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有效参与提升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机理研究

2016-10-31汪文雄汪萍罗冰杨钢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年7期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绩效

汪文雄+汪萍+罗冰+杨钢桥

摘要农民是农地整治项目最终的受益者和核心利益相关者,农民有效参与可以提高农地整治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增强农地整治的实施性和操作性,进而对促进农地整治项目的绩效具有重要意义。厘清农户有效参与影响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机理,可为提升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提供思路。首先,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农户有效参与、项目管理行为、农地整治项目绩效3个变量之间路径的基本假设,建立了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项目管理行为、项目绩效的指标体系,并进一步构建了农户有效参与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影响机理的结构方程理论模型。然后,运用湖北省15个县(市、区)农地整治项目区实地调研的数据检验并修正了该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农户有效参与对农地整治项目管理行为的优化具有直接的积极影响,而项目管理行为的优化又进一步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此外,农户有效参与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也有直接的积极影响。本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应树立农民在农地整治项目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政府角色转变;明确农民的参与领域,确保农民全程参与农地整治;鼓励真正代表农户利益的民间农民组织参与农地整治,以确保农民的参与能力和参与主体的代表性;针对具体事项为农民提供多种适宜的参与渠道,确保参与深度;制定农民参与的利益表达与协调机制,确保农民参与的效度。

关键词农地整治;农户有效参与;绩效;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6)07-0159-10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6.07.020

大力推进农地整治(Rural Land Consolidation,缩写RLC)、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实现耕地数量管控、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目标,促进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有效手段。2020年我国力争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2001年来,我国农地整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农民没有适宜渠道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致使规划设计脱离实际;项目施工缺乏农民的监督,施工过程中的合谋导致工程质量低下。因农户未有效参与导致湖北浠水抗旱灌渠成摆设,村民一怒之下拆掉百万元的形象工程,类似例子全国屡见不鲜。《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中要求:充分尊重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愿,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群众全程参与。农民参与可提高农地整治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增强农地整治工作的实施性和操作性,进而对促进农地整治项目的绩效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地方政府国土部门已采取措施引导农民参与。如,湖北省天门市国土部门在农地整治实践中积极探索农民参与模式,并取得较好效果。然而,更普遍的情况则是虽然引入了农民参与农地整治项目,但农户有效参与度较低,导致项目并未取得理想的绩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农地整治项目的绩效评价[1-10]及农民参与模式[11-17]分别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与此同时,Thapa等定性分析了农户在内的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影响[18];汪文雄等人通过对不同模式下农地整治前后土地利用效率差异的研究,分析了农民参与农地整治前后土地利用效率的变化情况[19]。然而,有关农户有效参与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影响机理的研究较鲜见。基于此,本文提出“农户有效参与提升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机理”这一问题,以期望通过本研究为政府规范与指导我国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的实践活动提供政策建议。

1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1.1研究假设

农地整治项目服务于项目区农民,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农民是项目最终的受益者,也是项目核心利益相关者,其满意度是反映项目绩效高低的重要尺度。因此,本文将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界定为“农民视角下的项目绩效”。该绩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依据项目绩效的影响因素在一定时期内能否为人力所改变,可分为可控制和不可控制两类因素[20]。可控制因素包括项目治理及项目管理两大范畴,前者是指在项目交易中建立起的一种良好秩序,并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维持该秩序的过程,后者是指项目管理者运用各种知识、技能和手段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不可控制性因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技术水平、文化、完善的法律法规等。国土资源部颁布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2012)、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规范(DB42/T 682-2011)、土地整治项目施工监理规范、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土地整治工程质量评定标准等,各省以国家的土地整治法规和建设标准为依据颁布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因而同省的不同农地整治项目的绩效受技术水平、法律法规等不可控制性因素影响相对较小。

汪文雄等:农户有效参与提升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机理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第7期 项目治理包括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两部分,前者规定项目主要参与方的构成及其之间的关系,后者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监督机制及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机制[20-21]。农地整治项目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从本质看都是在调整主要参与者或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建立一种良好的秩序。目前,我国农地整治项目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项目业主与受益者相分离,项目最终的使用者及核心利益相关者——农民因未参与或参与不足对项目的诉求难以得到满足,使得项目建成后无法发挥效益。因此,我国农地整治项目治理结构的优化目标就是通过调整农民参与的构成及其关系,以确保农民参与;而农地整治项目治理机制有待完善的方面就是要通过建立一些监督机制和积极参与机制确保农民参与的有效性,即农地整治项目治理就是要重点解决好农民参与问题,因此可用农户有效参与这一变量来刻画农地整治项目治理。当前,中国政府提出的鼓励农民全程参与农地整治项目,其实质就是通过项目治理结构的优化和治理机制的完善以改变农地整治项目存在的突出问题。

