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投送提速
2016-10-27席志刚
席志刚
战略投送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军事能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解放军
投送力量从单一兵种向多兵种发展,投送方式从单一模式向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综合
模式转变,投送的范围,也从短距离机动,向跨区跨国远距离投送迈进
8月29日,中共十八大以来的第一部国防法律——《国防交通法草案》进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阶段。该法出台后,国防交通,特别是解放军投送能力有望实现大的飞跃。
在大军改背景下,解放军军交运输系统的改革备受瞩目。
投送力量演化
7月以来,解放军连续几场例行跨区军事演习如火如荼地展开,特别是代号为“跨越—2016·朱日和”的演习,由于是军改后首次大规模士兵对抗演习,备受关注。
央视报道称,此次朱日和士兵对抗演习与以往事先选定参演部队不同,是从五大战区的几十个装甲旅和机步旅中随机抽取5个旅,随后千里机动奔赴演练基地。
导演部按照实战意图,特意为这些“北上劲旅”加强配备陆航、炮兵和其他技术兵种,组成合成重装旅。按照“战备等级转换、远程投送、战场机动、组织战斗、战斗实施、实弹检验、复盘检讨与总结”7个步骤实施。
第一个被选中的是东部战区第1集团军的某装甲旅,该旅素有“夜老虎”的美名。7月初该旅接到命令后,第1集团军迅速为其加强了2个陆航大队20多架直升机、炮兵、侦察兵和保障力量,组成了5000余人的合成旅,分为6个摩托化纵队、11个铁路编组和一个空中编队,用11天时间将全部重型装备远程投送到2000多公里外的内蒙古朱日和基地,并于7月15日部署到位。随后,各战区参演的合成加强旅级部队整装满员,均千里奔袭至参演地点,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演练。
“战略投送力量是军队机动力的命脉,是实施远程直达突击的重要前提条件。提高远程投送能力,是部队从‘区域作战向‘全域作战跨越的重要支撑,此次军演最大的看点是跨区机动。”军事科学院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目前有能力在10天左右,将一个得到加强的重型装甲旅部署到数千公里外的战场上。尽管与美国陆军5天内将1个旅、一个月内将5个旅的作战部队部署到全球任何地点的能力尚有差距,但解放军陆军的输送和突击能力已足够强大。
军队的远程投送能力,已成为判定国家实力和军队战力的标准。能不能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打仗,能不能在国家的最远端打仗,都考验着远程投送能力。一位军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随着解放军大型军事运输装备的列装,解放军的总体投送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军的差距正在缩小,特别是国土面积内的中短程投送能力。
上世纪90年代,美军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局部战争中展现的立体投送能力,给解放军带来了很大冲击。实现武装力量快速部署和装备的快速投送,成为中国军队亟须解决的问题。
此后,提升解放军投送能力成为军队建设的重点,主要体现在大型运输装备方面。这一时期,大型登陆舰、大型军用运输机等项目相继立项,并通过跨区演习检验机动能力。
解放军和平时期首次最大规模远程兵力投送是在2007年。当时,参加“和平使命—2007”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的部队,从位于中国西北大漠腹地的驻训地,向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演习地域进行万里大机动。
此次远程机动铁路行程10300公里,空中航程2700公里,投送人员1600人,装备物资数千吨——这是和平时期解放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远程兵力投送。
2009年后,跨区机动逐渐成为解放军演习的常态。中共十八大后,陆、海、空、二炮(现为火箭军)合成跨区远程机动投送的演练频次明显增加,单一军种的投送能力亦在各自体系内挖潜。
中国海外利益日趋庞大,也成为军队反应能力建设的一个背景。《2015年国防白皮书》将“维护海外利益安全”放在了第四的位置——仅次于维护主权和安全、捍卫国家统一及维护新型领域(网络空间等)安全和利益。
在军改大背景下,无论是陆军的“机动作战、立体攻防”“全域作战”,还是海军的“近海防御、远海护卫”,以及空军的“空天一体、攻防兼备”和火箭军的“全域慑战”,军种作战的空间和范围都大大拓展,迫切需要强大的投送能力与之匹配。
管理体制掣肘
中国现行的国防交通管理体制,分为国家层面和军队层面。在国家层面,1963年成立了军委交通战备规划小组。1978年,国家决定成立国务院、中央军委交通战备领导小组。1994年11月,国家国动委成立,原国务院、中央军委交通战备领导小组办公室改为国家国动委交通战备办公室。
国动委中负责国防交通动员的机构,包括设在国家发改委的经济动员办公室,和设在原总后军交部下的交通战备办公室,而后者在国防交通动员中起主要作用。县级以上各级政府也设立国防动员委员会,而地方交通战备办公室和经济动员办公室设在不同部门下,具体负责本区域的国防交通动员工作。最后,在全国的铁路、水路和部分地区的航空机场,则有交通驻军代表直接管理国防动员。
在军队层面,军事交通管理机构众多。原总后军交部形式上管理全军军事交通,但实质上军事交通中的技术保障由原总装备部负责,武警部队有专门的交通部队,原总参谋部有自己的重装运输部队,其他总部和各军种也各自管辖各自的军事交通。
