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赣皖段中华绒螯蟹成体资源变动及资源保护对策

2016-10-31王海华冯广朋

浙江农业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江段蟹苗安徽

王海华,庄 平,冯广朋,高 宇,赵 峰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0; 2.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 3.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中心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39)



长江赣皖段中华绒螯蟹成体资源变动及资源保护对策

王海华1,2,3,庄平1,2,*,冯广朋1,高宇1,赵峰1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0; 2.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 3.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中心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39)

采用沿江实地调查、跟船监测、渔民访谈和渔政部门核实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了2008—2014年长江中下游江西、安徽段中华绒螯蟹成体资源变动情况。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江西、安徽段汛期时间和捕捞期均有变化,中游捕捞期增加了20~30 d,下游捕捞期减少了7~12 d;成蟹渔获物平均体质量达到了大蟹标准,肥满度均值达到了一级蟹标准。研究还发现,2008—2014年中华绒螯蟹捕捞量呈现一个先升后降的“∧”形曲线,与同期长江水质污染物总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针对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资源保护,提出了强化长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设立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产卵场保护区;加强长江渔政管理力度,畅通中华绒螯蟹洄游通道;继续加大长江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力度,采取生态调度等管理对策。

中华绒螯蟹;蟹汛;资源量;长江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又称河蟹、毛蟹、大闸蟹等,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经济蟹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的江河湖泊中。中华绒螯蟹口感极其鲜美,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传统美食,因而其资源很早即被我国劳动人民加以开发利用,一般公认以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资源产量最大、品质最佳[1-4]。目前,我国辽河口、瓯江口和长江口三大历史蟹苗产地中,北方因水质污染严重等原因,辽河口产卵场遭受破坏,成蟹资源早已衰败[5];南方瓯江口也已近20a来未见有蟹(苗)汛报道[6-7];只有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资源尚保持成蟹和蟹苗的商业性捕捞[8-11]。

为了准确掌握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资源状况,更好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中华绒螯蟹资源,长江沿岸有关省市的水产科研、教学单位开展了长期的资源监测与跟踪调查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多集中在上海、江苏等长江下游江段[8-10,12-16],有关长江中下游江西、安徽段中华绒螯蟹资源变动的研究却罕见。为此,在东海水产研究所、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前期工作基础上,将2008—2014年长江江西、安徽段中华绒螯蟹资源调查数据总结整理如下,以期为同行专家系统掌握长江中华绒螯蟹资源变动情况的本底资料,为渔政部门开展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及其资源恢复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调查江段与时间

长江自宜昌至江西湖口为中游,湖口至长江口为下游,本文中华绒螯蟹成蟹资源调查包括了长江中下游的江西、安徽两省的8个江段(图1),分别为属于长江中游的瑞昌(码头镇)、九江县(江州镇)、湖口(石钟山码头)等3个江段,属于长江下游的彭泽(马垱镇)、安庆(渔港码头)、铜陵(大通镇)、芜湖(长江大桥)、马鞍山(海事码头)等5个江段。调查监测时间为2008—2014年。

1.2调查方法

采用沿江实地走访、跟船监测、老渔民访谈和渔政部门核实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了解渔船数量、网具类型、蟹汛情况;每个调查点蟹汛期间逐日统计监测船捕捞网次、单船捕捞量;随机取样测量中华绒螯蟹的壳长(L)、壳宽(X)与体重(W),壳长、壳宽精确到1 mm,体重精确到0.1 g;各江段蟹汛汛期时间的界定一般以监测船连续3 d捕捞量超过1 kg为准,若超过则进入初汛期,起始第1天为发汛时间,反之则认为汛期结束,捕捞量低于1 kg的第1天为汛末时间。

