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伦敦”又烧了
2016-10-27
9月4日晚,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熊熊大火烧了整整一座城池。不过不必担心,这是为纪念 “伦敦大火灾”350周年的行为艺术。
这场名为“燃烧的伦敦”的活动,是纪念的重头戏。艺术家们筹划了几个月,终于在一条驳船上,搭出了整整120米长的微缩伦敦。整个模型用全木头打造,上面密密麻麻堆了200栋各种房屋和建筑,不但打造了17世纪的天际线,建筑还使用了中世纪风格,模仿着当年伦敦的密度。
这么庞大而精美的艺术品,却只有一个使命,就是带伦敦人感受当年那场大火是怎么一点一点,把城市变成一片废墟的。最终,这个120米长的模型被付之一炬,火焰冲上空中,照亮河面,让围观者体验了一把真正的“隔岸观火”。
它的确能把人们带回过去,那是1666年的9月2日,一个周日的凌晨。一家面包店的主人急着回家,却忘记关上烤炉,不想酿成了大火。火一起,伴随着风势,一发不可收拾。
这场大火把伦敦带入了一场空前浩劫。从当时一幅描绘伦敦大火的油画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人们主要是往泰晤士河边跑,河里到处是满载难民的船只。
大火蔓延到整个城市,连续烧了三天三夜,大半个伦敦化为灰烬,包括87间教堂、44家公司以及1.3万间民房尽被焚毁。大火扑灭后,有超过7万居民无家可归。
同时火灾也造成了1000万英镑的经济损失。当时伦敦市的年收入是1.2万英镑,理论上说,灾难损失需要800年才能弥补。
更可悲的是,大火的真正起因直到近320年后的1986年才被人重新挖掘出来。而在当时,人为纵火的阴谋论甚嚣尘上。由于当时英国与法国和荷兰在新大陆殖民与海权争夺中冲突无数,留居伦敦的荷兰和法国移民便不幸成了阴谋论的牺牲品,不少人甚至直接被无家可归的伦敦市民当做发泄对象,被无端当街绞死。
虽然造成严重损失和混乱,大火却也成了伦敦城凤凰涅槃、重获新生的转折点。
1665年伦敦爆发大规模的黑死病,超过十万人死于可怕的瘟疫,让全城人口几乎十去其一。这场大火烧死了数量庞大的老鼠,鼠疫引发的瘟疫彻底告终。
很多人悲观地认为伦敦再也无法从这场大火里复苏,灰烬里的伦敦城再也无法重建。然而,重建伦敦的迫切要求强有力地拉动了内需,灾后重建工作非常快,到了1672年,几乎所有的灾民都迁入了新居。
重建伦敦,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两年之后,新的法律规定新建房屋之间必须留出间距,建筑材料也用砖石代替了木头。理性和科学的精神渗透在新伦敦城规划的每一个细节中,直到今日也还随处可见。
如果说圣保罗教堂的重建意味着科学和理性在伦敦人的头脑内占据了新的地位,那么皇家交易所的重生则代表了伦敦金融城的再次崛起。火灾次年,皇家交易所就在遗址上重建,并于1669年完工并投入使用。一时商贾云集,商业交易再次恢复繁荣,被称作“整个地球的商业中心”。
记得英国的作家笛福说过,如果没有那场大火,伦敦乃至整个英国的经济不会有那么快的起色。大火之后的伦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腾飞,而且能在灾后浴火重生成为今天的国际大都市,这也许是为什么这场大火被纪念的意义。
今日的伦敦是欧洲乃至世界金融业的中心,创造了全英国3%的财富。正如重建功臣、雷恩爵士墓碑上所写:“如果你要找寻他的纪念碑,看看你周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