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本科院校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016-10-31王维娜吴玲敏
王维娜 吴玲敏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升本科院校河套学院的工程类专业中的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分析,依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构建方案及具体实施举措几方面,按照一体化的思想积极进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这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可为新升本科院校其他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018-02
一、引言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不仅具有较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具有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除了进行系统的大学通识教育,还要锻炼培养在创新中应用、在应用中创新能力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工程类专业人才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们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普遍比较重视课程的实践比例是否协调、学分的控制是否恰当等微观的设计与操作问题,而对培养人才的创新性问题有所忽略,使得我们制定的实践教学体系有缺失、有不足,仍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二、国内外现状
冷战结束前,美国重点关注工程类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他们的工程教育改革,总体来说有两个主要趋势:①回归工程。②工程教育通识化。英国的工程类教育非常重视实用性,注重课程体系的规划以及每一门课程的授课内容的安排,讲究至精至简、祛除冗余,十分重视课程内容的调整。在实践教学学时分配上,英国大学的理论授课课时非常少,一般只有12学时,普遍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比在1∶3~1∶4。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工程类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构建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部课题组2006年发布的《面向创新型国家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报告也已将提升工程教育战略地位、加大工程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改革步伐提上日程。目前我国工程类专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如何构建切实激发学生创新性的实践教学体系问题正逐渐显现在高教工作者的面前。
三、新升本科院校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新升本科拥有开办职业技能教育的经验,但在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的过程中,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区别,如何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大部分新升本科院校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1.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方面的关系。
2.构建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以系统工程、并行工程、控制工程为出发点构建的工程类实践教学体系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影响。
四、河套学院电气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分析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1.将系统工程、并行工程、控制工程等概念引入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结构关系及支撑要素。
2.选取机电工程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特例,调查分析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并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现状构建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
3.通过分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方面的关系,对新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性质和特征的分析研究。
4.系统评价新构建的工程类实践教学体系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影响。
5.对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与新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对比,尝试给出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一般方法。
(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展示
河套学院电气工程类专业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探索,结合高等教学应用型转型的指导思想,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构建了适合新升本科院校实际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分别从社会专业实践、实验动手操作、专业技能创新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课程设置,即以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为平台,开展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以专业设计与实习、工程训练、证书及岗位培训为契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以工程训练大赛、机器人大赛、CAD大赛等比赛为依托,拓展科技实践能力。
目前我院电气工程类专业已形成了专业特色明显、专业培养人才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实验教学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基础实验、工程训练、综合提高三部分共同组成了实验课程体系(如图1)。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举措
1.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中,我系以工程类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为核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最佳途径。通过专门的专业工程类竞赛为学生提供充沛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广阔的学习空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经过不断摸索与实践,我院电气工程类学生已获得省级以上工程比赛奖项五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实践教学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此同时,为提高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实验研究条件,电气工程类专业正着手进行开放式实验室活动,积极利用新引进设备设立开放型机械制图与CAD实训室、机器人创新实验室等,为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平台,达到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的目的。
2.以岗位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实践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还需要与岗位职业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对其他高校的培养方式的调研,结合我院本科学生的实际特点,目前我系对电气工程类学生开始推行“三结合教育”:学生、教师、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企业实践相结合。以岗位职业技能基础,由学校、企业共同指导并开展实践教学,将中高级维修电工证、中高压作业证及相关证书与仿真电站实训与变电站值班实训等岗位培训融入日常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基本实现了实践教学与岗位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机结合。
3.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促实践教学体系发展。从控制工程的角度出发,将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环节——科研,定位于产学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层面。针对新升本科院校教学为主、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目前正逐步以申报科研项目、引进周边企业项目为途径,以项目为引导,推动科研发展。在践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过程中,已逐步形成适合工程类专业发展,具有应用型、创新型特色的科研道路。通过承接紫金矿业、盾安控股等相关企业的项目,让部分师生分学期参与项目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4.以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保障,确保实践体系有序完善。实践教师是学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实施者,主要包括:担任各门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以及实验室专职教师。为大力促进实践教师队伍,我院以系统工程、并行工程的思想为基础,主要通过“本校培养”与“对外引进”结合的一体化方式,已形成了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和生产教学经验丰富的“生产型”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确保了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有序完善。
(四)实践教学体系效果分析
我院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一直秉承与社会、与学生紧密结合的宗旨,以与时俱进的态度,持续进行体系改进,目前经过几年的工程类专业的探索,已具成效。
实验、实训计划符合工程类电学专业的专业办学特色;实验、实训课题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能够做到每次课都有目的、有要求,实验教学更有成效;通过查计划、查课题、查实验实训教学中的指导过程,能够进一步的评价实训教学质量。
五、结论
调查研究表明,构建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够综合提高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及与社会接轨能力,能够为其他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于高校开展对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方面关系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Engineer of 2020-Visions of Engineering in the New Century ”.Washington DC: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4.
[2]Martha W. Ostheimer,Edward M. White. Portfolio assessment in an American Engineering College[J]. Assessing Writing,2005,(10):61-73.
[3]陈文敏,吴翠花,于江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1,(1):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