1.3数据处理与计算

图1 长江江西、安徽段中华绒螯蟹资源调查点示意图Fig.1 Sampling area of Eriocheir sinensis in Jiangxi and Anhui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根据监测船的单船捕捞量数据统计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并根据实地走访调查得到的该江段实际作业渔船数量(N),计算该江段总捕捞量(TC)=CPUE×N。中华绒螯蟹渔获物抽样测量数据录入Excel电子表格,壳宽与体重相关关系用W=aXb公式,肥满度用K=W/L3公式(W,体重;X,壳宽;L,壳长)计算。数据处理用SPSS18.0软件包,结果以平均数±标准误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以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捕捞期与主汛期

长江江西段最早每年8月底有捕获,一般农历中秋前后陆续有中华绒螯蟹捕获,11月初中华绒螯蟹捕捞结束。目前,10月5日—11月4日是国家批准的长江安徽段中华绒螯蟹专项特许捕捞期。但走访渔民了解到,近年来长江安徽段农历中秋后开始有中华绒螯蟹捕获,每年的9月中旬至11月中旬均可捕捞到中华绒螯蟹,约70 d;其中主汛期基本上与国家批准中华绒螯蟹特许捕捞期一致,约30 d。各江段捕捞期与主汛期见图2,属长江中游的3个调查点中瑞昌市码头镇(-对岸湖北武穴)、九江县江州镇(-对岸湖北黄梅)的主汛期约20 d(9月25日—10月15日)、捕捞期40 d(9月15日—10月25日),湖口县石钟山码头(-对岸九江县江州镇)的主汛期约30 d(9月25日—10月25日)、捕捞期50 d(9月15日—11月5日);属长江下游的5个调查点的主汛期约30 d(10月5日—11月5日)、捕捞期60 d(9月15日—11月15日)。

图2 长江江西、安徽段各调查点中华绒螯蟹的捕捞期与主汛期Fig.2 Fishing period and fishing season of Eriocheir sinensis in Jiangxi and Anhui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2.2捕捞水域、渔船数量与捕捞网具

长江江西段的渔民因没有中华绒螯蟹捕捞证,成蟹汛期无专业渔船,无专用的蟹拖网,不能进入主航道(中华绒螯蟹洄游多走深水区的主航道)捕捞,只能在长江沿岸水域捕捞作业,使用网具为淌网(3层流网)。2012年,彭泽江段曾有6艘安徽专业捕蟹船试捕,一周后因中华绒螯蟹捕捞量少,入不敷出撤离。2008—2014年,成蟹汛期参与兼捕中华绒螯蟹的渔船数量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图3)。

安徽沿江四地市辖长江岸线总长465 km,沿江各地中华绒螯蟹捕捞均有相对集中的捕捞地点,一般均避开大桥、码头、取水口等。全省有农业部核发的中华绒螯蟹捕捞证79个,具体分布如表1。2008—2014年,安徽专业捕捞中华绒螯蟹渔船数量总体稳定在140余艘(图3),但2012年后,因中华绒螯蟹资源减少,已经存在中华绒螯蟹捕捞证无人认领以及蟹汛期间有证渔船主动歇业的现象,尤其是长江下游的安庆,据渔政部门反映,2014年中华绒螯蟹捕捞证20个只发出了1个。长江安徽段专业捕捞中华绒螯蟹的渔船功率为11.76~17.64 kW,所用的网具为蟹拖网,网高1.2 m,网宽3 m,网目4.8 cm,每船挂网袋10~12个。

2.3捕捞量变动

21世纪初,长江江西、安徽段的中华绒螯蟹资源量濒于枯竭,沿江均无捕捞量记录。走访渔民也反映,2006年以前每年中华绒螯蟹洄游汛期只能偶尔兼捕到,没有人专职捕捞中华绒螯蟹。2006年和2007年,长江中华绒螯蟹资源开始恢复。2008年和2009年,江西段兼捕中华绒螯蟹渔船增加,捕捞量分别为14.5和12.5 t;安徽段连续2a为中华绒螯蟹丰产年,捕捞量高达37和36 t。

