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2016-10-31严圣华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中职

【摘要】计算机应用专业所涵盖的几门课程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有必要从设计思路、课程目标、项目课程开发等几个方面对新近出台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在工作任务、项目案例、教材编写等方面为一线教师提出教学建议,以期能帮助一线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96-04

【作者简介】严圣华,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镇江,212016)信息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和程序设计。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标准是按照培养目标、人才能力和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对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和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权威性核心教学文件,是安排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课程标准致力于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一、课标设计思路与目标解读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标准设计了三个专门化方向:办公自动化技术、计算机设备维护与营销、计算机信息管理。本文针对三个不同方向、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要求和继续学习专业展开分析,具体如表1所示。同时,在课程结构中,又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二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三个专门化方向课程如图2所示。

计算机应用专业共选取6门课程制定了课程标准,它们是“Office高级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技术)”“程序设计(VB)”“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网络操作系统”和“Access数据库”。这6门课程选自3个不同的专门化方向,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接受过职业教育之后的预期结果所做的一种基本规范与质量要求,是管理与评价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

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养成,实现知识、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根据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按照程序开发与测试岗位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确定课程目标;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注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融合程序开发与测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确定课程内容;遵循学生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对项目进行选择和编排,设计学习任务,课程内容组织注重理实一体化。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项目课程开发解析

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需要通过具体的课程以及课程标准项目化来完成,课程的项目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项目课程的开发注意以下几点:

(一)工作任务分析

依据某特定职业(或工种)或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汇集相应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过程中的实际工作任务,对其进行仔细分析并优化,使得选定的工作任务能更完整地体现预定的职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目标。以“办公自动化方向”为例,在“Access数据库”中就加入了小型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来综合训练学生的知识、技能。以“数据库—表—记录—SQL语句—窗体—报表—宏—VBA”的顺序设计学习任务,课程内容组织注重理实一体化,使学生具有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初步能力。

(二)真实的项目案例与课程转换

将工作中实际应用到的项目转换成专业技能课程中的学习项目,把项目案例任务表中的任务模块转化为课程模块,进而形成专业技能项目课程体系结构。这是一个整体性结构转换过程,两者是同构的,它在课程开发专家、行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由企业项目技术人员和学校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合作完成。参与者不仅要对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和工作任务非常熟悉,还必须具有职业理论素养和职业教育理论知识,尤其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项目课程的理论知识。

项目案例与专业教学课程中的内容并非一一对应,存在着较为复杂的转换过程。因为案例项目中的任务模块并不能全部简单地转换成某一门课程中的模块,可能是课程中的某些部分,也可能转换成不同的课程。并且在教学中不同模块对应的知识和技能所需的教学时间不一样,不同的课程在知识和技能分配上应体现时间的均衡性,因此要想将项目案例转化为项目课程门类,需要对任务模块进行科学的优化重组。

(三)项目案例设定与课程标准制定

对项目案例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形成工作任务分析表,转换成学习任务并形成课程模块。在此基础上制定各模块的学习目标,并将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分解成若干个小模块,再通过递进式、网络式等不同的组合方式,最终形成整个课程模块,进而为制定课程标准提供依据。在学习任务转换成课程模块并制定课程标准以后,开始编写项目课程教材。依据模块所需达到的学习目标以及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将任务所要用到的知识点和技能分解到一个个的子模块中,按技能形成的逻辑规律,采用一定组合方式形成项目课程体系。

(四)教材编写与应用

教材的编写要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按工作过程进行划分。把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的学习性任务,按照职业活动工作顺序将课程所对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构建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完成“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课程编排做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内容以项目形式呈现,项目内容覆盖数据库应用技术所涉及的知识点,随着简单到复杂、实例到原理、原理到应用的逐步深入,全面推进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受项目工作任务的驱动,积极参与数据分析、程序设计、项目任务实施。

以“Access数据库”为例。本教材围绕数据应用开发所需的技术技能搭建项目工作场景,细化出相应的知识模块,通过“项目需求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等环节来实施。重视项目任务实施与实际工作过程的一致,学生在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体验,获取过程性知识和经验,实现项目教学与岗位要求的对接。项目设计严格贯彻“必需、够用”原则,从培养应用技术能力和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出发,进行综合型、系统性的项目教学。充分体现中职教育“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教学特点。本教材以数据库应用开发为主线,以具体项目(任务)为载体,每个项目(任务)都包括实践知识、理论知识,每个项目(任务)都是一些具体的行动化学习任务,课程的安排围绕学习性的任务而展开,从而实现“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化。“Access数据库”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如图3所示。

教材完成开发后,要运用到一线教学实践中,在实际的教学中检测、磨合,从而发现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必须建立较为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现象进行全程监控,以利于调整课程体系与结构。总之,各校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应该在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下,结合学校特点选择某一个方向作为本专业的实施性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核心,全面考虑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现在与未来、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全面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中职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浙江试点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部出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
关注课堂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