项目管理理论发源的基本动因即是为了保证更好的项目绩效,其作为提升项目绩效的重要途径已得到广泛认可[20-21]。对于农地整治而言,其项目管理行为对绩效同样有着直接的影响。虽然项目管理理论在逐步成熟,但其对公共项目管理中出现的“危机”也束手无策,因此项目治理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以期望通过项目治理这种制度层面的变革来改善项目层面的管理行为[22-23]。由项目管理理论及项目治理理论产生背景可知,项目治理影响着项目管理,而项目管理进一步影响着项目绩效[24]。同样,农地整治的项目治理对项目管理有积极的影响,而项目管理也正向地影响着项目的绩效。因此可从理论上推断:对于农地整治而言,农户有效参与对项目管理行为的优化有正向影响,而项目管理行为的优化对项目绩效也有着积极影响。同时,有大量文献均以改进项目治理来实现项目绩效的提高,它们都默认了治理对公共项目管理绩效的积极促进作用但未予以实证研究[20,23]。根据上述分析,本文针对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F)、项目管理行为(M)、项目绩效(P)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以下假设:

H1:农户有效参与(F)对农地整治项目管理行为(M)有直接的正向影响;

H2:农地整治项目管理行为(M)对项目绩效(P)有直接的正向影响;

H3:农户有效参与(F)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P)有直接的正向影响。

1.2模型构建

1.2.1指标的选取

(1)农户有效参与。美国公共管理学者Thomas提出的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为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的评判提供了理论依据[25],但对于公民究竟如何才能实现有效参与以及如何评估公民参与的有效性,该模型未能给以完整地阐述与解释[26]。为此,国内学者在该模型的运用实践中,结合研究实际从有利于实现有效参与的基本原则出发对原模型进行了本土化重构[26]。汪文雄等以本土化重构后的有效决策模型为基础,根据农地整治项目各阶段特征从参与领域、参与主体、参与渠道及深度、参与效度等方面建立了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的测度指标体系[17],为本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中农户有效参与测度指标在此沿用该指标体系,见表1,各指标的含义参见文献[17]。

(2)项目管理行为。根据项目管理的职能可将农地整治项目管理行为划分为:目标管理、决策与计划、执行、资源管理、组织与协调这五项内容[21]。目标管理是农地整治项目管理的首要任务,其最终目的是要确保项目目标(如: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项目工程质量、项目工期、项目投资、生态环境保护等)的明确性、科学性与合理性(目标要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政策、规划设计规范或标准、工程预算定额及施工规范等制定)、各参与主体(农民、政府等)的目标一致性,并明确项目的实施范围(项目边界或项目范围)。决策与计划的职能在于确保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决策的制定要依据相应的政策、规范和标准,满足农户的农业生产要求)、各项工作计划的完备性(项目选址与立项决策、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验收三大阶段各项工作计划完整、具体)、计划与目标相匹配。项目执行的管理,则应努力实现工作任务执行的及时性和规范性、计划与任务执行相匹配、落实工作任务的检查与反馈等。资源管理的职能在于做好各项资源(项目资金、项目区可利用的旧设备及水工建筑物、农村劳动力等)的准备工作、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各项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组织与协调的作用就是围绕农地整治项目既定的各项目标,协调各参与主体(特别是农民与其他实施主体)之间利益,共同全力地配合项目的实施,努力实现农地整治项目的建设目标。组织与协调的职能主要是明确各参与主体的职责、实现农民与政府国土部门、中介咨询机构、施工单位等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调。因此,本文从目标管理、决策与计划、执行、资源管理、组织与协调等方面构建农地整治项目管理行为的指标体系,具体见表2。(3)农民满意度视角下的项目绩效。学术界对项目绩效内涵的界定主要有三种观点,即结果的绩效观、过程的绩效观以及过程和结果的综合绩效观[20]。当前,国际学术界对项目绩效评价正在向综合绩效观发展。农户是项目最终使用者,其满意度高低是反映项目绩效高低的重要尺度。因此,本文基于农户满意度视角从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构建农地整治项目的绩效指标体系[7]。从农地整治项目过程角度看,农户所关注的内容集中在项目决策方案的合理性、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施工项目管理效果这三个方面;从项目结果角度看,农户对项目竣工工程的满意度是反映项目结果绩效的重要尺度。因此本文从决策方案的合理性、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施工管理的效果、竣工工程的满意度四个方面,结合项目各阶段农户所关注的项目内容构建了农户视角下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指标体系,具体指标见表3。

