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脂关系分析
2016-10-31王保申郑晓玲孙亚中付菊花
李 琰,王保申,郑晓玲,孙亚中,付菊花
(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脑二科,河南 漯河 462000)
证治探讨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脂关系分析
李琰,王保申,郑晓玲,孙亚中,付菊花
(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脑二科,河南 漯河 462000)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中医各证型中的分布特点,探讨各证型与血脂的关系。方法:700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证、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观察各组病例所占比例,比较各型之间血脂情况。结果:中风痰瘀阻证402例,占57.4%,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证型间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中医分型以风痰瘀阻证为主,各证型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辨证分型;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为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中,血脂异常作为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危险因素,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1]。中医在调控血脂方面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等优势,被学者广泛认可[2]。我们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各型血脂水平,为下一步预防治疗中风病提供有益的参考。
1 临床资料
共700例,均为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漯河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男391例、女309例,年龄45~70岁,病程1~7天。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4]中的诊断标准。选取中风病的常见5种证型: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证、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
纳入标准:①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并经颅脑CT或MRI影像检查证实;②病程1~7天;③年龄45~70岁。
排除标准:①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代谢障碍引起的脑卒中;②心房纤颤、严重感染、肝肾疾病、脑栓塞、脑梗死合并脑出血;③接受抗凝、溶栓药物治疗;④近3个月服用过他汀类、贝特类等各类型降脂药物及降脂中成药或茶饮料。
2 方法
制定病例信息采集表,对参加研究人员进行统一信息采集培训。患者入院24h内完成基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一般资料收集,并对相关中医四诊信息进行采集,辨证分型。所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由主治医师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经2名副主任中医师以上专家审查。患者入院次日空腹抽血(严格空腹8h以上),由专门护士抽血并及时送检,进行血脂测定。
3 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证候分布见表1。
表1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证候分布
由表1可知,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以风痰瘀阻证为主,占总数的57.4%,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但组间男女、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各证型血脂比较见表2。
表2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各证型血脂比较 (mmol/L,)
表2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各证型血脂比较 (mmol/L,)
证型n总胆固醇高密度脂甘油三酯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风火上扰7 9 4 . 3 6 ± 0 . 5 4 1 . 1 9 ± 0 . 3 6 1 . 1 8 ± 0 . 3 7 3 . 6 7 ± 0 . 5 1痰热腑实6 1 4 . 3 9 ± 0 . 3 7 1 . 1 7 ± 0 . 2 5 1 . 1 6 ± 0 . 3 0 3 . 5 8 ± 0 . 3 8风痰瘀阻4 0 2 4 . 5 1 ± 0 . 2 9 1 . 2 3 ± 0 . 1 9 1 . 1 5 ± 0 . 3 6 3 . 7 0 ± 0 . 2 9气虚血瘀8 7 4 . 4 6 ± 0 . 3 1 1 . 2 1 ± 0 . 2 3 1 . 1 7 ± 0 . 2 3 3 . 6 0 ± 0 . 4 7阴虚风动7 1 4 . 4 9 ± 0 . 4 3 1 . 1 7 ± 0 . 2 2 1 . 1 7 ± 0 . 2 6 3 . 6 6 ± 0 . 4 5
由表2可知,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各证型患者血脂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证候分布以风痰瘀阻证型为主,但各证型血脂水平并无明显差异。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是由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管腔狭窄、闭塞或有血栓形成,造成局部脑组织因血流供应中断而发生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5]。血脂异常对血液黏稠度、血流状况及血液循环灌注等有着重要影响,成为导致脑梗死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6]。因此,积极有效的控制血脂水平可以减少中风机率,减轻病情。中医古典文献无“血脂”名称,但早在《黄帝内经》就有了“膏”、“脂”等致病因素的论述,其致病特点与血脂异常非常相似,如《素问·通评虚实论》谓:“凡治消疽,仆击,偏枯屡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可见肥胖、坏疽、呃逆、中风等诸多疾病的发生都和膏脂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中医辨证特点及各型血脂水平,为分型调脂治疗提供了参考。
[1]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止指南 2007[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09.
[2] 刘美,王晓峰.高脂血症的中医证治研究概论[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4,27(9):678-679.
[3]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1):3-5.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7.
[5] 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8.
[6] 鲁思文,符布清,季明德,等.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血脂及胱抑素C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0):1590-1591.
R255.233.2
B
1004-2814(2016)02-0180-02
2015-08-10
王保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