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2016-10-31花建新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实施建议课程标准

【摘要】课程标准是规范教学的重要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方向。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意义重大而深远。解读课程标准背后的思路和理念,有利于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和实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课程标准;实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88-03

【作者简介】花建新,江苏省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215000)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故障诊断。

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课程标准开发组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吸纳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相关成果与典型案例,在充分调研、总结和建构的基础上,对该专业3门主干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进行了课程标准开发。从最初的调研情况来看,由于该专业就业的局限性,全省开设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的学校并不多,而且基本上都是定向培养,大部分学校都是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因此,考虑到学生以后就业的多样性,课程设置在满足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学习内容的基础上,也涉及汽车维修方面相关的知识点。

一、课程性质分析

课程性质主要阐述清楚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以“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为例,其课程性质规定为: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在“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平台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汽车底盘维护、修理的能力,为后续“汽车总装与调试技术”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其中“必修”“专业核心课程”阐明课程类型,说明该课程是为保证学生基本能力而开设的对接企业岗位需求的课程。“在……课程基础上”“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说明该课程与前导平台课程及后续方向课程之间的关联,突出了它的核心作用。

二、学时与学分分析

课程的学时与学分与本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专业课程教学要求”一致,按照《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规定:一般16~18学时为1个学分。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3门基础平台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均为90学时,5学分;“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为68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分析

整个开发过程遵循汽车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度融合汽车制造与检修相关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推行项目教学、场景教学和岗位教学。注重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基础性、发展性特点,统筹安排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科学编排课程顺序,精心选择课程内容,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要求、评价方式的紧密衔接,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专业课程标准开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汽车现代发展技术,围绕汽车装配与调试、汽车维修的工作岗位要求,结合学生职业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体现汽车制造及服务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确定教学内容。

3.以汽车典型维护与修理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以汽车各系统的维修活动为单元设计学习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

四、课程目标分析

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课程目标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参考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明确学生在学习某门课程后应达到的状态和发展水平。以“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为例,课程设计要求按照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确定,结合企业相关的职业素养和要求,突出汽车底盘各部件拆装能力、底盘各部件检测技术能力和汽车底盘故障诊断与排除技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较为容易地进行量化处理。具体目标为: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汽车底盘基础知识,具备对汽车底盘各系统的结构拆装、检测、常规维护和修理的基本技能,形成操作规范、安全环保的职业观念。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的组成、功用和工作过程;能查阅汽车底盘相关技术资料;能规范使用汽车底盘维修常用工具、专用工具、量具、设备;能规范记录和分析检测数据,报告分析结果;能规范地进行拆装、检查汽车底盘各部件;具有自我学习、团队合作、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操作规范、安全环保意识;具有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敬业爱岗和严谨求实的精神。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分析

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技能课程大多需要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因此,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为主,即以项目为中心,每个项目包括若干个教学任务。以“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为例,为了适应“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特点,更好地组织教学,本部分的设计采用以项目为载体,以汽车底盘各部件的维修活动为单元设计学习任务。该课程以汽车底盘常见的几个系统的拆装与检修作为项目,具体为:认识汽车底盘、传动系的拆装与检修、行驶系的拆装与检修、转向系的拆装与检修、制动系的拆装与检修。课程的实施要求把职业实践过程设计成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在职业情境中展开。每个项目按照实际生产过程分成与工作任务相对应的若干个具体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下的课程内容及要求的基本参照点是工作任务中的职业能力,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技能形成特点,通过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把实践知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情境结合在一起。通过细化学习任务,将有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考核内容有机嵌入项目课程内容中,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及行业从业标准相衔接。

课标中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会”等具体动词来表述。“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六、实施建议分析

(一)采用情境教学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对课程内容开发、生成、建构的过程。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的互动活动中“学中做”,更要在实践活动、探究活动、合作互动、综合互动中“做中学”。学生在多元互动中调控自我、改变自我、提高自我和完善自我。在具体教学上可采用情境教学,通过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信心与成就动机。而对中职生教育课程的合理排序也体现了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职业活动系统性原则,按照从简单到具体,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保证学习单元或模块之间有纵向有序的衔接和横向的紧密联系,知识和技能均能得到有效迁移。学生独立按照职业活动的基本程序(接受任务—制订计划—计划决策—任务实施—自我评价—总结反馈—主动拓展)开展学习活动,这样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二)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训条件

实现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轨,既是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的期望,也是各职业学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缩短理论与实践差距的主要途径是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先进实训教学体系,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及时添置各类符合教学实情的教学设备和仪器,强化实车教学的使用频率,做到企业场景的全面展现,还可以在检测设备、专用工具等方面更先进更全面,做到对企业的兼容。

与企业进行有效的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基地应具备企业化、信息化、项目化的“三化”实训基地特色,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一方面,按照合作企业的要求建设场地,配备相应的设备;另一方面,将合作企业的理念文化布置上墙,随时提醒和激励学生,将合作企业的行为文化融入教学,推行5S管理,规范学生行为,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校企合作班学生配置与企业同款工作服,布置与企业相同的工作环境,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三)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始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中职教育的教育属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学历,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中职教育的职教属性,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过硬的动手能力。

深入践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可以与几家具有良好合作基础和社会影响力的合作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或“企业工作站”。企业需要培训师,而教师也需要下企业实践锻炼,二者不谋而合,可以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建立“教师工作站”“企业工作站”。借力“两站”建设,为校企沟通搭建桥梁,本着“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丰富合作内涵。以“两站”为基础,校企双方互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教学、生产过程交替进行,相互渗透,企业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技术、师资、教学资源以及学生实习、教师培养和研修、专业调研等各方面支持;学校为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

(四)提升教学评价,实施教考分离

评价是促进教师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激励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可结合本专业的课程特点、评价及体系构建的元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发与研究: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进行评价反馈;将评价成绩纳入成绩评定中。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学生评价、教学常规检查评价和教学督导专家组评价三部分,其中学生评价通过学生打分、座谈会等形式进行,用于学生对任课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教学常规检查评价适用于学校、系部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听课、作业检查、教案检查、授课进度检查等形式对任课教师进行授课质量的评价;教学督导专家组评价是由学校聘请的老领导、老教师等专家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定期或不定期对校内各专业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

积极探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建立了第三方评价体系,可组织“汽车底盘”“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器”3门课程的技能教考分离考核。这些技能的考核,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制定考核标准,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切入点,结合企业行业具体要求,把学生的学习、创新、团队合作等能力列入专业技能评价目标。实施考核时,考官由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专家和4S店技术总监担任。考核以后学校还组织座谈会,邀请参与考官对学校学生的技能水平情况进行交流评价,对学校该专业技能教学提出建议,以便不断改进教学实施。

(五)教材选用建议

选择的教材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以“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为例,教材内容应注重吸收汽车售后服务行业发展的新技术,对接汽车维修岗位要求、汽车维修工考证的职业标准,将有关汽车底盘相关部件的工作原理、汽车底盘的维护、底盘相关部件诊断等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入各教学任务中,并渗透汽车行业的优秀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也可以根据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发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校本教材。

猜你喜欢

实施建议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关于计算机专业软件方向课程改革及实施的建议
新旧高校会计制度比较实施建议
实现高中地理三维目标的几点建议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落地实施得几点建议
教育部出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
关注课堂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