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向四面八方打开

2016-10-29丁雄鹰

江苏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牛郎织女织女民间文化

丁雄鹰

【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应该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要“开阔视野”,就要让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正如杨九俊先生说的:“不少教师上课受到许多有形、无形的束缚,课堂相对封闭;应当让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让课堂呈现生机盎然的景象。”

为什么课堂要向四面八方打开呢?很简单,课堂的学习主体——学生,就处在一个开放式立体空间点。从时间上看,学生处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接点处。中国的文化有着几千年的积淀,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要去继承和发扬的。“过去”就像一个开放的宇宙,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而“未来”是学生要去的地方,是学生要去创造的地方,更是一个开放的界域。无论朝向哪一个时间,学生面对的都是无限的知识与文化的空间,既要“承前”,也要“启后”。从空间来看,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地球村,学生不可能再局限于“中国”,他们处在祖国与世界的连接点处。他们既要有中国情怀,又要有世界眼光。他们无论面向哪一个方向,都需要具有开放、包容的胸怀和开放、高远的视野。从生活位置看,学生处在家庭、学校、社会的交汇点处,生活展现了远远大于课本的世界。他们无论面向哪个环境,都需要有更多的智慧……所以,学生处在一个多维交叉的立体空间,这个空间是向四面八方打开的。

作家王开岭先生在《语文的使命》一文中说:“一个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和审美,其人格和心性的塑造,其内心浪漫和诗意的诞生……这些任务,一直是由一门叫‘语文的课来默默承担的。”在一个孩子的精神发育和心灵成长中,语文不仅教授语言和逻辑,还传递价值观和信仰。承担这样使命的语文,怎能不向四面八方打开呢?

那么,语文如何打开呢?

学习资源要向四面八方打开。过去的教学是一本教参打天下,新信息技术革命下,网络化的技术进步又大大拓宽了资源的边界。打开教学资源的无限时空,要打破固有观念的限制,将课堂与生活打通,生活就是语文资源;将课堂与历史打通,过去与未来都是语文资源;将课堂与文化打通,课堂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一种语文教育;将课堂与学生打通,教师即资源,学生即资源,积极创生资源,及时捕捉、有效转化课堂即时生成的资源。课堂可以打开的方向是四通八达的。只有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真正实现“用教材教”。打开资源之门的目的,是为了选择创生更多的资源为教学服务。从人的发展的基点出发,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整合、运用打开的资源,成为创造性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让课堂更具创造的活力。

思维之门要向四面八方打开。课堂有了思维才有生命力。课堂是每个学生的课堂,所以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思维的机会,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能回答,但每个学生都能有思考的时间。课堂既要呈现热情洋溢的交流,又要有安静的思考,那是风平浪静下的暗波涌动,是课堂的另一种生机勃勃。在确定课堂充满学生的思维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把思维的空间拓展开来。鼓励思维的自由,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关键点、疑难点、含蓄点处流连,探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打开新天地。

课堂,把心打开。把学生的闭塞之心打开。尊重每个学生,倾听每句回答,鼓励每次举手……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学习是轻松而愉快的,是收获并成长的,获得的尊重与小小的成就感能让每个学生主动打开心扉,融入课堂。把学生的向往之心打开,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未知的好奇、对未来的向往都打开,课堂,才会成为充满快乐与研究的场所,语文,才会是美妙的旅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阅读的方法,了解牛郎织女的人物形象。

2.通过文本语言的体悟,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3.通过民间文化的熏陶,点燃传承民间文化的热情。

【教学活动及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牛郎织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从复习旧知开始,在回顾已知的基础上,建立学习基础,将学生从已知逐渐引向未知。】

二、了解故事,感知创编的历史

1.《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很早就有了。

出示:

(1)3000多年前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诗经·小雅·大东》

(2)1800多年前

“临回风兮浮汉渚,目牵牛兮眺织女。交有际兮会有期,嗟痛吾兮来不时。”——曹植《九咏》

(3)1400多年前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惟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宗懔《荆楚岁时记》

2.直到现在,我们今天学习的《牛郎织女》有这么长。这故事怎么会越传越长呢?

