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一带一路”建设良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克拉玛依论坛侧记

2016-10-27牟雪江

中国石油企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瓜达尔克拉玛依中巴

□ 文/本刊记者 牟雪江

引领“一带一路”建设良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克拉玛依论坛侧记

□ 文/本刊记者牟雪江

克宣/图

8月11日,以“共商 共建 共享—区域合作与产业发展”为主题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克拉玛依论坛在新疆克拉玛依市落下帷幕。

这场为期3天,吸引了来自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哈萨克斯坦等11个国家的400名嘉宾政要、智库和企业代表出席。期间,主要参与方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哈萨克斯坦4国的企业签约项目28个,签约金额共计625.791亿元,涉及金融、经济园区建设、环境、信息、基础设施、文化产业、能源、医药等领域。

在闭幕式上,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在致辞中说:“‘一带一路’倡议把各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连接沿线各国的桥梁,对推进沿路国家和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要让梦想成为现实,就要政府、人民、企业共同努力。”

巴基斯坦参议员、中巴经济走廊议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巴中学会主席、中国社科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专家委员会、中巴国际合作委员会共同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说:“论坛已经进行第二届了,并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感谢克拉玛依、蓝迪智库为推进论坛所做的努力,希望明年的论坛取得更大的成功。”

伊朗中国工商联合会主席阿斯多拉·阿斯加罗拉迪在致辞中对论坛的承办方表达感谢,他说:“短短几天的会议让我终身难忘。我坚信,此次论坛会今后将为沿线各国的合作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克拉玛依市委书记陈新发在致辞中说,克拉玛依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节点城市,不仅要做率先发展的典范,也要做开放发展的典范。衷心希望论坛成为克拉玛依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克拉玛依的纽带和窗口,为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繁荣发展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倡议,使得中国与沿线各国互利合作迈上新的历史高度。被媒体誉为“中国西部达沃斯”平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克拉玛依论坛”,围绕“共商、共建、共享—区域合作与产业发展”的主题,本着务实的精神,重点推动中国—巴基斯坦、中国—伊朗、中国—哈萨克斯坦等相关合作项目的落地,它将对南亚、西亚、中亚等重点地区的共同建设与发展起到重要的桥梁和平台作用,为推动区域合作和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对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合作产生深远影响。

开启区域多边合作崭新篇章

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时期中国连通世界的贸易之路、文化之路、友谊之路,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增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建设 “一带一路”,加强了沿线各国的政治互信,巩固了各国友好往来,拓展了各方交流的新渠道和新领域。“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与经济全球化的形势高度契合,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让沿线国家共同受益。如今,“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和早期收获,积极效应日益显现。2015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直接投资达到148亿美元,增长了18.2%,新签对外承包合同额926亿美元,增长了7.4%。今年1月,由中国倡议成立、57国共同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开业,中—巴、中国—西亚—中亚、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建设正如火如荼向前推进,一大批示范项目也逐步建成。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与巴基斯坦山水相连。地处开放最前沿的新疆,正在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努力将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成为丝绸之路合作的“样板”。

2015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成功主办了第一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在“共商中巴合作,共建繁荣走廊,共享和谐发展”的主题指导下,来自中巴等国政府、企业、智库、社会组织、媒体机构的300多名代表汇聚于克拉玛依市,围绕“城市合作”“产业对接”“信息走廊”“人文社会”“能力建设”“青年作用”等议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沟通与对接,通过了《克拉玛依宣言》,签署了20项合作备忘录,总价值约103.5亿元人民币,成果卓著,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对“一带一路”的建设将起到重要引领作用。2015年4月习近平主席访巴期间,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建议“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中心,以瓜达尔港、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产业合作为重点,形成‘1+4’经济合作布局,实现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自习近平主席访巴以来,中巴双方明显加大了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力度,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签署了51项合作协议,有力地推动了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目前,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1+4”经济合作布局中处于基础地位的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和瓜达尔港建设都获得了明显的进展。

