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石刻 简介 (三十三)
2016-10-27沈红叶
□ 沈红叶
中国石刻简介(三十三)
□ 沈红叶
《鲜于氏离堆记》(局部) 拓片
《臧怀恪碑》(局部) 拓片
《鲜于氏离堆记》,又称《鲜于仲通碑》,正书,颜真卿书。唐宝应元年(762年)五月刻,时年颜真卿53岁,此作为颜氏中年的重要书迹之一。碑原在四川阆中市离堆山。清嘉庆年间发现,仅存残石,碑之形制、字数、行数无考,现仅存四残石47个整字、7个残字。书法雄健清劲。传世拓本,以“未、水、虚”三字未损者为初拓。
《臧怀恪碑》,全称《唐故右武卫将军赠工部尚书上柱国上蔡县开国侯臧公神道碑铭》,正书,颜真卿撰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晚期拓本。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十月立,碑原在陕西省三原县,于1980年移置西安碑林。碑通高337厘米,宽180厘米,28行,行58至64字不等。结体气势开张,点画遒劲而又凝重,清雄之气溢于字里行间,整体比较平稳。明王世贞谓其:“书法伟劲不减《家庙》《茅山》,而石完不泐,尤可喜也。”
《郭氏家庙碑》,全称《有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郭公庙碑铭》,正书,唐代宗李豫隶书并题额,颜真卿撰并书。唐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立,时年颜真卿56岁。碑原在陕西西安府布政司署内(据传即唐代汾阳王府旧址),1950年移入西安碑林。碑高318厘米,宽170厘米。碑阳30行,行58字,碑阴无书写者姓名(宋赵明诚、清王文治、戴熙等以为颜真卿书),刻有郭子仪兄弟子孙的官职名字,共4列、34行,碑额3行12字。此碑遒古雄劲,雍容大方。据清《校碑随笔》称,宋拓本铭文内第二句“虢土”之“虢”字右半清晰。翻刻本多失原字神韵,唯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尚能体现颜书风神。
《李宝臣纪功颂》,全称《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又称《风动碑》,正书,王佑撰文,王士则书丹并篆额。唐永泰二年(766年)立,碑在河北省正定县旧大公馆(今常山影院北侧),25行,行55字。书法遒劲潇洒,刻工精美。碑阴行书分3截,上14行,中33行,下15行,为将佐题名。此碑系唐“安史之乱”后,为唐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而立的功德碑。
《三坟记碑》,又称《三坟记》。篆书,李季卿撰文,李阳冰书。唐大历二年(767年)刻,为李阳冰代表作。碑文两面,共23行,行20字。原石久佚,宋代有重刻本,现存陕西省西安碑林。《三坟记碑》,师法李斯《峄山碑》玉筋笔法,以瘦劲取胜。结体修长,线条遒劲平整,笔画从头至尾粗细一致,婉曲翩然。清孙承泽云:“篆书自秦、汉以后,推李阳冰为第一手。”
《栖先茔记碑》,篆书,李季卿撰,李阳冰书。唐大历二年( 767年)刻,原碑久佚,现碑为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姚宗萼等摹刻,现存陕西西安碑林。碑残高171厘米,宽79厘米,14行,满行26字。书风与《三坟记碑》略同,然,笔画的丰神尚差。中华书局有影印本。
《郭氏家庙碑》(局部) 拓片
《李宝臣纪功颂》(局部) 拓片
《三坟记碑》(局部) 拓片
《栖先茔记碑》(局部) 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