3.是的,老百姓在口口相传时,创造性地改编情节、人物,加入了丰富的想象,就叫“创编”。正是这种创编,使得民间故事生生不息,使得民间文化源远流长。

【学生对故事的情节、内容已经了解,可是对于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却是不曾了解的。所以,课堂首先向历史、文化打开。让学生随着历史的足迹,逐渐从古代走向现在,感知《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发生发展的悠久年代的同时,更感受到民间文化的源远流长,一种历史与文化的气息悄无声息地扑面而来。】

三、学习故事,感悟创编中的“不变”

1.在几千年的岁月长河里,在一次次的创编中,什么始终没变?

2.为什么这些始终不变呢?要解开这个疑惑,让我们先走进这两个人物。快速读课文,划出描写牛郎织女的句子,仔细读读,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学生交流牛郎织女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抓住关键词体会牛郎织女的勤劳、善良,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在体悟的过程中,根据语段特点的不同,相机揭示民间故事的特点:最直白的语言、最鲜明的形象。)

4.将牛郎织女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连起来说一说,用上连词。

5.为什么故事的主人公始终不变,是这样的牛郎,这样的织女?

6.小结:所以,又有了《梁祝》《孟姜女》《白蛇传》,老百姓通过一个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是人是仙,是穷是富,是贵是贱,始终要充满对爱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七夕相会”“梁祝化蝶”“雷峰塔倒”这些情节也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大家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是老百姓在创编时始终不变的愿望。其实真正不变的就是故事要表达的最美好的愿望。

【教材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自然要好好利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所以对于文本本身要深入地学习,将文本充分打开。故事中的牛郎、织女是主人公,自然是课堂学习的重要部分,只是常规的逐一了解人物品质会使人物显得单一乏味,将牛郎织女组合、交叉、相遇,就能在千丝万缕中看到更为丰富的人物形象。所以,将课文打开,就是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通过对比、整合、发射,将文本嚼得更淋漓尽致。】

四、学习故事,感悟创编中的“变”

1.那么,哪里又有改变了呢?

2.人物增加,情节就增加。为什么要增加这些人物呢?同桌合作学习,要说出不同的答案。

3.学生交流。

4.我都听明白了,同学们真是充满了智慧,发现了民间故事的一些特点:情节一波三折,想象丰富奇特,表达设置悬念……这是老百姓创编的智慧。

五、感悟“变”与“不变”,创编故事

1.同学们,我们一起感悟了创编里的“变”与“不变”,无论有多少变化,始终不变的是——同学们,你对民间故事的认识有变化吗?

2.我们也来试试吧,也试着创编一个情节。民间故事都是口口相传的,今天咱们也得口头创编。

【学生自己创编,是为了使课堂向自己打开。无论课堂如何打开,向历史也好,向文化也好,向课本也好,最终是为了向自己打开。基于前面对于民间故事文化的感知、特点的感悟,学生应该将其所得转化成自己的言语系统,内化成言语意识与表达。】

六、总结提升

1.同学们,我们创编了一个新版本的《牛郎织女》。

2.牛郎织女从三千年前款款走来,在时间的长河里代代传承,三千年之后,人们又会读到怎样的《牛郎织女》呢?

【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一堂课的结束意味着下一堂课的学习要开始了,从课内走向课外,只要学习,都是课堂。所以教者将这堂课再次向未来打开。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对民间故事的认识深刻了,对民间文化的兴趣浓郁了,这种兴趣与认识正激荡着他们热切的心,或许研究才刚刚开始。从三千年前引到三千年后,让学生无痕之中去继承民间文化,并发扬开去。】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猜你喜欢

牛郎织女织女民间文化
文化强国语境下的文化学研究新探索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阳江江城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七夕的夜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渡鹊桥
如果牛郎给织女打个电话……
是织女,更是吃货
08版鹊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