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核心素养实现课堂转向

2016-10-29徐建文

江苏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天数预设单位

徐建文

【设计理念】

“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课前已经积累了大量感性经验,但由于个人兴趣、课外阅读习惯、家庭条件与文化的不同,他们对于“年、月、日”知识的经验是有差异的。对于这个客观存在的差异,如何做到既尊重又为教学所用呢?我想,首先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因此,课前,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对“年、月、日”的个体研究,以此作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素材;课中,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在交流与共享中完成知识建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观念与能力。

其次,在“年、月、日”的相关知识中,有许多知识规定性特别强,如果只是观察规律,强化记忆,那么,学生的很多疑问还是不能被解开,如“为什么二月天数最少?”“为什么大月和小月的排列不是对称的?”“为什么每月的天数会不一样?”……历法的变化与调整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的故事、轶事反倒使本来比较枯燥的“年、月、日”知识变得好玩起来。我想,数学史的引入,不能仅仅停留于介绍和了解的层面,而应融入学生探索、理解规定性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当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时,数学学习也就变得有意思起来了。

第三,教材第一课时只要求学生认识大月、小月和全年的天数;第二课时教学2月天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平年、闰年的知识。根据这样的编排,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应该“放大”些什么呢?我想,在对数学核心素养讨论得热火朝天的今天,是否可以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进行分解、具体化,有意识地融入教学设计中,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体现或渗透,让学习真正发生?比如:可以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崇尚科学精神,在搜集整理归纳资料中学会学习,在制作数学小报中实践创新……我想换个视角,借用“综合与实践”领域的研究方式,拉长“年、月、日”学习的历程,让学生主动地学,从而培育核心素养,实现课堂转向。

【教学目标】

1.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开展前置研究,主动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辨认大月、小月,知道每个月和全年的天数。

2.在观察、整理活动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文化和学习的魅力,崇尚科学精神,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辨认大月、小月。

【教学活动及意图】

前置研究(提前一周):

1.收集几张年历卡,找一找,圈一圈。

我的生日是( )月( )日,这个月有( )天;我最喜欢的节日是( ),这个月有( )天。

观察年历卡,记录每月的天数,算出全年的天数,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2.收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数学故事。

3.关于时间单位,你还知道哪些?想办法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4.做一张数学小报,主要内容可以是:

(1)关于“年、月、日”,我已经知道了——

(2)关于“年、月、日”,我存在的疑问——

【对于“年、月、日”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接触,需要教师思考的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有哪些,如果教师只是泛泛而问:“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会使很多学生根本来不及回望生活、提取经验,个别反应快的学生的发言会影响多数学生的思维走向。所以,可以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引导学生用一周的时间去调查、收集和汇总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提取已有的知识经验,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把学习的空间和权利还给学生。】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1.前段时间,我们进行了课前调查和研究,大家对“年、月、日”的知识已经有了很多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年、月、日”。

二、交流分享,建构新知

“年”“月”“日”之间关系密切。下面,请小组发言人选择其中的一个时间单位进行交流。

1.关于“日”。

预设1:1日=24时。

预设2: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日。

课件演示: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自转一周是24时,“一个黑夜+一个白天”作为一日,白天和黑夜循环往复有规律地变化,一日复一日。

2.关于“年”。

预设1:一年有365天,还可能是366天。

预设2:有365天的年份是平年,有366天的是闰年。

预设3: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就是一年。

课件演示: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大约要用365天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一年就按365天算。这样,过一年就会多出来5时48分46秒,大约4年就多出来一天,所以有的年份一年会有366天。

关于平年和闰年的知识,下节课将进一步研究。

3.关于“月”。

(1)一年有12个月,每月的天数情况:

①每年都有12个月,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有的月是29天,还有的月是28天。

②质疑:每一年都有12个月吗?每个月的天数只有上面四种情况吗?

(2)认识大月、小月:

①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分别是1、3、5、7、8、10、12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分别是4、6、9、11月;2月有的年份是28天,有的年份是29天。

②展示各组课前研究的成果。

利用表格或直观图,同学们非常清楚、简洁地表示出了一年中每月天数的情况。

(3)提出问题,分享故事:

①关于大月、小月和二月的知识,你还有什么发现要补充,或有什么疑问想提出来吗?

