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应该关注寨卡
2016-10-27黄严忠
黄严忠
最近,《柳叶刀传染病》杂志认定中国、印度、菲律宾、泰国和印尼为寨卡病毒大规模流行的高风险国家。
寨卡是一种蚊媒病毒,于1947年在乌干达首次被发现,如今死灰复燃,在全世界迅速传播。2015年之前,仅13个国家证实存在本土寨卡感染病例。此后,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寨卡病毒传播迹象。2016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寨卡病毒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迄今为止,大多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聚集在拉丁美洲,其中又以巴西居首,不过,北美、亚洲、非洲和南太平洋确认感染病例呈上升之势。9月10日,新加坡卫生当局确认新增14例本土寨卡病例,总数升至318人,使该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寨卡病例集中爆发地。
对许多人而言,寨卡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病毒很少致命,大多数(80%)寨卡病毒感染者未显示任何症状。20%的感染者虽然有病症但通常也很轻微,持续数日到一周。问题是,我们对于寨卡的认知仍有许多盲点。
寨卡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但也可通过孕妇传染其腹中胎儿。寨卡还能通过性接触和输血传播。新证据发现,寨卡存活于精液中的时间比此前所认为的要长,可通过无症状的男性传给女性,反之亦然。更近的一项研究指出,寨卡可通过患者的眼泪传播。如此种种使寨卡令人心忧,因为该病毒与小头畸形(先天性缺陷,新生儿头畸小,会导致发育问题)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神经系统严重疾病,可导致成人肌无力乃至瘫痪)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
更糟糕的是,目前尚无寨卡病毒的有效疗法,尽管今年6月两家公司已得到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的许可,开始对其疫苗进行人体试验。寨卡对健康的潜在影响加剧了人们的恐慌。出于对里约寨卡病毒的忧虑,240名科学家、医生和公共健康专家曾签署公开信,呼吁国际奥委会延期举办2016年奥运会或另择举办地点。随着澳大利亚、韩国和英国等国家发布的旅行建议,新加坡的旅游业已因寨卡而蒙受损失。
寨卡对中国构成独特的风险。自2016年2月中国证实首例寨卡病例至9月5日止,中国已出现22例寨卡病例,无一为本土感染,目前全部康复。随着北半球气温下降,可携带病毒的蚊子也进入休眠期,中国境内立即爆发大规模寨卡疫情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然而,对寨卡流行的担忧也并非毫无来由。中国面临输入性寨卡病例的风险增加,尤其是从东南亚地区。事实上,截至9月7日,新加坡275例寨卡病例中有30人是中国公民。随着夏季热浪席卷南半球,携带病毒的蚊子将走出冬眠,再加上中国地理上接近东南亚,使其更易受输入性寨卡病例影响。
若再考虑到中国的气候条件和携带寨卡蚊子的地域分布,爆发大规模寨卡疫情的可能性还会加大。寨卡病毒有两种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也被称为亚洲虎蚊)。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尤其是海南、广东和云南。由于寨卡病毒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传播,全年都可引起感染。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河北、山西和陕西南部。这意味着中国可能同时受两种传播媒介的影响。白纹伊蚊不仅可通过冬眠在寒冷天气下蛰伏,且极具攻击性,这使寨卡能够威胁到更多人。
最近,《柳叶刀传染病》杂志根据来自美洲寨卡疫区的每月航空旅客流、亚太地区气候模型、人口规模以及人均医疗支出等因素,认定中国、印度、菲律宾、泰国和印尼为寨卡病毒大规模流行的高风险国家。
同时,中国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会令寨卡肆虐的后果更严重。一位中国人口学家估计,放弃一胎政策将导致中国每年增加600万新生儿。调查数据也显示,中国中部和南部的夫妇更愿意生二胎。假设1%~13%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将生下有先天缺陷的婴儿,那么一旦寨卡在中国流行,数十万婴儿可能遭受毁灭性的健康问题。
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已迅速采取措施降低寨卡病毒感染和传播的风险,其中包括寨卡病毒预防控制应急计划,警告民众勿来往寨卡疫区国家,加强检查,防止寨卡病毒输入。然而,随着对寨卡病毒认识的增加以及中国面临风险的增加,这些措施需要作相应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