和刻薄。有的家长因对孩子要求过高从而要求过于刻薄严厉,不会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馨、生活的快乐,也无法让孩子对父母报以感恩的心。
③最为普遍的是家长对孩子的爱,更多的是专注于物质层面,忽视了最基本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使家庭感恩教育滞后甚至直接脱离,这才是感恩教育的最可悲之处。
2.学校教育的缺失成为无奈的伤
首先,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着眼点更多的是关注升学率,学校为了生存竞争,被动或违心的放弃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时间和机会,而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教学质量的管理上,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主动弱化,从管理体系上就弱化了,何谈品德教育。其次,学习的压力使学校德育工作大打折扣,上级部门领导没有相应的量化考评机制和目标立项,使得学校德育部门没有相应的工作目标与压力。最后,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效果微乎其微,很现实的一点就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估考核直接体现在教学效果的量化考核上。
3.社会环境的负面能量使感恩教育缺失进一步断流
社会环境的负能量熏陶是感恩教育缺失的隐形杀手,那些潜在的消极现象和负面榜样成为感恩教育缺失的重要影响源。比如,现在的网络给学生的影响,网上媒体为追求新鲜度对各种社会阴暗现象过于夸大的报导,社会上的各种乱象和思潮对青少年的感恩教育的缺失起着破坏作用。
三、重拾“感恩教育”,时不我待
重拾“感恩教育”,是人性的需要与回归,也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对接和传承。学校必须将感恩教育作为青少年德育的重要内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家长的身体力行的榜样教育是感恩教育回归的第一源泉。
家长应该明确自己有责任和义务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也有责任和义务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要求孩子懂得什么是责任、良心,什么是独立、坚强,如何和谐与人相处、懂得感恩,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一些做人的准则和道理,让孩子明白一个有良好品行的人才可能广泛地被社会接纳,才可能长期获得成功。在说教引导的同时,更需要自己身体力行的榜样教育到位。
2.学校感恩教育的主导作用应该成为主线
首先,作为学校,务实转变学校管理指导思想:立德树人为管理第一要务。其次,建立校园感恩教育的小体系,感恩教育进课堂,教师要引导教育学生学会正视自己,端正心态,发奋图强,激发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努力为国家作贡献。最后,全方位营造社会感恩教育的浓厚氛围,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优化社会环境,净化社会空气,形成昂扬向上、团结友爱的社会风气,对青年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培养、对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3.必须构建全社会感恩教育的教育大体系
感恩教育来源于传统文化,谈感恩教育的回归,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传统文化的回归。一个国家的人民的思想导向、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的正确确立,需要国家从政策层面、国家意志、法令条文、习俗习惯直至思想灵魂深处去引导、讨论、争辩、剖析等等。
四、感恩教育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
感恩教育是全员育人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家长要自觉承担起教育子女回报亲人的责任;学校要主动改善教育环境,营造一个积极上的育人氛围,为学生建立一个和谐而又丰富博大的精神文化家园;社会要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空间,促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达到和谐,而要和谐,首先先谈感恩教育。
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大体系构建了,感恩精神的回归,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2.《中华传统文化论坛教育报告》
3.《知网》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