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州宗教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研究

2016-10-28林润泽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漳州生态旅游景区

林润泽



漳州宗教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研究

林润泽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通过对漳州宗教旅游资源进行充分调研,统计漳州宗教旅游资源的种类与数量,分析其特点,针对漳州宗教旅游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漳州宗教旅游资源丰富特点,提出结合时下比较流行的宗教生态旅游模式对漳州宗教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整合,并通过一系列的发展对策,从而带动和促进漳州旅游业的发展壮大。

宗教生态旅游;开发现状;整合与开发

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达67.67万亿元,早已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更是达到了5.2万元,约合8 016美元。另外,据福建省《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漳州的GDP总值就已达2 506.36亿元,人均GDP已达到8 276.18美元,中国的旅游业呈现大众旅游的趋势。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进入景区的观光客总量成倍增长,特别是在黄金周期间,更是超过了景区的接待容量,导致景区环境受破坏,游客的满意度降低。为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种旅游模式悄然兴起,以宗教朝觐为主要动机的旅游模式正蓬勃发展,其中更以宗教生态旅游倍受游客喜爱。“所谓宗教生态旅游,是以有形的宗教文化设施作为发展生态旅游的依托,通过挖掘宗教生态观,让游客感受宗教的真正底蕴,感受宗教所包含的天人合一与和睦祥瑞的精神,正确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从而达到自觉地保护环境,美化、净化环境,完善人类自身建设的目的。”[1]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领略自然山水的同时感受宗教安静、祥和、天人合一,即提升了自身的情操,享受了旅游所带来的身心愉悦,又在旅游过程中保护了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因为宗教的“神秘”色彩,激发了人们探索、求知的欲望[2]。漳州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宗教文物古迹,单宗教寺庙就达到了4 000多座,而且闽南宗教有其作为旅游资源的特殊价值,儒、释、道和外来宗教和谐发展,民间信仰已经将儒、释、道三教进行融合,特色明显,宗教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一、漳州宗教生态旅游的状况

漳州的宗教生态旅游尚处于萌芽式、自发式的发展之中,宗教和生态旅游交融发展。

(一)宗教旅游资源丰富

漳州古城宗教相关的文物古迹众多,有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3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比较典型的有世界最小的空中庙宇——伽蓝庙,以及杨骚故居、徐氏家庙、小姐楼、番仔楼(小洋楼)、教堂和侨村等古街特色建筑,7项与宗教相亲的非物质文化木偶头雕刻、布袋木偶戏、木版年画、蔡福美传统制鼓技艺、八宝印泥等,民俗文化有传统曲艺芗剧(歌仔戏)、锦歌、灯谜、庙会等集中了闽南文化民间传统文化的荟萃之地。

1.主要宗教旅游资源

表1 漳州市主要宗教旅游资源

2.主要宗教寺庙人物

漳州民间信仰既有自然崇拜、精灵崇拜,又有祖先乡贤崇拜、亡灵崇拜,还有各种祖师菩萨崇拜,共有神祇500多种[3]。比较著名的神祇有开漳圣王陈元光、关帝关羽、保生大帝吴夲、三平祖师杨义中等。

(1)开漳圣王陈元光

陈元光为河南光州固始人,他在漳州开辟疆土的丰功伟绩,漳州人民尊他为开漳圣王,建庙宇加以奉祀,成为漳州土生土长的神明。祖庙为云霄威惠庙,分庙主要分布于芗城和云霄。

(2)关帝关羽

关帝,即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公元160或162—220),字云长,汉族,今山西运城人。关羽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在漳州同样也不例外,一直是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主要庙宇为东山关帝庙,分庙分布于东山和平和。

(3)保生大帝吴夲

吴夲(公元979—1036年),字华基,祖庙位于漳州角美白礁村,因其生前为其医术高明,医德高尚、闻名遐迩,成为济世良医,受其恩惠者无数,被尊为吴真人、大道公、“神医”、“保生大帝”。主要庙宇位于龙海白慈济宫,该庙宇以其历史悠久,具有古建筑文物价值,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庙主要分布于龙海。

