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出战国有铭秦兵器研究

2016-10-28王文静

关键词:郡守吕不韦战国

王文静

(亳州学院 中文与传媒系,安徽 亳州 236800)



新出战国有铭秦兵器研究

王文静

(亳州学院 中文与传媒系,安徽 亳州 236800)

随着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战国文字资料得以不断发现;其中,兵器文字因出土数量繁多,内容丰富,最为引人注目。从古文字学角度出发,以1990-2010年间新出土或首次公布的新出战国有铭秦兵器为研究对象,不仅可以梳理新出战国秦兵器的类型与监造体系,亦能一探秦兵器文字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秦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

战国;兵器;铭文;秦系

建国以来,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古文字研究提供了新的载体。其中,战国文字(古文字学中的战国文字,一般指从春秋末年至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各国所使用的文字,是古文字的晚期书写和表现形式)资料因出土数量繁多,内容丰富,最为引人注目。新出土的战国文字资料,包括铜器、兵器、货币、玺印、竹简、陶文、盟书等,其中以兵器最为丰富。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兵器的制造和使用达至历史巅峰时期。战国兵器上多铸刻人名、官职名、器物名等,字数虽不多,却为研究战国时期各国的车马兵制、经济文化,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何琳仪将战国文字分为齐系、燕系、晋系、楚系、秦系五大系别。[1](P86)已出土的战国兵器中,燕、秦两系器物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因此,对燕国、秦国兵器铭文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1990-2010年间新出土或首次公布的战国秦系兵器铭文为研究对象,拟在释读其类型与监造体系的同时,兼探秦文字特征,以期更好地理解秦国的政治与军事生活。

一、新出战国秦兵器类型

战国时期的秦国,以渭河流域为中心,南与楚、蜀接壤,东与韩、魏相邻,疆域并不广阔。直至秦孝公任用商鞅,施行“奖励耕战,编制户口,废除世卿世禄”等变法措施后,秦始向东扩张,并先后以泾阳、栎阳、咸阳为都城,终至灭六国,成为战国中晚期最为强大的诸侯国。现有出土和传世的战国秦器,主要以量器和兵器为主。

1990年以后新出土或首次公布的铸刻有文字的秦兵器,其类型主要有戈、戟、矛、S、弩机。其中,戈29件:卢氏戈、二十五上郡守周戈、六年上郡守间戈、王四年相邦张仪戈、四十年上郡守起戈、漆垣戈、二年上郡守戈、六年汉中守戈、二十四年丞□戈、五十年昭事戈、八年丞甬戈、十三年上郡守寿戈、武王戈、三十四年蜀守戈、三十八年上郡守庆戈、高望戈、二十年上郡守疒昔戈、三十七年上郡守庆戈、二十二年丞相戈、王二十三年秦戈、王八年内史操戈、十四年□平匽氏戟、二十一年相邦冉戈、三十年昭事戈、三十二年相邦冉戈、□年相邦吕不韦戈、少府三戈、秦始皇十二年铜戈、青铜戈。29件戈中,有一件正面铭文为“十四年□平匽氏戟”的兵器,出土地不详,于《珍秦斋藏秦铜器铭文选释》中首次公开,现藏于澳门珍秦斋。此戟仅存戈。从形制上看,该残戟与王八年内史操戈基本相同,故我们将其收录于戈这一目录下。矛一件,为三年相邦吕不韦矛,刊录于《考古》1993年第3期上,正面刻有3行39字。矛和戈同属古代作战时比较重要的攻击武器,矛的特点是便于正面直击,但随着战车作战方式的出现,矛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使用战车的将领和统帅便改用戈征战,矛的使用群体遂逐渐以最底端的步卒为主。戟一件,为九年相邦吕不韦戟,刊录于《考古》1991年第1期上,铭文为“九年相邦吕不韦造,蜀守金,东工守文居戈三”。此吕不韦九年器首次出现,铭文中的吕不韦、蜀守金,分别是中央和地方的督造者。[2]此戟的出现,证明吕不韦此年尚未免去相位。[3]S两件,其一为造庶长鞅S,刊录于《考古与文物》1996年第5期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一为十九年大良造鞅殳S,1995年出土于咸阳塔尔坡咸阳石油钢管钢绳厂27063号墓,刊录于《考古与文物》1996年第5期上。殳是该S的自名。在战国时期,殳是一种仪仗兵器,多为王侯、贵族使用,而S则是殳的末端部件。王辉认为,此十九年大良造鞅殳S应为秦孝公仪仗器。[4](P24)弩机两件,为达观斋秦国铭文弩机与达观斋秦国九号弩机,藏于徐占勇之达观斋。弩机主要由望山与钩牙、悬刀(扳机)、牛、枢四部分构成,望山上的刻度,说明标尺弩机是实战兵器。[5]2件弩机的出土,将带标尺的弩机的出现时间,提前到了战国时期。

总体而言,1990-2010年间新出的战国秦兵器以戈为主,兼有少量的戟、矛、S、弩机;而戈之所以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可能主要与戈的杀伤力有关。战国时期,国与国交战时,主要以战车作战为主,当战车以飞快的速度冲向对方时,战车上的兵士便可利用横向的戈头从侧面攻击对方,以增强进攻的准确度和杀伤力。