表1长江安徽段中华绒螯蟹捕捞水域长度与捕捞证数量

Table 1Length of the fishing area and quantity of fishing permits in Anhui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项目马鞍山江段芜湖江段铜陵江段安庆江段捕捞水域/km4711362243中华绒螯蟹捕捞证/个28211020

注:2012年巢湖市拆分后,马鞍山增加了8个证,芜湖增加了16个证。

图3 2008—2014年长江江西、安徽段捕捞中华绒螯蟹的渔船数量Fig.3 Quantity of fishing boats of Eriocheir sinensis in Jiangxi and Anhui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from 2008 to 2014

其后,随着资源减少,江西段2010年,2011年,2012年捕捞量降至10 t以下,2013年,2014年中华绒螯蟹兼捕量也大幅减少至1 t左右;安徽段2010年和2011年捕捞量稍减,分别为28.3和25.5 t,2012年后中华绒螯蟹资源逐年走低,2014年捕捞量大幅减少至5.4 t。如图4所示。

2.4中华绒螯蟹汛期生物学特征

2014年蟹汛期间,长江江西、安徽段中华绒螯蟹雌雄性比分别是1∶1.11和1∶0.75,渔获物抽样群体的壳长、壳宽、体质量、肥满度等生物学指标和样本数见表2。以5 mm 的组距统计中华绒螯蟹的壳宽频数,江西、安徽段成蟹的优势壳宽组分别集中在60~84 mm与50~84 mm,分别占群体的82.46%与92.96%,如图5所示。

图4 2008—2014年长江江西、安徽段中华绒螯蟹捕捞量Fig.4 Annual catch of Eriocheir sinensis in Jiangxi and Anhui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from 2008 to 2014

表2长江中下游江西、安徽段中华绒螯蟹汛期生物学指标

Table 2Biological index ofEriocheirsinensisin Jiangxi and Anhui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during fishing season

江段性别样本数壳长/mm壳宽/mm体质量/g肥满度K=W/L3壳宽与体质量相关方程江西♀2762.8±7.4a69.6±8.3a148.6±59.7Bb0.57±0.06BbW♀=0.00016X3.2224♂3063.7±9.5a71.0±10.6a193.9±85.0Aa0.71±0.08AaW♂=0.00068X2.9323安徽♀6560.9±9.1a67.6±10.1a142.9±63.7Bb0.60±0.07BbW♀=0.00059X2.9264♂4962.3±9.5a69.5±10.6a180.6±83.1ABa0.70±0.08AaW♂=0.00041X3.0493

注:同列无相同小写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显著(P<0.05),无相同大写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

图5 2014年长江江西、安徽段中华绒螯蟹壳宽分布Fig.5 Carapace width distribution of Eriocheir sinensis in Jiangxi and Anhui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in 2014

以中华绒螯蟹壳宽(X)为自变量,体质量(W)为因变量,采用关系式W=aXb进行回归运算,拟合长江江西、安徽段中华绒螯蟹壳宽和体质量的关系见图6。

3 讨论

3.1蟹汛时间与捕捞期变动

古蟹谱曾记载:“蟹至秋冬之交,即自江顺流而归诸海”,说明我国古代渔民就已关注到中华绒螯蟹沿着长江干流由上而下、自西向东,朝上海河口方向洄游这一现象。但对于长江中华绒螯蟹蟹汛及其洄游规律的科学认识,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其中代表性的工作主要有张列士等[16]、施炜纲等[10,15]、刘凯等[9,12]等。本次调查与施炜纲等[10,15]记载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蟹汛时间有所变化。属长江中游的3个调查点中瑞昌市码头镇(-对岸湖北武穴)、九江县江州镇(-对岸湖北黄梅)、湖口县石钟山码头(-对岸九江县江州镇)的发汛时间推迟了约5 d,汛末时间推迟了20~30 d,捕捞期增加了20~30 d;属长江下游的5个调查点发汛时间没有变化,但汛末时间提前了10~15 d,捕捞期减少了7~12 d。捕捞期的变化反映了长江中华绒螯蟹资源量的变化。长江中游江西段3个调查点捕捞期增加,推测与近期江西沿江湖泊发展中华绒螯蟹的资源增殖,通过鄱阳湖入江洄游的成蟹数量增加有关;长江下游5个调查点捕捞期减少,则表明此一江段及周围湖泊入江参与洄游的中华绒螯蟹资源量减少。

