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2016-10-28陈宏伟董明凯
陈宏伟,王 甜,董明凯
(四川省新津县中医医院针灸科,四川 成都 611430)
综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陈宏伟,王 甜,董明凯
(四川省新津县中医医院针灸科,四川 成都 611430)
目的:观察综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大灸配合走罐,对照组加用独活寄生汤。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
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大灸;走罐
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protrusion,LIDP)又称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系由于腰椎间盘退变之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膨出或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引起的以坐骨神经痛为主的症候群[1],属中医“腰腿痛”、“腿股风”、“痹证”、“痿证”等范畴。我们用综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5例,均为我院诊治患者,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3例,男24例、女9例,年龄24~65岁,病程1个月~15年。对照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22~63岁,病程1个月~20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影像学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脱落1例,完成32例;对照组脱落2例,完成30例,共完成62例。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腰部及患侧臀部涂抹凡士林并走罐,以皮肤潮红为度,操作完毕后立即予大灸治疗。患者俯卧于大灸器下,大灸器为长宽50cm×70cm特制灸盒,将精选艾绒均匀平铺于大灸器内并点燃,艾绒厚度约2cm,调整高度为距患者皮肤15cm,灸疗时间为每次30min,灸疗结束后予电针治疗。取穴参考王华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9版)P232。取病变椎体节段及其上下夹脊穴、大肠俞、肾俞均取双侧,腰阳关、环跳、委中、承山均取患侧。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软枕,穴位行常规消毒后釆用苏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华伦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30mm×50mm、0.30mm×60mm、0.30mm×75mm)分别刺入穴位,均为直剌,环跳刺入3寸,其余穴位针刺深度为1~2寸,进针后行捻转提插,得气即可。将XS-998B电针仪导线连接同侧夹脊穴,选择连续波,强度以能耐受为度,留针30min。走罐及大灸隔日1次、每周3次,电针每日1次、每周5次,4周为一疗程。
对照组:电针取穴及操作同治疗组,每日1次,每周5次,4周为一疗程。另用独活寄生汤。独活15g,桑寄生15g,秦艽10g,防风10g,细辛5g,当归15g,川芎10g,熟地10g,桂枝10g,茯苓15g,杜仲15g,怀牛膝20g,党参15g,甘草10g。日1剂,分3次服。每周服药5天,共4周。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腰腿痛消失,症状体征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显效:腰腿痛基本消失,腰部活动功能明显改善,随访3个月偶有复发但程度较轻。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症状体征部分减轻,随访3个月有复发但程度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寒性凝滞,可使经脉失去温煦,气血凝滞不通,不通则痛,故有“寒主疼痛”之说。又 “寒主收引”,寒邪袭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故寒湿型腰痛多有腰背部肌肉痉挛疼痛,遇寒加重,得温痛减的特点。
艾灸具有疏通经络、温通经络,驱寒扶正的作用。研究表明,艾灸的热疗效应和艾叶焦油的化学成分等对经穴的刺激作用,能激活血管的自律运动,从而改善局部微循环[3]。大灸法在普通灸法基础上增加了灸疗的热疗效应及治疗面积,由原来的传统的小灸盒扩大到整个腰背部,故增强了疗效。艾灸除对施灸局部产生一定治疗效应外,燃艾时所产生的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还可作用于腧穴感受装置与外周神经传入途径,刺激信号传入中枢,经过整合作用传出信号,调控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循环系统等,从而调整机体的内环境,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4]。
走罐可疏松肌筋、和散病邪,使痉挛的肌肉得到松弛,故能缓解疼痛。且走罐时负压的机械刺激通过反射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不但从整体上增强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 而且这种温热刺激能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代谢, 因而有利于增加局部营养物的供应、清除代谢产物、改善骨质状况、提高局部组织的抗损伤能力、消除炎症等。走罐疗法通过对机体与器官的功能进行平衡调节和增强,能够起到疏通腑气、清热、润滑行气导滞、调理气血功能,由此可以产生镇痛作用。另外,走罐还可以较快减轻以至消除腰痛,使活动能力增强、全身机能提高[5]。
大灸与走罐两法相辅疗效显著,作用互为补充,效果更好。
[1] 张卫华,安军明.腰椎痛的诊断与非手术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6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4.
[3] 张青元,胡淑萍.艾灸机理研究现状及探析[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5):47-50.
[4] 洪永峰.走罐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的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4):340-342.
R274.981.53
B
1004-2814(2016)09-0912-01
2016-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