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肾化瘀方治疗黄褐斑40例观察
2016-10-31刘元君王玮丽
刘元君,王玮丽,吴 怡
(1.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9;2.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医医院,江苏 南京 210046)
滋肾化瘀方治疗黄褐斑40例观察
刘元君1,王玮丽2,吴 怡1
(1.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9;2.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医医院,江苏 南京 210046)
目的:观察滋肾化瘀方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滋肾化瘀方口服,对照组予维生素C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2.5%,对照组5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化瘀方治疗黄褐斑有较好疗效。
黄褐斑;肾虚血瘀;滋肾化瘀方
黄褐斑俗称“蝴蝶斑”,是一种发生于面部的色素代谢异常、沉着性皮肤病。各年龄段男女都可罹患,但以中青年女性居多。色斑多分布在额、眉、鼻颊及唇上等部位,呈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有对称性,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多数边界清楚,亦有模糊不清者。笔者用自拟滋肾化瘀方治疗女性黄褐斑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苏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年龄(38.68±1.24)岁,病程(3.37±0.69)年,黄褐斑面积(4.60±2.05)cm2。对照组40例,年龄(39.12±0.78)岁,病程(3.74±0.28)年,黄褐斑面积(4.75±2.64)cm2。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拟定[1]。①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②无明显自觉症状。③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④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⑤排除其他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i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藓等)引起的色素沉着。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郑筱萸主编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肾虚血瘀证。主症为①面部黄褐斑,②腰膝酸软,③五心烦热,次症为肾阴虚症状,①耳鸣耳聋,②失眠健忘,③潮热盗汗,④口干咽燥,⑤形体消瘦,⑥齿松发脱;血瘀症状为①月经后期,②经少经闭,③肌肤甲错,④肢体麻木;舌红苔少或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苔剥脱,脉沉细或细涩。具备主症3项加次症3项及以上(其中肾阴虚症状2项或2项以上加血瘀症状1项或1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纳入标准:①符合黄褐斑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肾虚血瘀证诊断标准;②年龄30~60岁的女性患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黄褐斑诊断标准,以及合并有雀斑、颧部褐青色痣、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藓等其他色素沉着性疾病;②正在妊娠期、哺乳期或备孕期,以及伴有月经提前、月经量多、经期延长;③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和其他代谢紊乱,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后,半年内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滋肾化瘀方(自拟)口服。熟地15g,山茱萸15g,山药15g,炒白术10g,白茯苓10g,柴胡10g,当归10g,沙苑子10g,桃仁10g,川芎6g、女贞子10g,墨旱莲10g,白芷10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
对照组:维生素C 0.2g口服,每日3次。
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黄褐斑的内服及外用药物,嘱保持心情舒畅,并注意防晒。
3 疗效标准
参照《黄褐斑的临床诊断与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1]拟定。基本治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大于90%,颜色基本消失,治疗后下降指数大于等于0.8。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大于60%,颜色明显变淡,治疗后下降指数大于等于0.5。好转: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大于30%,颜色变淡,治疗后下降指数大于等于0.3。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小于30%、颜色变化不明显,治疗后下降指数小于等于0。
评分方法和标准。①皮损面积评分:0分为无皮损,1分为皮损面积小于2cm2,2分为皮损面积2cm2~4cm2,3分为皮损面积大于4cm2。②皮损颜色评分,0分为正常肤色,1分为淡褐色,2分为褐色,3分为深褐色。总积分=面积评分+颜色评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安全性观察:治疗期间治疗组均未出现皮肤过敏、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5 讨 论
黄褐斑属中医 “面风黧”、“黧黑斑”、“面尘”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与遗传因素、黑素代谢障碍、氧化过氧化失衡、微量元素含量紊乱、紫外线照射及皮肤微生态失衡等有关,治疗包括全身治疗(维生素C、维生素E及其衍生物、谷胱甘肽)、局部治疗(维A酸、氢醌等)和外科治疗(皮肤剥脱剂、激光及强脉冲光治疗等),虽有一定疗效,但大多是针对已经形成的黑色素斑进行干预,并未从根本上减少或抑制色斑的形成,且可对人体造成不良反应,复发率高。中医认为“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把黄褐斑的病因概括为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久病体虚及房劳过度。病机为肝、脾、肾功能失调和血瘀阻络,尤其是血瘀。《灵枢·经脉篇》谓:“血不流则髦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中医认为“有斑必有瘀”,“无瘀不成斑”,故气滞血瘀是黄褐斑的重要致病因素。本病好发于35岁左右的女性,《素问》谓“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说明该年龄段女性已开始出现肾气虚、精血不足之兆。故肾虚血瘀乃基本病机。
滋肾化瘀方中熟地、当归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白术、山药、白茯苓健脾补中,山茱萸、沙苑子益肾养肝,女贞子、墨旱莲补益肝肾、滋阴养血,柴胡疏肝解郁,川芎、桃仁行气化瘀,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能较好地调理肝脾肾三脏,有补肾健脾养肝、活血祛瘀消斑之效。药理研究证明,山茱萸中的成分山茱萸多糖能够抑制油脂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效能接近维生素C[3]。张敏等[4]研究发现白茯苓能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从而减少黑色素形成,方中运用白芷,因其除了具有解热抗炎作用以外,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色素在组织中过度堆积,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进而达到美容作用。《本草纲目》谓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是历代医家喜用的美容药。
滋肾化瘀方治疗黄褐斑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中国皮肤科杂志,2004,37(70):440.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 李平,王艳辉,马润宇.碱提山茱萸多糖的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草药,2003,34(11):973-976.
[4] 张敏,高晓红,孙晓萌,等.茯苓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J].2008,9(1):63-68.
R275.984.2
B
1004-2814(2016)03-0206-02
2015-11-11
刘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