(4)三平祖师杨义中

唐代高僧义中禅师,敕谥号为广济大师,民间俗称之为三平祖师公。俗家本姓杨,名义中,祖籍陕西高陵人。广济大师示寂后,门人弟子在三平寺后修建了祖殿,单檐重檐,面阔三间,殿中塑广济大师金身。春秋祀之,旁立四尊蛇侍者。又奉骨及舍利子葬于塔殿的石龛下,至今香火鼎盛,历千年而不衰。主要庙宇分面于平和、芗城、云霄、漳浦和龙海等地。其影响深远,不仅在漳州,在闽南和台湾等地拥有较大的影响力,其分庙在漳州各区县也都有分布。

(二)生态旅游趋势明显

生态旅游作为目前旅游业发展的主流形势,它的出现和发展适应当代人对大自然向往的追求,由于宗教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等教义,漳州宗教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尤其重视景区的生态化建设。

1.宗教景区有利于提供一个优美生态环境

从目前开发比较完善的宗教景区可以得出,绝大部分宗教景区拥有一个生态优美的怡然环境,如灵通佛祖就坐落于环境优美,有山有水有瀑布的灵通山,主要关羽庙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东山海滨,三平祖师坐落于高山之上、深山之中等。除此之外,多数景区在建设中还特意地设立建造一些人工生态环境和教育指示牌等,旅游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不自觉地增进了环境意识和实施环境保护行动,如寺庙都设置的放生池和一些名木古树,提醒游客不得滥杀生灵,自觉维护生态平衡。

2.宗教景区的肃穆氛围有利于向游客进行环保教育和观点改造

在宗教景区安静、肃穆的氛围中,游客不自觉地肃然起敬,进入到“仪式身份”中来。身处宗教环境中,他们许多不好的习惯,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抽烟、大声喧哗等不文明和不爱环境的举动,在膜拜和注视中不自觉地改掉,这时如果进行一些保护环境和生态的宣传,他们会很乐于接受。崇尚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动再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真实实地被落实到游客的旅游活动中。

3.宗教教义的宣传有利于生态环境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宗教的教义大多宣传人与自然的和谐,漳州的宗教以佛教为主,兼容儒、释、道等宗教兼容并蓄发展,而佛教的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极为相近,它包括佛教的自然观、生命观和理想观。佛教认为“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清清翠竹皆是法身”,主张无情有性,珍爱自然,重视自然物的价值和尊严。佛教倡导众生平等、生命轮回,强调不杀生,要敬畏生命。佛教的理想生态是西方净土极乐世界,那里秩序井然,有丰富的优质水、树木、鲜花、鸟类、空气、和风、花雨和音乐。因此在已开发的宗教景区里面,这些规划得以显现。

二、漳州宗教生态旅游的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宗教生态旅游萌芽式出现

漳州宗教旅游处于初期发展状态,传统的宗教景点能利用宗教朝拜客源机遇,努力发展自己的景区旅游景区规模,发展自己的景点,增加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比较典型的有三平寺和东山风动石风景区等景点。

(二)宗教生态旅游无序发展

漳州的宗教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也存在地域分布较散、大部分寺庙规模较小等问题,各宗教景点在发展时重视自己的景区景点建设,但未与周边景区实施联动。大多数宗教旅游场所处于自主管理,缺乏专项的资金和规划,更谈不上发展,已开发的部分宗教旅游场所也是以普通景区进行规划和设计,没有充分发挥好宗教旅游场所的优势。如漳州南山寺只开展宗教朝拜客源为主,未配套开发其他景区景点,瑞竹岩寺宗教朝拜客源为主,未与周边旅游景区结合发展等。此外,漳州的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还主要处于在概念的探讨阶段、处于开发意义、原则等方面,缺少深层次的相关闽南宗教教义方面对宗教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研究。而在具体的个案开发方面,相关的研究大部分都是针对著名的宗教遗迹方面,而对一些由于历史原因曾遭到损毁,但又具备开发潜力的宫观寺庙,缺少足够的重视。