预设1:为什么2月的天数最少,而且还会随着年份变化,而其他月份的天数是不变的?

预设2:为什么大月和小月的排列不对称?

预设3:7月和8月为什么是连续的两个大月?

②分享故事。

同学们的发现和提出的问题非常有价值。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呢,哪个小组想来介绍给大家听?

分享历法形成的故事: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着手制作阳历时,本来规定每年12个月逢单是大月,31天;逢双是小月,30天;2月是双月,也应该是30天。这样大小各6个月,记起来很方便。但这样算下来,1年就不是365天,而是366天了。所以必须在1年中扣去1天。那时候,按照罗马习俗,许多判处死刑的犯人,都是在2月里执行的,所以就在2月里扣去1天,让这个不吉利的月份少1天。因此,2月就成了29天。后来,又有一个叫奥古斯都的人做了罗马皇帝。儒略·恺撒是7月生的,7月是大月,31天,而奥古斯都是8月生的,8月逢双是小月,只有30天。为了和儒略·恺撒拥有同等的“尊严”,奥古斯都决定把8月也改为31天。同时把下半年的其他月份也改了:9月和11月逢单,原来是大月,改为小月;10月和12月逢双,原来是小月,改为大月。这多出来的一天,依旧从不吉利的2月里扣掉。于是,2月就只有28天了。

回顾历法的变化过程,现在你知道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了吗?

填写数学书第45页的表格。

(4)个性化记忆大月、小月:

你们有办法记住每月的天数吗?预设:

①利用拳头记忆。

②利用儿歌记: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追问:儿歌中的“腊”,指的是哪个月?

③结合故事记:七前单月大,八后双月大。

明确: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数学具有自身的内在温度。如果无视这种内在性,那么,大月、小月和2月的天数这种带有规定性的历法常识,对于学生而言,就只是一堆冰冷的知识而已。通过介绍历法故事,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从而让知识的发展过程融入学生自己的认知。在“合情合理”的情节中,看似毫无温度的规定也变得有趣、生动起来了。】

4.梳理“年、月、日”的关系。

(1)年和月之间的关系:一年有12个月。

(2)月和日之间的关系: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2月有28天或29天。

(3)年和日之间的关系: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你能通过计算来验证吗?

平年: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31×7+30×4+28=365(天);30×12-2+7=365(天)。

闰年:365+1=366(天)。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计算,完成“年、月、日”有关知识的网络构建。这样教学,既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又很好地将这种差异转化为一种有效的学习资源,让学习真实、自然地发生。】

5.适时延伸,个性整理。

(1)关于时间单位,除了“年、月、日”,我们还学过哪些?你还想介绍哪些时间单位?

(2)延伸:

预设①关于“星期”:一星期有几天?一个月有几个星期?一年有几个星期?

预设②关于“季度”:一年有几个季度?每个季度各有多少天?

学到这里,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我们已经认识的这些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试一试!

展示,交流学生作品:

你从同学的作品中学到了什么?他们的整理方法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以“年、月、日”为中心,进行发散性联想和梳理,把已经学过的时、分、秒等时间单位和没有学过但学生比较常见和熟悉的一些时间单位进行汇总和勾连,构建知识网络,整体把握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整理、汇总知识的能力。】

三、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1.说一说:一年中有一些特殊的日子和一些有意义的日子,请你在年历卡上圈出来,并判断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2.猜一猜:(1)玲玲的生日是5月的最后一天,她的生日是( )月( )日;亮亮的生日是国庆节的前一天,他的生日是( )月( )日。(2)张叔叔连续出差了两个月整,共( )天。

3.写一写:生活中离不开年、月、日、时、分、秒。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些时间单位,这个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把你的想法记录到数学小报中。

【“说一说”引导学生判断一些特殊的日子在大月、小月还是特殊月,让他们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猜一猜”第(2)题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在运用中深化理解;“写一写”引导学生及时反思,懂得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并作为数学小报中的一项实践性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

(作者系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副主任,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天数预设单位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我国雾霾天数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雾霾天数影响因素分析
马匹喝水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生日谜题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