1.2.2SEM理论模型的构建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简称SEM)是利用协方差矩阵来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多变量统计方法,主要运用于分析观测变量与潜变量、潜变量表1农地整

与深度农民参与渠道的种类数x14单一-五种及以上0.2-1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论证与评审x4未参与/参与0或1农民参与渠道的适宜性x15不适宜-很适宜0.2-1配合设计单位的调研及时回答提问x5未参与/参与0或1农民意见到达权力部门的层级x16很低-很高0.2-1针对规划设计初步方案提意见x6未参与/参与0或1参与效度农民参与的自主性x17很低-很高0.2-1参与规划设计合理性讨论或评审x7未参与/参与0或1农民参与的充分性x18很低-很高0.2-1参与日常的工程质量监督x8未参与/参与0或1农民意见的表达效果x19很不好-很好0.2-1参与设计变更的讨论或被征求意见x9未参与/参与0或1政府国土部门或委托代理部门对农民意见的接受程度x20很低-很高0.2-1参与工程质量的验收活动x10未参与/参与0或1未接受意见的反馈情况x21很少-很多0.2-1参与农地权益分配与确权活动x11未参与/参与0或1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SEM的基本思想是在已有的理论知识构建出反映变量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实证调研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改,进而揭示出变量间的影响路径和影响关系的强弱。SEM可分为测量方程(measurement equation)和结构方程(structural equation)两部分。测量模型主要描述观测变量及其潜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模型主要描述内生和外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28]。

测量方程通常表示为:x=Λx+δ,y=Λx+ε (1)

的效果设计变更的满意程度z8很不满意-很满意0.2-1田块归并工程质量的满意度z18很不满意-很满意0.2-1项目投资控制情况z9偏差很大-偏差很小0.2-1耕地质量提高的满意度z19很不满意-很满意0.2-1施工过程中友好性z10很不满意-很满意0.2-1农地权属调整结果的满意度z20很不满意-很满意0.2-1

结构方程通常表示为: η=Bη+Γξ+ζ (2)

式中,x为外生指标组成的向量;y为内生指标组成的向量;Λx为外生指标与外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外生指标在外生潜变量上的因子负荷矩阵;Λy为内生指标与内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内生指标在内生潜变量上的因子负荷矩阵;δ是外生指标误差项;ε是内生指标误差项;η为内生潜变量;ξ为外生潜变量;B为内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Γ为外生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的影响;ζ为结构方程残差项,反映了η在方程中未能被解释的部分。

根据研究假设及指标体系,本文构建了农户有效参与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影响机理的结构方程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该理论模型由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组成,测量模型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由参与范围、参与主体、参与渠道和深度、参与效度四个潜变量及其观测变量与农户有效参与构成的二阶模型;第二部分是目标管理、决策与计划、执行、资源管理、组织与协调五个潜变量及其观测变量与项目管理行为构成的二阶模型;第三部分是由决策方案的合理性、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施工管理的效果、竣工工程的满意度四个潜变量及其观测变量与项目绩效构成的二阶模型。结构模型主要反映农地整治项目的农户有效参与、项目管理行为、项目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1研究区域概况

根据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发展限制条件等一致性原则,湖北将农地整治划分为3个一级工程类型区:鄂东低山丘陵类型区(Ⅰ)、鄂中平原类型区(Ⅱ)、鄂西高原山地类型区(Ⅲ)。根据工程措施的不同特征,进一步将3个一级工程类型区划分成为7个二级工程模式区:低山工程模式(Ⅰ1)、丘陵工程模式(Ⅰ2)、平岗工程模式(Ⅱ1)、岗前平原工程模式(Ⅱ2)、水网圩田工程模式(Ⅱ3)、河沟谷盆地工程模式(Ⅲ1)、岩溶坪坝工程模式(Ⅲ2)。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丘陵工程模式区(Ⅰ2)与岗前平原模式区(Ⅱ2)作为研究区域。在丘陵工程模式区(Ⅰ2)中选取了大悟县、孝昌市、安陆市、咸宁市咸安区、赤壁市、大冶市、红安县、麻城市共8个县(市、区);在岗前平原模式区(Ⅱ2)中选取了当阳市、沙洋县、武汉市江夏区、鄂州市鄂城区、鄂州市华容区、嘉鱼县、天门市共7个县(市、区),样本共涉及15个县(市、区),49个乡镇,295个行政村。