(三)宗教生态旅游专门人才缺乏

1.总体规划缺乏

景区的规划局限于点的规划,缺少将漳州宗教生态旅游线路进行总体设计与规划,更谈不上宗教生态旅游线路的推介和营销。

2.专业讲解人员缺乏

景区讲解人员较缺乏,存在学历不高,文化水平较低的情况,且往往对于宗教的理解的讲说有所偏颇,景区管理人员缺少宗教场所知识的宣传,大多停留于游客自发性的朝拜与游览。

三、漳州宗教生态旅游整合与开发

针对漳州宗教旅游资源丰富、开发不充分、规划不完整的情况,在宗教景点开发时应注重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不能以牺牲环境发展旅游业,对于景区的游客容量要予以适当控制,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实施宗教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旅游景点的永续利用。

(一)开拓景区景点开发宗教生态旅游的若干模式

在宗教生态旅游景区中,应提倡宗教人与自然和谐理念,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倡导游客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提倡无污染饮食,强调资源的再回收利用,实施净庙、净山、净滩、植树,省水等利于生态持续发展的行动。此外,宗教景区应制作有环保内容的标示牌,提醒游客注意平时那些对环境有害的个人行为,如随意刻画、乱丢垃圾、随便吐痰等行为;适当借助宗教教义来宣传生态保护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各类宗教生态旅游模式的奠基石。

1.森林生态旅游模式

宗教场所若位于山林中,可开办与森林相关的旅游业务,该项目投资少、见效快,是综合效益高的绿色产业。森林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如调节气候,冬暖夏凉,据测如果在夏季其平均温度要比森林外低5℃,成为理想的避暑胜地;消毒杀菌:森林里的树木能通过吸收有害气体及二氧化碳,排放氧气,达到净化空气,增加氧气含量的效果;视野享受:葱葱郁郁的绿色,使人身心得以放松,消除人们视野疲劳。

2.地质地貌生态旅游模式

宗教场所若位于典型地质地貌,可开办地质地貌生态旅游,如东山关帝庙和瑞竹园,可利用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图和典型样品,组织具有教育性质的地质观察路线和观察点,丰富风景区景观游览内容,开拓了游客的知识面,旅游可开发性较强,也可提高旅游者的消费观念和环保意识。

3.宗教旅游产品模式

漳州与宗教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木偶头雕刻、布袋木偶戏、木版年画、蔡福美传统制鼓技艺、八宝印泥等民俗用品,可开办与此类相关的旅游商品,开发游客体验性的产品制作、博物馆展览与介绍等,也可开设专场传统曲艺芗剧(歌仔戏)、锦歌、灯谜、庙会等民间传统文化的经典大型文艺汇演,丰富景区游览内容。

4.宗教文化主题公园模式

开发以相关神明的人物传说、集贤鼓乐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旅游,打造祈福娱乐一体化的华夏文化寻根朝拜旅游项目,并将闽南特有的传统宗教文化和现代生活有机融合,给游客以深刻的历史体验。

5.观光农业示范区模式

观光农业示范区将划分为:大地景观农业区、高科技农业观光示范区、农耕认养区、农家乐经营区、自然生态保护区——楼观南山景区。

(二)进行宗教生态旅游线路的开发与科学规划

宗教生态旅游线路开发要求旅游者放松心态、涤荡心灵,该路线的设计不宜过于紧张,要尽量宽松,根据漳州开发比较成熟和完善的旅游资源特点和游客心理特征,线路设计以主要两天一夜的安排为主。在旅游线路编排时,应视游客的情况设计路线,尽量将自然景点与宗教景点交叉设计,这样既丰富游览内容,又便于导游人员的直观教育。

1.侧重宗教的宗教生态旅游线路开发

(1)芗城平和线路

D1:南山寺→午餐平和农家乐→三平寺→晚餐三平素菜馆、夜宿仰圣山庄

D2: 三平寺→灵通岩→(午餐平和农家乐)→傍晚返程

评注:该线路主要宗教寺庙人物有三平祖师杨义中,线路特点是将目前宗教生态旅游开发较好的景点进行科学组合,编排合理,游客通过该线路的旅游在享受休闲娱乐,又能接受佛旨教义教化,达到身体和心灵的双休。