图6 长江江西、安徽段中华绒螯蟹壳宽和体质量的关系Fig.6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apace width and body weight of Eriocheir sinensis in Jiangxi and Anhui reach of Yangtze River

3.2中华绒螯蟹渔获物规格的变动趋势

壳宽、体重和肥满度等是衡量中华绒螯蟹规格等级的重要指标。本调查长江江西段成蟹平均起捕规格大于安徽段(表2),但捕捞量低于安徽段,这与施炜纲[15]20世纪90年代调查结论一致,也即“越往上江亲蟹起捕规格就越大,但因密度低,个数少,故越是上江产量越低”。同时,施炜纲曾[15]报道20世纪90年代武穴(对应江西九江)、荻港(对应安徽芜湖)的成蟹平均起捕规格分别为4.8和6.06 只·kg-1(即208.33和165.02 g·只-1),与此相比较,本次长江江西、安徽段成蟹平均规格分别为172.42、159.12 g·只-1,略小于上述数据。此外,施炜纲等[10]还曾报道江阴到安庆段1994—1999年成蟹壳长变动幅度为54.35~63.17 mm、壳宽变动幅度为58.59~69.17 mm、体重变动幅度为107.77~153.79 g,本调查安徽段数据与此基本一致。

按照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中华绒螫蟹》(NY 5064—2001),中华绒螯蟹雌蟹、雄蟹大蟹的标准分别为125~199 g和150~224 g,一级蟹的标准分别为肥满度≥0.51和肥满度≥0.61,长江江西、安徽段中华绒螯蟹渔获物平均体质量达到了大蟹标准,肥满度均值达到了一级蟹标准。

3.3影响长江江西、安徽段中华绒螯蟹资源变动的主要因素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自然资源变动较大,几度濒临枯竭。归纳而言,主要原因有沿江建闸堵塞了蟹苗的洄游通道,天然蟹苗、幼蟹和亲蟹的长期过度捕捞,水文与人为影响导致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破坏以及水质污染等因素。2004年,在上海、江苏等沿江省市采取了加大中华绒螯蟹的增殖放流力度和强化“禁渔期”“禁渔区”等渔政执法措施的落实后,长江中华绒螯蟹资源开始逐步得以恢复,蟹汛、蟹苗汛以及蟹苗与成蟹的商业性捕捞也随之恢复。本次调查发现2008—2014年长江江西、安徽段中华绒螯蟹年度捕捞量还是呈现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形曲线,尤其是2012年至今捕捞量大幅减少。调查中,渔民等相关人员认为沿江重化工业的发展,水质污染随之加重是近年来长江中下游中华绒螯蟹资源减少的重要因素。为此,本研究依据《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17](2008—2014年),核算各年度长江排放入海的污染物总量,并与同期长江江西、安徽段中华绒螯蟹捕捞量做相关分析(图7),得出相关系数为-0.544,T统计量和临界值(ta,95%)分别为-2.188 99和0.065 915,T<-|ta|,提示呈显著的负相关。

图7 长江江西、安徽段中华绒螯蟹捕捞量与长江排放入海污染物总量的关系Fig.7 Relationship between Eriocheir sinensis yield in Jiangxi and Anhui reaches and total amount of pollutants discharged into the sea from Yangtze River