2.2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

为验证农户有效参与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影响机理的结构方程理论模型,本文根据表1、表2及表3中的指标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农民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对农户有效参与的评价;第三部分是对农地整治项目管理行为的评价;第四部分是对项目绩效的评价。问卷第二部分中有关参与领域的指标有参与和未参与两种情况,未参与的情况取值为0,参与的情况取值为1;而第二、三、四部分其他指标的度量采取李克特五分量表法,每项指标由劣到优的赋值依次是0.2、0.4、0.6、0.8、1,第二部分中指标的赋值参见文献[17]。

课题组组织了硕、博士生分别于2014年10月-11月、2015年9月-10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人员采取了入户访谈的方式,被访谈者通过典型随机抽样产生,每个村选取2-4个村民,针对农户有效参与、农地整治项目管理行为、项目绩效等问题进行调查,收回有效共计1 077份,其中丘陵工程模式区(Ⅰ2)533份,岗前平原模式区(Ⅱ2)544份。受访农民年龄集中于46-65岁,占总人数的比例是62.77%;受访农民目前从事农业生产或兼职农业生产的有993名,占总调查人数的92.2%,符合调查需要;受访农民以男性居多,占总调查人数的61.9%;村干部145名,占调查人数的13.46%;党员134名,占总人数的12.44%。此外,受访农民家庭承包地规模主要集中在2-10亩,占调查总人数的61.56%。

2.3数据质量评价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之前需要对调研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的检验。信度检验即可靠性检验,用以衡量问卷调查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也就是反映实际情况的程度。效度的检验是指测量的有效性检验,用以衡量测量工具测出其测度指标的有效程度,反映测量的准确性、有用性。本文运用SPSS18.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了信度与效度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Cronbachs α值作为一种信度测量工具,被广泛用于评估观测变量解释其潜变量的程度。故本文也采用此系数对样本信度进行检验,表4检验结果显示本文所涉及的三个变量农户有效参与(F)、项目管理行为(M)以及农地整治项目绩效(P)以及总体问卷样本的α值分别为0.885、0.924、0.909和0.955,均大于常用标准值0.80,表

明量表的信度比较理想,问卷调查的结果符合模型稳定性与一致性的要求。

问卷的效度检验包括内容效度与结构效度的检验,指标体系中潜变量和观测变量的设定是以相关理论和文献为基础,结合农地整治项目具体特征进行编制,并多次征询专家与政府部门管理者的意见,确保了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问卷的结构效度的检验借助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表4中检验结果显示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著性水平均为0.000,小于0.001,证明了相关系数矩阵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表明了样本数据适合做验证性因子分析;同时,检验结果显示农户有效参与(F)、项目管理行为(M)以及农地整治项目绩效(P)三个量表以及总体问卷的KMO值分别为0.913、0.939、0.909、0.951,均大于推荐临界值0.80,表明所选变量正确测量程度高,问卷结构效度良好。

2.4测量模型分析

测量模型分析旨在评估观测指标变量与潜变量的信度、效度,估计参数的显著水平[29],即对检验观测变量是否能充分代表潜变量,以及测量模型的内在适配度和准确性进行验证。本文运用LISREL8.80软件对农户有效参与(F)、项目管理行为(M)、农地整治项目绩效(P)这三个二阶因子的测量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采用最大似然估计进行参数估计。在分析的过程中,因各潜变量与观测变量及其对应关系构成的原模型F1、M1、P1的拟合结果并不理想,本文在考虑了相关理论依据的前提下,按照修正指数与因子载荷对原模型进行了调整,即剔除了因子载荷小于0.5的观测指标,并按照修正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调整,对原模型进行了修正。经过多次的模型拟合检验、修正、再检验,最终得到了农户有效参与(Fn)、项目管理行为(Mn)、农地整治项目绩效(Pn)理想测量模型(略)。修正后的测量模型拟合指标具体见表5,拟合结果显示修正后的各测量模型拟合指标均符合拟合标准,表明修正后模型内在适配度较好。