在解放军原总后勤部,设有军事交通运输部二级部,主管解放军军事交通运输,军交部部长通常兼任国家交通战备办公室主任。隶属原总后勤部的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是全军唯一培养军事交通运输和军用车辆装备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院校。
按照现行管理体制,解放军战略投送力量的组织实施,一直由军交运输部门负责。国防交通的上层管理在军队,基层管理在地方。按照国防交通运行机制,军队提需求,国动委搞协调,政府抓落实。
而军交运输部门主要依靠国家运力来完成军事运输任务,自身的运输力量非常少,其在军事运输活动中的主要职能是沟通、协调、监督、检查,自身没有指挥调度权,这与其所担负的战略投送任务极不匹配,很容易出现地方依赖中央、军地相互依赖的支出责任不清等问题。
在国防交通保障能力建设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是经费供给不足和不知应该由谁供给。由此,主管机构四处找米下锅,和军队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其结果是,国防交通建设和保障任务的执行方,即经费的需求方,在执行任务及完成任务后,无法得到及时、足额的经费保障,留下许多后遗症。
这种现状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国防交通事权与支出责任不清。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建立国防交通事权与支出责任相统一的经费保障制度。有关国防交通管理体制的改革,近几年呼声不断。
中共十八大后,军队和地方的代表委员数次提出平战结合,走军民融合的路子,制定一部有中国特色的国防交通法。2013年4月,11个部委联合将《国防交通法草案》上报国务院、中央军委,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国防交通法草案》在立法目的中明确提出,要促进交通领域军民融合。
关于海外军事行动的交通保障,草案规定,国家驻外机构和我国从事国际运输业务的企业及其境外机构,应当为我国实施国际救援、海上护航和维护国家海外利益的军事行动的船舶、飞机、车辆和人员的补给、修整提供协助。
这次军交运输调整改革,军委明确把“投送”二字写进机构名称,从过去的“军交运输”部门改为“运输投送”部门,机关的工作人员也由助理员改为参谋。从过去平稳中性的“运”,改成动感十足的“投”,更加凸显现代战争速度制胜的理念。
军民融合提速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铁路、公路、水路与航空运输体系,军队战略投送装备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客观地看,当前战略投送能力特别是海空投送能力,仍然是解放军机动能力最薄弱的环节,这制约了部队在紧急情况下的远程、快速、高效输送,与解放军有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在四大投送方式中,空中投送是解放军战略投送力量最薄弱的环节。用于战略投送的大型运输机仅有几架,且主要用于军中自身建设的制度保障,不具备投送成建制部队的能力。尽管运-20大型运输机被寄予厚望,但规模列装形成投送能力仍需假以时日,目前投送旅一级的高级战术部队仍有不少困难。
海上输送是解放军战役支援的重要力量,但目前,海军的运输舰艇还不能完全满足自身海上补给运输的需要,亦不具备战略运输远程支援的能力。与空军的战略投送缺乏大型运输装备相仿,尽管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舰、071型两栖登陆舰均列装海军,但大型登陆、运输舰艇仍然不足。
铁路输送是解放军战略投送的基本力量。目前,虽然高铁有速度优势,但铁路平车数量不足,制约着战时部队输送。近年来,用于军事目的的平车生产数量逐年减少,铁路运输行业也不愿把大量资金用于战备储备。此外,特种装备铁路输送力量不足,“杀手锏”武器、超限武器装备的铁路输送装卸保障手段还不够多。
同时,公路重装输送的能力也很弱。靠部队自身的摩托化机动能力,短距机动尚可解决,但中远程机动投送还难以满足战时需要。
即便是解放军首支重装快递部队,和原南京军区某分部受命成立的重装运输分队,也只是能在规定时间内,将一个重型坦克营投送到千里之外的作战前线,投送力量仍然有限。
军民融合被视为快速解决解放军机动投送能力不足的最优路径。2009年被称为解放军军事演习年,较大规模的演习有18次之多,创历年之最,但演习中暴露出很多远程投送能力不足的问题。
为弥补这一短板,随后几年的演习,民航、高铁、海运,和大型物流运输企业都不同程度地介入解放军机动运输保障体系内,军民融合的步伐明显加快。
2014年9月,第40集团军某旅在辽西进行机动投送训练。在这次训练中,空中投送、海上航渡、铁路输送、公路摩托化首次同时投入,组织跨区部队按整建制作战编成和实战流程实施军地联合投送。
今年3月23日,第40集团军某旅坦克营接到紧急出动命令,他们启动军地联合行动方案,借助地方运输公司的大型平板拖车,重装到达时间比规定时间提前了两个小时。
目前,解放军旅级高级战术部队投送,普遍以摩托化、铁路、海上、空中等4种输送方式,实施整建制远程立体机动,抵达战场的时间可以比原来缩短三分之二。
军方一位分析人士说,以前部队多是摩托化机动或铁路输送,全旅整建制抵达演习地域,人员和装备要分多个梯队多批次进行,费力耗时。现在采取军地立体投送方式输送,快速高效,部队作战半径和战场机动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这位分析人士称,加快建设一支骨干在军、主体在民、军民融合、一体保障的战略投送力量体系,是深化拓展军事斗争准备的紧迫任务,也是新形势下国防交通建设的重中之重。
(参考资料:《军事交通学报》:提升我军远程投送能力的对策;《军事历史研究》:论军民融合式国防交通动员管理体制的建立;《军事交通学报》:国防交通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