8月9日,穆沙希德·侯赛因在新疆·克拉玛依论坛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去年4月中巴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签署了51项合作协议,合作到2030年。其中瓜达尔港的发展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计划,瓜达尔港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正在开发的瓜达尔港港口预计2016年年底前投入全面运营。

去年4月20日,在中巴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克拉玛依市和巴基斯坦瓜达尔区签署了缔结友好城市关系的协议书。克拉玛依市与瓜达尔区建立友城关系是贯彻和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巴经济走廊”战略的具体实践,也是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目标的具体推动。

相对而言,伊朗则是“一带一路”上最能出彩的地区,合作潜力巨大,合作空间也很大。伊朗的产业布局较全,工业基础较好,而且,与中国的全面经济技术合作起步较早。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伊朗访问期间,指出中方愿同伊方加强“一带一路”框架内各领域务实合作,把能源合作作为“压舱石”、互联互通作为“着力点”、产能合作作为“指南针”、金融合作作为“助推器”。通过共同努力,推动双边互利合作迈上新台阶。

8月9日,在新疆·克拉玛依论坛上,伊朗石油部代理副部长马苏德·哈谢米安·艾斯发哈尼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将不同国家、地区用共同梦想联系起来,通过文化、经济、能源等方面的合作,推动沿线国家地区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伊朗和中国在能源方面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哈萨克斯坦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最早的国家之一。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开启对欧亚三国的访问,首站抵达哈萨克斯坦,同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共同规划中哈双边各领域互利合作发展的蓝图,包括如何共同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哈两国合作势头强劲,正在实施一大批大型合作项目。

8月9日,参加新疆·克拉玛依论坛的哈萨克斯坦投资发展部副部长托卡巴耶夫·铁穆尔表示,中哈两国在矿产资源开采、农业、旅游等领域合作势头强劲,一大批大型合作项目正在实施。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注重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早期收货成果丰硕。同时,我们必须承认,‘一带一路’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参加了两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的中巴友好协会会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沙祖康说。

今年论坛的重点在于推动中国同周边沿线国家相关合作项目的落地。正如沙祖康表示:区域合作走向深入、走向务实有利于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红利,对南亚、西亚、中亚等重点地区的共同建设与发展也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穆沙希德·侯赛因在论坛现场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克拉玛依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它不仅是经济贸易的盛会,还是民心相通的纽带。”

作为今年论坛新进主办国,哈萨克斯坦和伊朗与新疆的合作加速。伊朗同新疆有着传统商贸联系,一直保持稳定关系。从以前的乌洽会到如今第五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伊朗每年都派出阵容强大的政府和企业经贸代表团来新疆参加中国—亚欧博览会。今年5月1日至4日,新疆党政代表团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双方同意加快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建设,同时扩大新疆重点企业与哈方的投资合作,落实好去年两国签署的《中哈毗邻地区合作规划纲要》,全面落实旅游目的地国协议等。

穆沙希德·候赛因表示,中国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有中巴、中蒙俄、中亚3个经济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克拉玛依论坛将这3个经济走廊链接到了一起,并达成了电力、公路、铁路、能源等一系列的合作,推动了整个地区的繁荣。

作为2015年8月12日举办的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的升级版,相比去年,今年的论坛有几大亮点:一是规格更高,参与国家从去年中巴两国扩大到中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4国,与会代表由去年来自两个国家增加到今年的11个国家;二是影响力更大,国内外政府和企业参与程度更高;三是更加创新务实,论坛为企业设立了会展活动,满足企业“走出去”的需要,也为论坛市场化机制探路;四是内容设计更加合理,今年的论坛是“1+7”(1个主论坛+7个分论坛)模式,更利于各参与方寻求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论坛上,各参与方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信息产业、经济园区、制造业、人居环境与城市发展、文化产业7个领域的务实合作交流和研讨认为:

一、在当前形势下,为进一步加大“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各方一是要加强信息交流,二是各国政府要营造良好环境,三是金融机构要创新合作模式,四是合作企业要不断促进和提升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潜力,五是要加强基础设施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国际间同行业的紧密合作、抱团出海、协同发展。