2.5结构模型分析

在构建的理论模型中(见图1所示),农户有效参与(F)为自变量,项目管理行为(M)为中间变量,农地整治项目绩效(P)为因变量;运用LISREL软件同时分析上述三个二阶因子之间的关系时,因需估计的参数太多,可能会导致参数估计结果不可靠。为此,本文分别对Fn→Mn、Mn→Pn、Fn→Pn三个结构模型进行检验。

丘陵工程模式区(Ⅰ2)与岗前平原模式区(Ⅱ2)两组样本对应的结构模型的拟合度检验指标和拟合结果分别如表6和图2所示。Lee等学者认为按照严格标准χ2/df 应该小于3,可接受标准是小于5[30],故χ2/df符合参考标准。此外,调整后的RMSEA、GFI、AGFI、IFI、CFI、PNFI、PCFI、NFI等指标均符合结构模型拟合的参考标准。综上所述,丘陵工程模式区(Ⅰ2)与岗前平原模式区(Ⅱ2)的Fn→Mn、Mn→Pn、Fn→Pn结构模型均符合拟合标准,说明两组结构模型整体适配度均较好。

由图2可知,丘陵工程模式区(Ⅰ2)与岗前平原模式区(Ⅱ2)的Fn→Mn、Mn→Pn、Fn→Pn的路径系数均为正数,且均较大,表明在丘陵工程模式区(Ⅰ2)与岗前平原模式区(Ⅱ2)中,农户有效参与(F)对农地整治项目管理行为(M)的优化具有直接的积极影响,项目管理行为(M)又进一步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P)产生了直接的积极影响,且农户有效参与(F)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P)也有直接的积极影响。两模式区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农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国土部门可以通过治理结构的优化、治理机制的完善等手段来调整农民与政府等其他参与者间的关系,以建立良好的秩序,从而提高农地整治项目的农户有效参与,进而改变项目业主与受益者相分离的状态,使农民诉求得到满足、提高农地整治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增强农地整治工作的实施性和操作性,最终达到提升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目的;另一方面这种以提高农户有效参与度为出发点的项目治理对项目管理有着积极影响,使项目管理行为得到优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农地整治项目的绩效。

此外,比较两种模式区下Fn→Mn、Mn→Pn、Fn→Pn结构模型路径系数发现,岗前平原模式区(Ⅱ2)各路径系数均略高于丘陵工程模式区(Ⅰ2)。笔者认为此研究结果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方面,目前农地整治项目的建设主要集中于农业耕作基本设施的建设与改善(灌排设施、田间道路等)。由于岗前平原模式区(Ⅱ2)地处江汉平原,地势较为平坦,拥有良好的农业耕作自然条件,极大便利了农地整治项目的建设;在农户有效参与的条件下,其

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竣工质量能得到有效改善,项目绩效的提高相对显著。而相比之下丘陵工程模式区(Ⅰ2)地处丘陵地带,地势起伏不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地整治项目的建设,即使在农户有效参与的情况下,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项目建设施工管理、竣工质量的改善程度较之平原地区仍然会有所不及。另一方面,结合调研实际,由于丘陵工程模式区(Ⅰ2)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农民进行农业耕作的条件大多较为艰苦,对开展农地整治项目的需求十分紧迫,农民参与到项目中,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期望普遍较高;而岗前平原模式区(Ⅱ2)拥有优越的农业耕作自然条件,相较于丘陵工程模式区(Ⅰ2)对开展农地整治项目的需求紧迫度较低,农户有效参与到整治项目中,但大部分农民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预期较丘陵工程模式区(Ⅰ2)低。由于两模式区农民项目绩效的预期的不同,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后,两模式区农民主观对项目绩效满意度的评价必然存在差异。这也就解释了丘陵工程模式区(Ⅰ2)农民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满意度较岗前平原模式区(Ⅱ2)低的原因。

综上所述,虽然两模式区中各路径系数略有差异,但不同模式区下各样本的实证分析均验证了Fn→Mn、Mn→Pn、Fn→Pn的理论影响路径假设;即农户有效参与不仅可以通过项目管理行为的优化间接对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起到贡献作用,而且对项目绩效也有直接的影响,提高农地整治项目的农户有效参与度是提升项目绩效的关键;该研究结果为提升农地整治项目绩效提供了基本思路。