3.4加强长江中下游中华绒螯蟹资源保护的管理对策

中华绒螯蟹作为我国特有的秋季降河性生殖洄游物种,其生命周期往返于江河出海口与内陆江河湖泊之间,其资源数量对江河沿岸生态和水体质量具有高度依赖性,脆弱性强。本次调查发现,自芜湖沿江而上,长江安徽和江西段两岸遍布港口码头和重化工业,其中有不少是近年新建的。在长江经济带开发的背景下,沿江各省市承接了不少沿海转移的重化工业,其工业废水是否能做到达标排放,排放的污染物数量是否能合理控制,这对于包括中华绒螯蟹在内的长江渔业资源影响很大。为此,针对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资源保护,提出如下管理对策。

(1)强化长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设立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产卵场保护区。从生态地理学角度考察,我国东海生态区系与大洋相对隔离,长江及其河口的生态环境质量与沿江各地污染物排放总量息息相关。尤其长江口内外既是中华绒螯蟹的产卵场和育幼场,又是其亲蟹洄游通道和蟹苗汛渔场,其水体质量直接关系蟹苗繁育的成败。河口区作为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的关键栖息地,建议尽快设立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产卵场保护区,保护区内实施严格的水质监控和亲蟹禁捕措施。有关部门应统筹考虑,吸取水质污染导致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资源衰败的教训,切实保护好中华绒螯蟹繁殖群体,保障其补充群体数量。

(2)加强长江渔政管理力度,畅通中华绒螯蟹洄游通道。在近年长江口天然蟹苗每年发汛较好的背景下,长江中下游江西、安徽段成蟹资源又呈现衰降趋势,除与水质污染有关外,也与长江一些新型的违法捕捞作业未能得到及时整治有关,如长江下游江苏段地笼网、长江口插网捕捞亲蟹,长江下游捕捞鳗苗的密网对于溯江洄游蟹苗的一网打尽,以及长江镇江—南通江段还存在酷渔滥捕幼蟹的情况等等。这些违法作业危害很大,严重破坏了蟹苗、幼蟹溯江洄游的通道,直接减少了能够进入长江中上游各湖泊生长育肥的幼蟹种群数量,这也就导致来年参与洄游亲蟹的数量减少。

(3)继续加大长江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力度,采取沿江湖泊蟹苗汛期开闸灌江纳苗的生态调度措施。调查中,沿江渔政部门与渔民都认为2008年以来中华绒螯蟹资源量的增加与其人工放流有很大关系,建议除坚持每年在河口区开展亲蟹放流外,能够在长江中下游支流,尤其是直接与长江连通的鄱阳湖、洞庭湖区开展蟹苗与大规格蟹种的公益性放流,直接增加入湖生长育肥的蟹苗、幼蟹数量。此外,建议沿江有条件的湖泊在蟹苗汛期开闸,灌江纳苗,纳入优质的长江蟹苗育肥生长,提升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种群数量与质量。

[1]李晓晖, 许志强, 葛家春, 等.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水产养殖, 2009, 30(10):42-47.

[2]王武, 张文博, 边文冀, 等. 绒螯蟹三个种群形态判别比较[J]. 水产科技情报, 2005, 32(2):81-83.

[3]赵乃刚. 蟹文化与蟹业[J]. 水产科技情报, 2004, 31(6):243-246.

[4]谷孝鸿, 赵福顺. 长江中华绒螯蟹的资源与养殖现状及其种质保护[J]. 湖泊科学, 2001, 13(3):267-271.

[5]王丹, 于伟君, 石俊艳, 等. 辽河下游水域污染及其对中华绒螯蟹资源的影响[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1996(4):70-78.

[6]程崇亮. 瓯江中、上游河蟹资源增殖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J].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90(2):140-143.

[7]程崇亮. 瓯江中上游河蟹生殖洄游基本规律及其捕捞技术[J]. 水利渔业, 1989(1):49-51.

[8]徐东坡, 刘凯, 段金荣, 等. 长江下游中华绒螯蟹成蟹资源现状(2007—2011年)[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39-44.

[9]刘凯, 段金荣, 徐东坡, 等.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体捕捞量现状及波动原因[J]. 湖泊科学, 2007, 19(2):212-217.

