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2016-10-31沈斌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核心课程教学分析

【摘要】“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同时还是本专业其他几门课程的前导课程或后续课程,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领会课标的理念和策略、理解课标的框架与要求、合理选择教学模式与方法是教师提高“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核心课程;教学分析;课标解读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152-03

【作者简介】沈斌,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南京,210000)信息技术系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园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和施工的能力。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是“计算机网络基础”与“CAD工程制图”的后续课程,同时还是“网络组建与应用”的前导课程,可以说它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

本课程的课程标准开发周期为一年半。课标明确了课程的性质,规定了学时与学分,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统一规划的课程设计思路,首先设定了课程目标,继而按照项目教学法的架构详列了课程内容与要求,最后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与选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实施建议。

笔者通过“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开发过程以及一线专业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对提升“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标准的实施质量提出以下三条建议。

一、领会课程标准理念及实施策略

课程标准提出,“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归纳起来,本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高度体现了“工匠精神”,具体表现为培养三个意识:

第一,工艺意识。“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是建立在实操基础上的专业课程。实训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效对接的桥梁是工艺意识。耗材的制作、安装、调试、检测过程实现由“完成”到“竣工”的转换。转换的目标为工程标准,这也是课程的终极要求。项目任务过程中对精细度、平整度、贴合度、整齐度、牢固性、美观性的要求是培养工艺意识的内涵。

第二,规范意识。规范意识又分为操作规范与安全规范。操作规范体现在工具的使用(选型、力度、角度等)、材料的使用(领取、材质、分类、标识等)上。实践过程中可辅之以相应的模具(如用于切割的铁质模具)和附件(如九宫收纳盒等)。网络综合布线的施工要使用到手枪钻、打线刀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具。工具使用过程中的握持方法、动作要领、摆放状态以及施救措施等是培养安全规范的核心因素。项目实践的过程既是掌握操作技能的过程也是培养规范的过程。

第三,协作意识。网络综合布线施工是团体项目,因此,团队协作意识是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根据异质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配置项目工程师等岗位并适时进行轮岗。团队协作中对技术指标的统一认识、工序的统筹、完整链路标准统一性的把握是对协作意识的有效训练。

二、理解课程标准的架构与要求

课程标准的第五部分“课程内容与要求”是本课标的核心内容。可以从“架构”与“要求”两个维度来解读。

(一)课程内容的“架构”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五门课程标准全部采用“项目—任务—内容”的三级架构。在“项目”层面上,“认识”“设计”“施工”“检测验收”“综合实训”五个项目搭建起综合布线工程的主线,适应企业施工的需求,以期达到专业教学与企业施工的有效对接。在“任务”层面上,任务的设置面向综合布线系统的常见子系统,兼顾目前中职学校主流的实训环境与学情,同时也将中职学校技能竞赛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在“内容”层面上,践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从课程目标的定位出发,理论知识强调必备性与实用性,先理论,后实操,理论为实操服务。在“内容”的顺序上注意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先虚后实。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与施工的“任务”可根据学情再细化为“工序”,在每步“工序”的操作中强化工艺意识、规范意识与协作意识。

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中出现了诸如“会从招投标文件中获取工作量、技术指标等相关信息”“会合理核算、列表、领取材料和工具”“会根据客户要求拟定相应的需求分析报告”等与工程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这些要求在教材中可能会存在着一些缺失,因此一些经验性知识与能力的培养需要授课教师具备一定的企业实践经历。

(二)课程内容的“要求”

课程标准在对课程内容的把握上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分别使用了“了解”“知道”“掌握”“会”等行为动词进行程度的划分。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学情与实训条件对各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程度要求,操作实践中要参考相应的技术标准。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工具、不同的耗材在实操中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而这又很难通过文本进行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操作实践中进行相应的经验传授,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来控制不同工具在不同耗材上操作的力度、火候等经验性能力。这些经验性能力的培养是本课程的特别之处,也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

三、合理选择教学模式与方法

(一)教学模式重在“生”与“能”

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就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能力为本位,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利用一周时间进行综合实训,综合实训按工程流程进行。学生微观学技能、宏观学流程。实训教学的内容与企业施工的要求进行无缝对接,这就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双师型”不再是对专业教师在资质上的要求,而是一项体现在操作层面上的技术要求。本课程的授课教师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与教学能力,还应有企业实践的经历。工程施工流程的进度控制、体现在每道工序中的操作规范与安全规范、操作经验的传授等,这些重要的环节都需要教师具备工程实践经验。否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便是无本之木。

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对工程的感性体会、对项目的理性认知、对任务的明确认识以及对工序的规范操作上。这种从宏观到微观、从感性到理性、从认识到操作的大范围、深层次的实践体验是保证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重要举措。因此,在“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首先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网管中心、布线桥架等。教师创造条件使得课程的整体流程从施工现场进入实训空间,再由实训空间回到施工现场。

(二)教学方法重在“活”与“趣”

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小组合作法、问题探究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其学习与操作的兴趣。建议教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项目组的划分。组内设项目工程师、项目施工员,规范监督员等岗位,组内人员各司其职。需求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检测、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构成了项目教学的主线,切合企业施工的流程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自我认同意识,岗位意识与规范意识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三)教学手段重在“实”与“新”

在教学实践中,网络综合布线各子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网络综合布线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等重点内容可采用微课、课件等辅助教学;电动工具操作、光纤熔接等核心技能,教师可先行示范,学生模仿、训练,教师适时指导,并将学生不规范的操作拍摄后通过投影进行点评、指正。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使得在传统教学中“进不去、看不见、摸不着、难理解”的教学难点得到有效的突破。

(四)教学评价重在“细”与“准”

课程标准要求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建立评价主体、方式、内容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因此,教师应围绕诸如“安装网络综合布线配线装置”“安装工作区子系统”等多个教学任务设计评价表,评价表包含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提升、学习方法与行为养成、团队合作与探究意识、安全规范操作等评价指标,用于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如“问卷星”),可使用即时测试软件,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进程。将评价结果及时、客观地向学生反馈,师生共同商讨改进的途径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文明施工与节约材料的意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笔者在此分享一个综合实训项目实训教学评价表(表1),供读者参考。此外,教师应注意,不同的项目与任务应根据内容要求与学情进行教学评价表的设计与应用,对症下药,真正达到良好的评价效果。

猜你喜欢

核心课程教学分析
生物科学核心课程关系及内容研究
美国核心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师评价的困惑及启示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
浅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理念创新
民办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中学物理教学探究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