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2016-10-31高树文邵欣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对策研究大学生

高树文 邵欣霞

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个人成才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是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创新能力培养的发展进行对比分析,针对目前国内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有力的推动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152-02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的现状

1.国外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经济创新”,他指出创新就是要企业对现有的生产要素进行重新整合。1941年美国学者奥斯汀撰写的《思考方法网》被认为是美国创新教育的代表作。特别是1957年前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促使美国加强创新教育,并成立了创造教育基金会和在大学中设立创造教育研究机构。麻省理工学院1948年开设了创造工程课,标志着创新教育正式进入美国的高等教育。在德国,无论是应用技术类大学还是研究型大学,都非常重视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两者必须兼顾,科研作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硬指标,如果没有科研,就不能教学授课,同时,学生也必须参与科研项目。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注重创新教育,二战后又有了长足进展,上世纪70年代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日本无论是政府、学校还是社会,都特别重视对学生启迪、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创新精神”已成为日本高等教育教学的主原则;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高校教师提供国内、外的研修机会,提高了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活力。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增强了日本人的创新能力,有力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

2.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党和国家领导人很早就发现科技对于国家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上世纪70年代后期邓小平曾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是教育”的核心思想。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

自上世纪80年代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开始组织以展示各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为目的的竞赛,目前已经形成了权威性、行业性、专业性、导向性的国家、省级的大赛,如:1989年开始举办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从19所高校300多人参加到现在1千多所高校几百万人参加的大赛,与我院汽车相关专业学生有关的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就达到40余项赛事,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二、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开展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参与率低,创新意识有待增强。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参与学术科技创新学生的比例约占在校生的比例不到20%,不少大学生都没有参与过学术科技创新活动。调查中也发现超过60%的同学每天有4小时左右的空余时间,在这些空余时间里有35%的同学上网玩游戏聊天,20%的同学看闲书,不少学生有时间,但没有参与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在没有参加过科研活动的同学中,47%的同学表示没什么兴趣、不知道相关比赛信息或不清楚自己参加什么活动,18.5%认为学业较重,没有时间和精力,26.5%的同学认为自己知识能力不够没有自信。

2.宣传力度不够。调查中发现,对于学校组织的各种学术科技创新活动,75%的同学只能大概了解活动时间内容,15%的同学很清楚活动的通知,约10%的同学根本不知道有哪些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有些高校在收到上级单位下发的组织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比赛通知后,直接转发到各个学院,再由学院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对于活动开展的内容、比赛形式、开展方式、作品要求等信息,学生只能通过通知得知,缺乏全过程的专业的指导。

3.与专业相关的特色科技创新活动开展较少。开展创新活动要与专业紧密结合,将其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不少高校组织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只是按照上级有关部门发的通知来组织,对活动是否与专业相关、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不关心,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及专业爱好,造成了学术科技活动参与率不高,获奖层次较低,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差。

4.制度建设、配套设施不够健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211”、“985”高校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例如某重点大学制定了大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指导意见,鼓励大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创新,一学期可以免修不超过4门课程,对于获得国家级的奖项的学生有优先保研的资格,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反观不少二本院校,校领导对于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教育不够重视,缺乏制度建设和相应的激励机制。

有些高校虽然也提出了加强学生学术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办法,但是配套设施不完善,包括创新活动开展的场所、所需的经费支持、指导教师等都没有落实到位,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配套设施,创新能力培养只会成为一句空话。

三、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依据,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培养思考、创新的兴趣。例如有位汽车构造教师在讲授电控燃油喷射时,先给大家讲化油器,化油器的原理、优缺点,最后引到了电控燃油喷射,他还给学生设了一些问题,为什么现在的汽车采用燃油直喷技术,直喷技术的构造、工作原理是什么。课后学生就需要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一来在讲述这一个问题的同时给学生设置了不同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学术氛围。通过调查发现,对于科技创新活动,75%的同学只能大概了解活动时间内容,15%的同学很清楚活动的通知,约10%的同学根本不知道有哪些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中来。我院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每年都会举办学术科技创新经验交流会,让获奖同学和大家交流心得体会;每学年举办不少于10期的博士、教授讲坛,为学生讲解最前沿的科技知识;对开展的每一项学术科技竞赛都要举办说明会,让每位同学了解比赛形式、内容、作品要求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布竞赛通知,每个年级都建立了学术科技交流QQ群,同时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成立了机械制图、汽车电子、汽车单片机等科研兴趣小组,形成了良好科技创新氛围。

3.举办特色活动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要付之于行动,结合专业开展特色的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很多成果都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同时实践又能促进发现新问题。我们学院的学生在重汽集团实习时负责涡轮增压的安装,通过安装对课本上讲的废气涡轮增加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取得了成功,同时申请了国家专利,还获得了山东省大学生专利产品设计大赛的一等奖,该专利目前已得到推广。

4.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配套措施。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外,还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和配套措施,对参与科技创新获奖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例如我校先后制定了《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管理办法》、《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学分认定办法》等规定,获奖同学可以申请创新学分,创新学分可以折算成公选课学分,同时在个人综合测评中创新学分不用加权直接算到总评里面,在优生优干、推优入党、保研等方面获奖同学优先考虑,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完善配套措施,包括软件、硬件,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场所、所需的仪器设备、经费保障、指导教师的配备等都影响着创新活动的开展。我院成立了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室、提供相应的仪器设备,同时为提高教师积极性对指导学生获得突出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

四、我院学术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

近两年,汽车工程学院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激励机制、制度建设,完善配套措施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每年都有近千人次的同学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有上百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术科技创新取得了突出成绩。在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飞思卡尔杯”全国智能汽车大赛、“起亚”杯汽车车身设计大赛等全国、省级大赛中取得荣誉50余项,成绩的取得增强了同学们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自实施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以来,尽管汽车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很好,但由于创新意识的增强,有更多同学更愿意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近两年每年有近百名同学被吉林大学、大连理工、武汉理工、长安大学等著名的“211”、“985”高校录取。通过跟踪调查,绝大多数同学的创新能力在读研期间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近几年我院毕业生一次性总体就业率达到98%以上,毕业生供不应求。东风汽车、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北汽福田、中国人保财产保险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公司、润华集团、银座汽车、山东交运集团、烟台交运集团等企事业单位也纷纷来我校招聘,提升了我院学生的就业层次。

五、结语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大学生个人的成才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更具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琪琪.大学生创新素质现状特征及创新意识培养开发的探索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2.

[2]朱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对策研究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