(2)芗城云霄东山线路

D1:南山寺→(午餐漳浦石雕园)→漳浦石雕园→(晚餐东山农家乐、夜宿东山岛马鸾湾)

D2:→东山岛马鸾湾→(午餐风动石风景区)→风动石风景区→傍晚返程

评注:该路线主要宗教寺庙人物有开漳圣王陈元光和关帝关羽,该线路特点也是将目前宗教生态旅游开发较好的景点进行科学组合,融观光、休闲、参与为一体的旅游模式。

2.宗教和生态并重的旅游线路开发

(1)芗城南靖模式

D1:南山寺→漳州古城区→(午餐漳州特色风味)→南靖土楼塔下景区→晚餐农家乐、夜宿塔下土楼

D2: 塔下土楼→土楼云水谣景区→(午餐云水谣农家乐)→傍晚返程

评注:该线路主要宗教寺庙人物有三平祖师杨义中,该线路特点是将漳州宗教著名寺庙南山寺放于首位,让游客感受闽南宗教的自然、和谐教义特点,浏览漳州古城区,领略漳州的人文特色,最后前往世界独一无二的世界人文遗产客家土楼塔下和云水谣景区。

(2)芗城长泰模式

D1:南山寺→漳州古城区→(午餐漳州特色风味)→长泰半月山温泉度假酒店→酒店农家风味餐→夜宿长泰山重风景区

D2: 长泰山重风景区浏览→午餐农家乐→傍晚返程

评注:该线路主要宗教寺庙人物有三平祖师杨义中和妈祖林默,该线路特点是同样将漳州宗教著名寺庙南山寺放于首位,让游客感受闽南宗教的自然、和谐教义特点,浏览漳州古城区,领略漳州的人文特色,前往温泉度假区享受泉水的洗涤,最后长泰山重风景区观赏千亩油茶花、古民居和现代建筑的有机融合。

(三)培养专门专业人才

1.人才为先,统筹发展

首先,宗教生态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只有拥有一批具备专业知识较强的人才骨干才能引领宗教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发展;实施旅游人才引进制度的创新,保障旅游人才在我市扎根,为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实施战略性的规划与奉献。其次,提升导游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首先旅游职业院校开展校企联合,其次加强一线旅游人才培养与培训,完善职业标准,强化人才发展环境建设,着力提升旅游人才基本素质。

2.转换机制,体系保障

创新景区景点的经营模式,改变政企不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老旧经营体制,建立职工参股和现代化的景区经营管理模式,保障员工的生存和发展机会需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古老的宗庙、寺院重新焕发青春和活力,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游客。

(四)改进营销策略

1.全面推广,重点突出

在“清新福建—花样漳州”的宣传内容中添加漳州宗教生态旅游的相关内容,重点推荐宗教与景点相结合的路线,特别是对具备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宗教生态旅游景点进行重新包装和重点打造。

2.营销多变,方式灵活

在对客营销中,不仅要针对未到的游客,更要注重已来游的游客,通过景区景点的多媒体推介、良好的口碑效应推广、全新网络微信、QQ、淘宝等平台推广。组织专门的人员有计划通过各种媒体和推介进行宣传;其次,在宗教景区中通过宗教教义的宣传,达到口碑宣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汪健萍. 宗教生态旅游及其发展[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9(2):69-71.

[2] 魏苏宁. 漳州宗教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 黑河学院学报,2012,3(6):40-44.

[3] 沈元坤. 漳州民间信仰[M]. 福州:海风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黄文丽)

Researching on the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Religious and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in Zhangzhou

LIN Run-ze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zhou 363000, China)

By investigating the religious tourism resources in Zhangzhou, the paper discuss its classification, quantity and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its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and combined with the popular religious and ecological tourism mode,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by making good use of its rich religious tourism resources.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settle the problems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paper, with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of Zhangzhou.

religious and ecological tourism; current status;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F592.7

A

1673-1417(2016)03-0063-06 doi: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6.03.0013

2016-05-10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计划资助项目(ZZY1520)。

林润泽(1979—),男,福建平和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漳州生态旅游景区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南康漳州龙
某景区留念
福建漳州面煎粿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