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北美液化石油气价形成机制
2016-10-27杨晓华
□ 文/昌 海 杨晓华
探析北美液化石油气价形成机制
□ 文/昌海杨晓华
在北美地区,整个页岩气产业链通常被划分为四个主要环节,即开采、收集、处理和分离,分别由拥有对应核心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公司逐段控制,发挥各自优势协同生产。其中,LPG(液化石油气)产品即为第四环节的C3或C4产物。与中东地区主要由寡头和政府垄断的产业模式相比,北美地区页岩气项目专业化程度高、投资相对较大、产能持续性强、回报周期久,且基本为新建项目,故通常采取风险前置的投资决策流程,倚赖远期销售协议的提前签订,实现项目融资。因此,从北美到东北亚的LPG进口贸易,无论是价格还是供货量方面,远期合同货的贸易模式均优于现货贸易。
基于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北美地区常见的合同货获取来源通常有三个,分离商(以Antero、O x y等为代表)、管道公司(以Enterprise、Targa等为代表)和贸易商(以BP-IST、联合石化等为代表)。参照Inconterms2000,东北亚地区用于LPG进口的常见贸易术语为FOB、CFR、CIF和DES四种,其中中东货源常用DES,而美国货源多见FOB。具体每一单船贸易流程,通常由双方前台人员就合同主要条款(量、价、时)进行口头成交,转由中台人员进行合同谈判和签署,然后由后台人员负责合同执行,与通行的国际贸易实务流程基本相同。
从LPG上游产业模式可知,液化石油气生产成本与其主要原料页岩气价格紧密挂钩;同时,从LPG下游使用价值角度,鉴于液化气以民用燃料、烷烃裂解、PDH等为主要终端用途,是原油及其提炼产物的主要替代品,其市场价格又与原油紧密挂钩,体现了LPG产品价值的油气二象性。因此,在处理LPG进口贸易时,应根据不同用户对于LPG产品用途的具体定义,设计合适的保供策略和套利模式,进而选择恰当的定价机制。
常用LPG定价机制有六种
目前,国际市场上通行的LPG定价机制通常有以下六种:
一是MB市场价模式。MB是美国南部地区Mont Belvieu的简称,为全美国石油石化及页岩气的产业聚集地。MB价格是目前北美地区最常用的LPG定价标准,通常以OPIS发布的 Non-TET指数和Argus发布的LPG现货指数为参照,附加升/贴水及管道运费,即得液化石油气FOB出厂价。此机制下LPG的价格与天然气价格关联比较紧密,在北美地区最为通行,行业认可度较高。缺点是与原油价格基本脱钩,对于石化行业用户的市场预测能力和风险规避措施要求较高。
二是CP市场价模式。CP是LPG沙特合同价格的简称,因沙特LPG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1/4,故很多国家与地区LPG的出口都参照沙特的CP来作为其贸易出口的定价。CP的定价是基于前一个月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月初、月中、月底3次招标的中标价,并参考现货价格趋势而制定的价格,于每月底对外正式公布下一个月的CP。此种定价方式于1994年10月开始沿用至今。CP与MB价格类似,此机制下LPG的价格与天然气价格关联也比较紧密,在中东地区比较通行;缺点同样是与原油价格基本脱钩,且与MB价格存在竞争关系,通常作为北美LPG出口到亚洲价格的参考与补充。
三是FE到岸价模式。FE到岸价是由普氏能源资讯制定的普氏价格指数,反映LPG在远东地区的到岸价格。普氏能源资讯与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同属于美国麦格希集团公司,是全球性的能源、石化和钢铁信息提供商,是评定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基准价格的重要机构,涉及碳排放、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钢铁、核能、石化和海运市场。普氏能源资讯对LPG的估价已被国际能源市场采用,成为交易和定价基础之一,同时正在扩充它在焦煤、氧化铝、海运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力。普氏FE价格指数于2008年6月推出,尽管时间不长,但正在更多地被国际市场买卖双方接受,作为LPG在东北亚地区到岸价格的重要参考。