[10]施炜纲, 周昕, 杜晓燕. 长江中下游中华绒螯蟹亲体资源动态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2002, 26(6):641-647.

[11]张汉祥. 长江河蟹何缘产量甚微?[J]. 渔业致富指南, 1999(7):16-17.

[12]刘凯, 汤滔, 段金荣, 等. 长江口九段沙水域中华绒螯蟹汛期特征及影响因子[J]. 中国水产科学, 2013(3):614-623.

[13]管卫兵, 杨牧川, 王成辉. 长江口九段沙中华绒螯蟹资源状况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12):244-248.

[14]景丽. 长江下游干流中华绒螯螯种群特征的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2:35-55.

[15]施炜纲. 近年长江中、下游河蟹资源变动特征及原因[J]. 淡水渔业, 1992(2):39-40.

[16]张列士, 朱选才, 宫伦祥,等. 河蟹生活史的研究及蟹苗的捕捞[J]. 水产科技情报, 1973(2):5-21.

[17]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008—2014)[EB/OL]. [2015-08-11]. http://www.soa.gov.cn/zwgk/hugb/zghyhjzlgb/.

(责任编辑卢福庄)

Present situation of Eriocheir sinensis resources and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in Jiangxi and Anhui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WANG Hai-hua1,2,3, ZHUANG Ping1,2,*, FENG Guang-peng1, GAO Yu1, ZHAO Feng1

(1.EastChinaSeaFisheriesResearchInstitute,ChineseAcademyofFisherySciences,KeyLaboratoryofEastChinaSeaandOceanicFisheryResourcesExploitationandUtilization,MinistryofAgriculture,Shanghai200090,China; 2.CollegeofFisheriesandLifeScience,ShanghaiOceanUniversity,Shanghai201306,China; 3.CentralLaboratory,JiangxiInstituteforFisheriesSciences,Nanchang330039,China)

In 2008-2014, the changes of adult mitten crabEriocheirsinensisresources were investigated in Jiangxi, Anhui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by field survey, ship monitoring, interviews with fishermen and fishery administrations. It was shown that the crab fishing season and fishing period has changed in both Jiangxi and Anhui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In midstream, fishing period increased by 20 to 30 d, while, fishing period decreased by 7 to 12 d in downstream. Statistic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individual weight of crab reached the big crab standard, and the mean fatness value exceeded the standard level of crab. During 2008 to 2014, the quantity of crab captured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as the “∧” shaped cur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total pollutant of Yangtze River water. On this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of mitten crab in Yangtze River,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as follows: strengthening the control of pollutant discharge in Yangtze River; establishing protected areas of crab in Yangtze River Estuary; strengthening fishery management in Yangtze River; smoothing crab migration routes; enhancing propagation and releasing of crab; exploring ecological scheduling and so on.

Eriocheirsinensis; crab fishing season; resource; Yangtze River

10.3969/j.issn.1004-1524.2016.04.05

2015-09-30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65);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2014年度开放课题(2014K02)

王海华(1971—),江西婺源人,博士研究生,从事渔业资源与生态渔业研究。E-mail: jxswhh@163.com

,庄平,E-mail: pzhuang@ecsf.ac.cn

S932

A

1004-1524(2016)04-0567-07

王海华,庄平,冯广朋,等. 长江赣皖段中华绒螯蟹成体资源变动及资源保护对策[J].浙江农业学报,2016,28(4): 567-573.

猜你喜欢

江段蟹苗安徽
一年只产2万斤白仔,渔美康“杂优一号”蟹苗唯“质”是图
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江段封冻
黑龙江逊克江段跑冰排
急! 成蟹没销路,蟹苗运输困难,蟹农在线求救
这只蟹苗不简单!1万斤上市1天就被抢空,卖价比别人贵还要提前预订(上)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小城大爱——监利江段“东方之星”号游轮翻沉事件爱心帮扶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