二、深化了“一带一路”重要国家之间能源交流合作,促成了双边国际合作项目协议或意向备忘录的签署,推动论坛成长为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一带一路”国际论坛。

三、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信息产业企业应该作为主力军,更应该成为领唱者。未来要做3件事,一是信息走廊的建设首先要通过基础设施也就是搭建信息的高速公路来推进;二是应该在推进过程当中加快示范项目和试点项目的落地;三是继续围绕着“一带一路”信息化,在蓝迪智库的带领下,继续整合、汇聚各方的力量,争取形成一个权威的指数。

四、制造业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我国发展智能制造业是成为制造业大国的必经之路,政府为“一带一路”制造业提供支持不可或缺,同时更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制造业“走出去”,“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正张开热情的怀抱欢迎中国企业家去投资兴业、互利共赢。

克宣/图

五、园区建设以中外产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分享为基石,以产业园区资源、特性、需求对接企业,集中展示了中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与案例,增进了沿线各国园区与企业之间的了解,搭建了信息共享、互利、共赢的平台,通过共享先进经验,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经济合作区、自由贸易区、境外经贸合作区等产业园区的建设与良好运营汲取经验,铺垫基石。

总结新疆·克拉玛依论坛交流、研讨、合作成果,陈新发说,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交融之路,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本次论坛的举办,为进一步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间的立体往来,搭建了各方沟通交流的新平台,我们相信,只要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进一步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建、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就一定能够推动相关领域和行业在更高层面、更宽领域、更深层上的合作交流,共同谱写丝绸之路经济带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克宣/图

大力打造“一带一路”上的样板城市

传承古丝绸之路的精神并使它焕发新的时代魅力,成功举办两届“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克拉玛依论坛,让克拉玛依市在打造世界石油城的征程上,具有了“中国西部达沃斯”美誉。克拉玛依市在全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心中的份量也因此而陡然倍增,尤为重要的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将因论坛的顺利举办而增添影响深远的驱动力量。

8月9日上午,巴基斯坦参议员、中巴经济走廊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在论坛现场表示,今年是他第四次来到克拉玛依,克拉玛依这几年的发展和变化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当天的论坛茶歇间隙,穆沙希德·侯赛因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克拉玛依论坛潜力无限。如果将博鳌论坛、达沃斯论坛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克拉玛依论坛相比较的话,博鳌论坛和达沃斯论坛举办时间比较久,经验更加丰富。但中国有句古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去年,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今年我可以明显感受到进步,因此,我也相信,今后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克拉玛依论坛将会越办越好。

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克拉玛依论坛是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克拉玛依)论坛的升级版,实际上更是响应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的强烈意愿,抓住了“一带一路”发展中的际遇,以论坛的形式,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平台,经济合作的渠道,逐步扩大论坛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论坛合作成果,使论坛凸显了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作用,同时将克拉玛依作为展示形象的窗口、重要载体,更加凸显了克拉玛依城市转型、打造“一带一路”上的样板城市的信心与决心。

克拉玛依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石油命名的城市,克拉玛依油田已经开采了60多年,油田还能开采多少年?这个疑问已经有了答案,不管油田还能开采多少年,克拉玛依城市都不再把“宝”全部押在油田上了,石油之城要进行“高位转型”。

如果说2010年克拉玛依人提出转型是基于城市定位的理性决策,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则给高位转型的克拉玛依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使转型决策有了更具体的内容。如果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克拉玛依来说是预见在先,而“一带一路”对克拉玛依来说则是契合在当下,是与国家又一次战略规划正好契合上了。

克拉玛依位于亚欧大陆桥的中段,东与我国内地城市,西与中亚、欧洲城市连接,北部可通往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地区,向南经过喀什与巴基斯坦瓜达尔联通。克拉玛依就处于“一带一路”辐射区域,是中巴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合作走廊的交汇点。