3结论与建议

农地整治项目绩效的提升可通过提高农户有效参与度和优化项目管理行为两方面的途径实现。一方面,提高农户有效参与度需要改善农地整治项目的管理体制或制度环境,进而优化项目管理行为,从而间接提升农地整治项目绩效;另一方面,提高农户有效参与度也可直接提升农地整治项目的绩效。由于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是属于制度层面的,项目管理是属于行为层面的,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提高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度是相对项目管理更根本、更有效的途径。而要提高农户有效参与度,最重要的是要从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两方面落实以下措施:

(1)政府国土部门应树立农民在农地整治项目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并将政府的主导型角色向导向型角色转变,尊重农民的自主权。这是因为农地整治项目的最终受益者是项目区农民,这决定了农民应成为农地整治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和重要决策者之一。

(2)鼓励真正代表农户利益的民间农民组织(如耕地保护协会、农村合作社等)参与农地整治,以确保农民的参与能力和参与主体的代表性。民间农民组织在其内部的协调沟通能力强,也便于集聚农村劳动力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耕地资源等,能更好地确保农民的参与能力,同时也具有良好的代表性,以提高农民的有效参与度。

(3)明确农民的参与领域,确保农民全程参与农地整治。从农地整治项目的决策质量及政策的可接受性来看,应该赋予农民全程参与的权利,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农民的主体地位。为了让农民全程参与,必须结合项目区实际,因地制宜,明确项目的选址与立项决策、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验收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使农民明确具体的参与领域和参与程序。

(4)政府国土部门应该针对具体的参与事项为农民提供多种适宜的参与渠道,并确保参与的深度。不同的参与事项其参与渠道不尽相同,到底通过何种途径或渠道参与,政府国土部门必须依据参与事项的特点设计出适宜的参与渠道,并向项目区农民公布,以确保农民有机会参与;同时,农民的意见和观点应该能有效反馈到项目业主层面,确保农民参与的深度。

(5)政府国土部门应该制定农民参与的利益表达与协调机制,确保农民参与的效度。由于项目区自然人文条件和各农户的生产情况的差异,其利益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利益的表达独立性和自主性,以充分反映农户的不同需求;同时,政府国土部门在决策时也应该尽可能满足大多数农户需求,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冲突,对未接受意见及时给予反馈和解释。

(编辑:尹建中)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HUYLENBROECK G V, COELHO J C, PINTO P A. Evalu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LCP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J]. Journal of rural study,1996,12(3): 297-310.

[2]COELHO J C, PINTO P A, SILVA L M. A systems approach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effects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LCPs): a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J]. Agricultural systems, 2001,68(3): 179-195.

[3]张正峰,赵伟.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评估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3):295-299.[ZHANG Zhengfeng, ZHAN Wei. Evaluation methodology for resource and economic profits of land consolidation[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1,27(3):295-299.]

[4]高明秀,张芹,赵庚星.土地整理的评价方法及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10): 300-307.[GAO Mingxiu, ZHANG Qin, ZHAO Gengxing. Evalua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1, 27(10): 300-307.]

[5]金晓斌,周寅康,李学瑞.中部土地整理区土地整理投入产出效率评价[J].地理研究, 2011,30(7): 1198-1296. [JIN Xiaobin, ZHOU Yinkang, LI Xuerui. The inputoutput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central land consolidation region[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1, 30(7): 1198-1296.]

[6]曲衍波,张凤荣,郭力娜,等.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质量评价与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2(2):226-233.[QU Yanbo, ZHANG Fengrong, GUO Lina, et al. Estimation of farmland quality after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2(2):226-233.]

[7]汪文雄,罗冰,杨帆,等. 不完全与不确定信息条件下农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 2015,29(6):75-81. [WANG Wenxiong, LUO Bing,YANG Fan,et al. The evaluation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performance underthe condition of incomplete and uncertain information[J]. China land sciences, 2015,29(6):75-81. ]

[8]汪文雄,陈梦华,杨钢桥.基于价值链增值的农地整治项目前期阶段效率测度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12): 2189-2200. [WANG Wenxiong, CHEN Menghua, YANG Gangqiao. A study on the efficiency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early stage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based on valueadded chain[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3, 28(12): 2189-2200.]