四是MOPJ挂钩价模式。基于LPG在石化行业中作为裂解原料替代石脑油的作用,市场上一部分具备金融对冲能力的贸易公司,通常也会向乙烯裂解工厂提供以Naphtha价格为基准的LPG定价机制(通常因季节性因素而在MOPJ-110至MOPJ+10区间波动)。在亚洲,石脑油纸货分为MOPS(新加坡到岸价)和MOPJ(日本到岸价)两种产品。由于新加坡石脑油的普氏窗口交易相当不活跃,而日本到岸价石脑油每日平均成交在20单以上,因此,亚洲石脑油采购大部分以MOPJ计价,如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主要石脑油采购商。此定价机制在锁定下游利差的前提下,将风险和收益同步转移至上游,既规避了生产环节的波动风险,又扩大了贸易环节的利润空间,因此受到下游大型生产企业和贸易公司的欢迎。
五是Henry Hub成本加成价模式。Henry Hub是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易的标准天然气期货合约的价格指数,该交割点位于美国中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Erath地区,是雪佛龙公司的下属门站。如前文所言,液化石油气的生产成本与其主要原料页岩气的价格紧密挂钩。因此,对于北美地区的NGL厂商,以天然气价格为基准,按照成本加成的方法确定LPG的价格,也是北美地区的分离商(尤其是新建项目商)愿意接受的一种定价机制。与MOPJ挂钩的机制正好相反,此机制锁定的是上游公司利差,而将风险收益转移至下游接收企业,因此多作为上游大企业新增产能控制渠道风险、实现项目融资的主要途径。
六是其他定价机制模式。除以上几种主要定价方式外,根据交易企业和产品用途的不同,市场上还存在着其他种类繁多的LPG价格机制,如混合定价(对现有两种以上机制采取加权平均定价的方式)、锁定顶部/底部定价(约定远期交易的最高/最低价格,从而互相保护上下游双方的穿仓风险),以及固定价格定价法等,不一而足。
影响价格形成的其他因素
在这些标准定价机制之外,仍有诸多能够影响升贴水并最终改变价格的重要因素。
一是质量规格因素。在LPG产品规格项中,影响价格贴水最主要的条款是烯烃和乙烷含量,通常含量越高,对化工装置的HSE要求也就越严格,因而价格贴水也会越高。此外,作为燃料用LPG中的C3和C4组分比例,是影响热值的主要条件,因此也会对LPG的定价产生根本性影响。
二是物流模式因素。北美LPG运到东北亚地区的到岸价格中,运费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而言,如采用4.4万吨的VLGC从美国墨西哥湾出发,通过巴拿马运河航线,进入中国华东地区港口装卸,单程通常需要28天。采取不同的租船方式(如TC期租或COA航次),对于运费和产品到岸价的影响同样不可忽略。同时,回程的空载航次如能采取灵活机动的拼船方案,也将为物流环节带来成本上的节约。
三是取价期的选择因素。LPG在北美作为民用取暖燃料,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波动显著(通常为夏季最便宜,冬季最贵)。因此,进口货物取价期的选择对于最终成交价格的影响至关重要。通常可以约定未来某月份或某3天的平均价格为基准进行升贴水,同时附加“Take or Pay”贸易条款,用以规避双方的风险和保证收益。
四是金融对冲工具因素。在国际能源市场上,金融期货产品的成熟完善,为LPG纸货贸易的套期保值和对冲提供了技术性的风险保障。一般而言,锁定价格和锁定价差是能源金融市场上最为常见的两种操作模式,二者分别针对贸易商和工厂的产品用户。
五是外汇因素。在能源类产品的国际结算业务中,外汇因素同样不可忽略。无论是以沙特为主导的传统中东能源结算市场,还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新兴页岩气产品交易平台,都是以美元作为唯一国际结算货币进行合约交割。因此,应密切关注美元与采购方当地结算货币的汇率变动趋势,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结算时间和方式。
六是谈判因素。外贸人员在实务中的谈判能力,也是最终影响价格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国际新兴LPG消费市场的参与者,充分、恰当地利用所处平台的资源和市场优势,结合自身业务诉求和跨文化交流经验,实现与国际商务人员的有效沟通,建立长期信任和了解,同样是国际贸易实务中双方合作的重要基石。
在LPG贸易实务操作中,谈判人员要借鉴国际市场业务模式的经验,在长期操作中反复总结经验,才能熟练地应对各种局势,处理不同的情况。既要降低交易的门槛,又要保证风险和收益的可控,特别是在国外市场秩序不规范,船代、货代参差不齐的大环境下,更需要重点关注交易风险和我国的国际商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