新疆作为中国通向中亚的主要通道,国家在“一带一路”愿景中赋予了新疆核心区的地位,并以信息、石油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充实核心区内容,这些功能区建设将进一步突出新疆对外开放前沿的功能。而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卓绝的建设,克拉玛依市作为新疆自治区最重要的城市经济体,三次蝉联全

本届论坛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承办,并得到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中国驻伊朗大使馆,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伊朗驻华大使馆,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巴中学会,伊朗中国工商联合会,哈萨克斯坦经济研究所等政府部门和机构,以及蓝迪国际智库平台成员—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国浩律师事务所、德恒律师事务所、清华房地产总裁商会、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持。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是国家科技部实施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全优”的地区,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地级市,自治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获得自治区第一个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地区。克拉玛依石油石化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是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克拉玛依市的40多万人口中,产业工人20余万人,具有以石油石化专业为主体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4万多人。在总人口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8.73万人,占城市人口的19.41%,远高于全疆10.6%的比例。拥有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专业研究院所6所,各类技术开发研究所近30家,其中克拉玛依中亚油气研究所是中国石油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海外油气开发项目指定的唯一开发技术支持机构;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余家,自治区级民营科技企业80余家。

事实上,“一带一路”沿线特别是在亚太经济圈、欧洲经济圈连接带中,中国新疆、巴基斯坦瓜达尔、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在这3国城市群中,克拉玛依的产业综合实力优势、地理位置等优势使其成为中国能源进出口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城市。

克拉玛依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提供基础支撑的便利性。2015年4月20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巴基斯坦总理纳瓦兹·谢里夫的见证下,克拉玛依市委书记陈新发和巴基斯坦瓜达尔地区政府主席巴博·古拉布共同签署了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2015年6月5日,克拉玛依市长张红彦和巴基斯坦瓜达尔地区政府主席巴博·古拉布就瓜达尔发展框架计划签署谅解备忘录,确定两城市在经济社会等领域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备忘录显示,双方将建设瓜达尔克拉玛依工业园,包括高科技园区和石油化工两个园区,具体分为炼油区、石油设备和技术服务区以及材料区、物流仓储区、货物批发区、食品加工区、设备租赁区等。备忘录还包括在瓜达尔发展贸易、旅游、餐饮、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开通船运、高速公路、空中航线等通道。确定克拉玛依帮助巴基斯坦开展教育、医疗、汉语培训,开展短期科技培训等。

如今,瓜达尔港区克拉玛依工业园区已经开工建设。涉及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协议正在付诸实施,第二批5名医生、5名教师开始接受培训。向巴基斯坦瓜达尔区捐赠医疗救护车、校服等民生物资,提供教育培训项目等惠及瓜达尔民众的“民心工程”已经启动。

可以说,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转型,为克拉玛依的改革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新疆·克拉玛依论坛的成功举办、持续举办,不仅给“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增添源源不断的动力,也让克拉玛依的转型之路更加平坦、更加宽阔,让克拉玛依在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的样板城市上阔步向前。

链 接

8月9日,“一带一路”信息化投资指数(以下简称“丝路信息化指数”)(2016版)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克拉玛依论坛(2016)上正式发布。“丝路信息化指数”由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研发编制,今年是连续第二年对外公开发布。评估覆盖的66个国家中,排名最高的国家为新加坡,评分为7.05;中国评分为6.12,排名第三,位居新加坡和以色列之后;排名最低的国家为不丹,评分仅为2.93。此外,不同区域发展差距显著,中东欧国家信息化投资环境最为成熟,而中东和中亚国家则普遍在能源资源方面具有强大保障能力。

猜你喜欢

瓜达尔克拉玛依中巴
“引水工程”对克拉玛依局地小气候的改善
克拉玛依胡杨
Message from TCL Pakistan CEO Sunny Yang
中巴纺织贸易投资新方向
克拉玛依稠油MOA基质沥青改性及应用
中国电信建成首条中巴陆地直达光缆
中巴建交
克拉玛依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探讨
神秘的瓜达尔初露面纱
中巴今天签约移交瓜达尔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