[9]汪文雄,陈梦华,杨钢桥.基于标杆管理的农地整治项目实施阶段效率测度[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9):253-261. [WANG Wenxiong, CHEN Menghua, YANG Gangqiao. Efficiency evaluation concerning implementation stage of rural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based on benchmarking management[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3,29(19):253-261.]

[10]汪文雄,余利红,刘凌览等.农地整治效率测度研究——基于标杆管理和DEA模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6):103-113. [WANG Wenxiong, YU Lihong, LIU Linglan, et al.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based on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and DEA model[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 24(6):103-113.]

[11]DIJK T V. Complications for traditional land consolidation in central Europe[J]. Geoforum, 2007,38:505-511.

[12]SORENSEN A. Conflict, consensus or consent: implications of Japanese land readjustment practic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J].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00, 24(1):51-73.

[13]TAN R, BECHMENN V, BERG L, et al. Governing farmland conversion: comparing china with the netherlands and germany[J]. Land use policy, 2009, 26(4):961-974.

[14]王瑷玲,李占军,张建国,等.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现状及政策建议[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5):47-50. [WANG Ailing, LI Zhanjun,ZHANG Jianguo,et al. A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s of peasants participating in land consolidation[J]. China land science, 2008, 22(5):47-50.]

[15]文枫,杨庆媛,鲁春阳,等.土地整理公众参与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5):10-13. [WEN Feng, YANG Qingyuan, LU Chunyang, et al. Problems and measure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land consolidation[J].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of China, 2009(5):10-13.]

[16]严立冬,麦瑜翔,潘志翔,等.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13,35(6):1143-1151. [YAN Lidong, MAI Yuxiang, PAN Zhixiang, et al. Research on family satisfaction with rural land renovation projects[J]. Resources science, 2013, 35(6):1143-1151.]

[17]汪文雄,李敏,杨帆,等.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的测度与诊断:以湖北省为例[J].资源科学,2015,37(4):671-679. [WANG Wenxiong, LI Min, YANG Fan, et al. Measure and diagnosis of farmers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in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the case of hubei province[J]. Resources science, 2015, 37(4):671-679.]

[18]THAPA G B, NIROULA G S. Alternative options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the mountains of nepal: an analysis based on stakeholders opinions[J].Land use policy, 2008, 25(3):338-350.

[19]汪文雄,朱欣,余利红,等.不同模式下农地整治前后土地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7): 1209-1211. [WANG Wenxiong, ZHU Xin, YU Lihong,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land use efficiency before and after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in different modes[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15, 30(7): 1209-1211.]

[20]杜亚灵,尹贻林.治理对公共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的实证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44(12):132-137. [DU Yaling, YIN Yili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governance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performance of public projects[J].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1,44(12):132-137. ]

[21]MIR F A, PINNINGTON A H. Exploring the value of project management: linking projec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nd project succes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4,32(2):202-217.

[22]TOO E G, WEAVER P. The managem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project govern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4, 32(8):1382-1394.

[23]GUO F, CHANGRICHARDS Y, WILLKINSON S, et al. Effects of project governance structures on the management of risks in maj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4, 32(5):815-826.

[24]THOMAS J C. Pubic Involvement and governmental effectiveness:a decisionmaking model for public managers[J].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1993,24(4):444-469.

[25]尹贻林,杜亚灵.基于治理的公共项目管理绩效改善[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YIN Yilin, DU Yaling. Improvement of public projec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based on project governance[M]. Beijing: Science Press,2010.]

[26]CREIGHTON J L.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handbook: making better decisions through citizen involvement [M]. San Francisco, CA:JosseyBass, 2005.

[27]刘红岩.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再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14,343(1):102-105. [LIU Hongyan. A study on rebuilding the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model in public decisions[J]. China pubic administration, 2014, 343(1):102-105.]

[28]侯杰泰,张雷,等.结构方程模型及应用[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HOU Jietai, ZHANG Lei, et al.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 application[M]. Beijing: Education and Science Publication, 2004.]

[29]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WU Minglo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M]. 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Press, 2012. ]

[30]LEE T H. Influence analysis of community resident support for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J]. Tourism management,2013, 34:37-46.

猜你喜欢

结构方程模型绩效
中国西部区域基础设施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人际互动的中介效应
我国信托业资本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改进ARMA模型参数估计
基于SCP范式对我们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的分析
“营改增”对水上运输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决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