二、新出战国秦兵器监造体系

新出土或著录的秦国兵器,多为战国中晚期器物,上面一般物勒工名,记录时间、地点、人物,刻有王年、制造地、武库、执事人等。其在兵器的铸造、保管、分配、使用上,有专人各司其职。同时,新出土或著录的秦国兵器,除铭刻制造地之外,还刻记用地。这是其他六国兵器中所不曾有的。

从传世和新出土的秦兵器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兵器铭文中,会出现同一年不同的兵器监造者,如四年相邦樛斿戈铭文中,既有“大良造庶长”,又有“相邦”。王辉认为,相邦是辅助君王处理国事的最高行政长官,起先,秦国兵器监造者可能由大良造庶长兼任,后来才由专门的官员担任。[4](P35)九年相邦吕不韦戟铭文中,既有中央的吕不韦,又有地方的蜀守金两级督造者之名。黄盛璋认为,秦始皇三年,上郡守职位空缺,上郡兵器由相邦吕不韦暂时挂名监造,不负责实际铸造。[2]

秦兵器辞铭格式,大致经历了由简单到繁复再到简单的过程。吕不韦任相邦期间,秦兵器辞铭格式最为繁复,铭文上地方所造兵器的督造者,不仅包括守,还在守前加“相邦吕不韦”字样。吕不韦罢相后,秦兵器辞铭则省略了督造者。这一现象,体现出国君与重臣之间权力的彼此消长。

三、秦兵器文字特征

对秦兵器分国断代的一个重要依据,是秦文字本身的形制特征。与六国文字相比,秦文字自成体系,具有典型风格。秦地处西陲,文字上更多地继承了西周晚期铭文的特点,并有较强的稳定性。与晋系文字的结构修长、笔画细劲和楚文字的字体修长、笔画细曲不同,战国中晚期,大多数秦铜器文字行笔方折简易,如新出漆垣戈上文字,字体规整,笔画方折,接近隶书,具有战国晚期秦国文字的典型特征。

秦兵器上常刻具有标识意义的人名、地名,如十三年大良造鞅戟、王四年相邦张仪戈、二十年相邦冉戈、五年相邦吕不韦戈、二年上郡守戈、四十年上郡守起戈、三十四年蜀守戈、二十四年蜀守武戈等,这些兵器铭文中的人名、地名,为秦兵器提供了确凿无疑的属国证据。秦兵器铭文的辞例格式及器形、纹饰等,也可以作为判断秦器的重要标准,如秦惠王至昭王时期,秦兵器仅记官府之名,如“少府”“诏事”“蜀西工”等,皆为造地,且多用铸款,也有少数“少府”“诏事”等字用刻款。有些三晋兵器中也用刻款的“少府”两字,但其“府”字写法与秦篆相差甚远。再如“造”字,三晋兵器中“造”字多用异体,如“棗”,齐系兵器中“造”字写作“告”“艁”等,而秦兵器中只作“造”;其中,战国中期的秦器刻铭多用“之造”,至秦昭王之后,则多用“造”。新出秦戈上的铭文,有些在年代前冠以“王”字,如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王四年相邦张仪戈、澳门珍秦斋藏王二十三年秦戈、王八年内史操戈,以及早期所见王五年上郡守疾戈、王六年上郡守疾戈、王七年上郡守疾戈等。秦惠文王于初元十三年称王,是战国时期秦国第一个称王的,故其时秦兵器刻辞前统一加“王”字,由于此后六国国君皆称王,“王”字已失去原有的尊贵地位,故王辉认为,秦国在惠文王后元末年,可能已经废止了在兵器铭文纪年前加“王”的习惯。[6]正是在这一意义上,1990-2010年间新出的铸刻有铭文的秦兵器,为我们研究秦国历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

[1]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订补)[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黄盛璋.新出秦兵器文字新探[J].文博,1988(6).

[3]尹显德.四川青川出土九年吕不韦戟[J].考古,1999(1).

[4]王辉.秦文字集证[M].台北:艺文印书馆,1999.

[5]徐占勇.对一批燕下都弩机的散件的初步分析[J].文物春秋,2002(6).

[6]王辉,萧春源.珍秦斋藏秦铜器铭文选释[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2).

责任编辑 韩玺吾E-mail:shekeban@163.com

On Qin’s Weapon with Inscriptions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from the Newly Unearthed Weapon

Wang Wenjing

(DepartmentofChineseandmedia,BozhouUniversity,Bozhou236800)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archaeological enterprise,the written materials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emerge in endlessly and weapons inscriptions text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in those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cient philology,taking new unearthed (or pub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 Qin’s weapon inscriptions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from 1990 to 2010 years as the object of study,not only can carding types and monitoring systems of weapon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but also find features of Qin’s weapon,which will help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olitics,military and culture of Q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weapon;inscriptions;Qin

2016-06-03

安徽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项目(SK2015A004)

王文静(1983-),女,安徽亳州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语言文字与文化传播研究。

K875.8

A

1673-1395 (2016)08-0066-03

猜你喜欢

郡守吕不韦战国
打油诗也能保命
打油诗也能保命
战国讨债传奇——围魏救赵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靠投机发达亦靠投机败亡的吕不韦
战国少年孟轲
吕不韦之死
吕不韦之死
郡守·太守·京兆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