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音乐人才在新中国声乐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2016-10-27曲凯
曲凯
【摘 要】黑龙江是新中国的文化大省,是现代艺术的产业园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在声乐艺术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中,笔者首先介绍了黑龙江音乐人才的现状,其次对黑龙江音乐人才在新中国声乐教育中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最后对黑龙江知名的音乐人才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黑龙江音乐人才;新中国声乐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081-02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多、地域辽阔,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使得黑龙江地区声乐文化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其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断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丰富人们的娱乐休闲方式。声乐表演艺术不断与时俱进,也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在艺术的长河中,黑龙江的优秀人才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其音乐创造力,对于新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黑龙江的音乐人才做出很大的贡献。[1]经实际调查有以下有几方面的想法:
一、黑龙江音乐人才发展状况及原因
(一)俄罗斯对黑龙江音乐人才培养的作用
在十月革命后,许多俄国人来华工作,大量的移民涌入黑龙江地区,这些人中汇集着大量的演奏家、歌唱家、作曲家等艺术家,为黑龙江带来了各地的音乐文化,使得其自身的音乐文化通过办学的方式传入中国,并通过独到的音乐教学输入给中国学生,这必然为中华民族的高素质音乐培养打下基础,更为黑龙江优秀音乐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随着中东铁路的发展,沙俄的大批移民通过此途径来到东北地区,这就对黑龙江地区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3]。为了满足自身娱乐的需要,各种休闲娱乐场所的兴起,推动了中国西洋音乐在本地的兴起,并创办了许多的音乐学校,这些音乐学校的创办更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
(二)本土特色造就优秀人才
黑龙江具有大量优秀的音乐人才和杰出的音乐团队。自20世纪以来,在音乐领域对于美的体会越来越深入,同时审美资源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原生态音乐被更多人接受并进一步深究,声乐教育在这种背景下,一步步的升华着。黑龙江地域辽阔,包括众多的聚居部落,西部属松嫩平原,东北部为三江平原,北部、东南部为山地,多处平原海拔50~200米。这些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都为带有自身特色音乐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汇集了众多少数民族的特征,使得黑龙江这片富饶的黑土地上,孕育出众多的音乐文化铸就的别样的地域风情,优秀音乐人才通过自身的独特方式传播着中国优秀的声乐艺术[4]。
(三)独特的声乐教学方式
在进行声乐教育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对实际能力与水平的培养,这是提高声乐教育综合水平最为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因此,应及时掌握最新音乐教学模式,开阔教学视野,以新的思路与理念,正确对待声乐在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纳百家之精华积极主动地学习新鲜事物。注重把握学生的特殊性,鼓励因材施教,通过对不同类型学生的观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以发挥每个学生在音乐领域不同的作用,施展自身的音乐才能,创造出更多经典作品[5]。
二、黑龙江音乐人才对音乐文化的推动作用
(一)通过自身努力推动文化发展
大部分音乐人才不仅受黑龙江地区文化的影响,还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对声乐艺术方面的梦想[6]。以受教育为基础,黑龙江的音乐人才进行实质性的基础培训,在夯实的基础之上创造出光辉的作品。对黑龙江调查发现教育对黑龙江音乐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人才通过扩大视野了解其他地域的有关文化,博采众长,在不断吸收借鉴西方的优秀音乐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本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断凸显自身特色,形成个性化特征[7-8],为中国音乐艺术自身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技术推动音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辅的工具也在不断完善,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入学生们音乐的学习,使得其能够快速的领悟到其中的真谛,掌握技术,参透音乐所具有的内涵,从而从深层次上领悟音乐以更好的发扬音乐中的优秀文化。通过现代化的电脑技术加入后期制作,使得音乐显示出现代化特征,将黑龙江本地的音乐特色与鲜明的时代感紧密联合,凸显出本地区的民族特色,使得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推动黑龙江音乐事业的长期发展[9-10]。
(三)对黑龙江音乐名人进行简介
李双江,哈尔滨人。歌唱家。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其成绩作为最高级别的成就,为黑龙江人,为中国文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贾宝林,哈尔滨人。国家一级指挥。曾担任过音乐总监,通过与音乐的深入接触,以深化造诣,取得傲人的音乐成就。
刘和刚,黑龙江拜泉人。祖籍山东巨野。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2003年10月参加文化部举办的“2003全国声乐(新人新作)比赛”荣获民族组男声二等奖。并获“全国观众最喜爱的歌手”奖。
刘锡津,哈尔滨人。著名作曲家,作为国际级别的音乐作家,众多作品走向国际,在众多国家和地区演出。
孙悦,哈尔滨人。1990年考入哈尔滨铁路文工团。1992年考入铁道兵文工团。由于作为优秀知性歌手出道,深受观众们的喜爱。
陈红,哈尔滨人。1986年应征入伍到黑龙江省军区。国家一级演员。
郁文,哈尔滨人。词作家,剧作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殷秀梅,黑龙江鹤岗人。女高音歌唱家。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委员。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获“德艺双馨”歌唱家称号。作为女中文豪,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文化界获得一定地位。
王琳,哈尔滨人。1956年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多次出国演出的经历使其获得了宝贵的经验积累,通过这些特殊的经历与中国音乐艺术的完美结合,使得其作品更好地突出时代特色,并推广至全国。
车行,哈尔滨人,词作家。1978年开始发表音乐文学作品。2001年12月特招入伍。为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郭颂,沈阳人。歌唱家、词曲作家。他所创造的音乐作品通过远洋海外的方式得到大众的认可,并以此打开中国音乐艺术通往海外的又一通道,使得中国音乐通过黑龙江走向世界。
傅笛声,哈尔滨人。自幼便体现出与常人不同的突出音乐天赋,通过长时间的拜师学艺和后天的努力,终于取得骄人的成绩,用自己的力量为中国音乐事业作出了贡献。
在声乐教育的相关工作中,有太多的艺术工作者对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黑龙江在具有其本土特色的背景之下,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声乐作品,推动着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同时丰富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精神生活,有利于国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梁雪.高校声乐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3):160-161.
[2]令狐青.高校民族声乐教育对多元文化的吸收及其自身演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1):106-108.
[3]梁雪.跨界音乐对高校声乐教育人才培养的启示[J].北方音乐,2014,9(5):233-234.
[4]冯元元.歌唱审美艺术与综合性大学的声乐教育要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12):188-189.
[5]王博.现阶段黑龙江省流行声乐教育的传承与发展[J].赤子,2015,9(12):335-335.
[6]战书博.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声乐教育相结合的实践途径[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3(12):190.
[7]赵儒衿.跨界演唱对声乐教育的影响[J].北方音乐,2015,35(19):211.
[8]张永全.高校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5,2(7):274-274.
[9]刘明一.高校声乐教学课程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高教学刊,2015,6(21):114-115.
[10]徐敦广.论高师声乐教材与中国声乐曲目的价值取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9):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