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铁翔:记者突击 不负使命

2016-10-27董铁莹

中国青年 2016年17期
关键词:北川县北川钓鱼岛

文-本刊记者 董铁莹



孙铁翔:记者突击 不负使命

文-本刊记者 董铁莹

“不深入一线就不会有深刻的报道,在办公室里编稿子和到一线采访的收获是天壤之别。”

有些人天生就是为“大场面”而生的,而孙铁翔就是这样一个人。

“5·12”汶川大地震,他是第一个进入北川新县城的新华社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声明》发布后,他两次随海监船赴钓鱼岛海域见证了第一个中秋、国庆和春节,用新华社的报道宣誓了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拉萨“3· 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南海“981”钻井平台护航、“湄公河复航”、“4·20”芦山地震……在这些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都会出现孙铁翔的身影。

今年2月19日,孙铁翔作为基层新闻工作者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赴基层采访情况,得到总书记肯定和勉励。5月4日,他获得第20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殊荣。他说:“此次‘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荣誉与其说是授予我个人,倒不如说是全社会对新闻人的认可”。

深夜千里奔袭:不深入一线就不会有深刻的报道

从业十年来,“5·12”汶川地震报道让孙铁翔印象最为深刻,因为这是他接到的第一个重大突发事件报道,那时候他刚参加工作不满一年。

13日清晨,孙铁翔到达北川县城外,他逆着人群往北川县城里面走,“基本没有站立的房子”,他这才意识到这次地震的严重性。而在北川中学校门口看到的一幕,让他尤其揪心。“一个穿天蓝色衣服的小姑娘被水泥板死死地夹住倒挂在那儿,而在倒塌的校舍下面,还埋着很多学生。”

孙铁翔这时想尽快找到负责人了解情况。他远远看到一个穿着军大衣的“大胡子”军人在前面,就赶紧走过去。他就是时任驻渝某红军师师长王凯。

“没有大型机械设备,这是最重要的,全靠铁锹不管用。没有水,除了北川县城其他地方的受灾情况还不知道。”王凯师长毫无保留地说道。

根据他的详细描述,孙铁翔写出了第一份反映北川县城救灾情况的参考报道,解除了当时北川县城“信息孤岛”的局面。

“不深入一线就不会有深刻的报道,在办公室里编稿子和到一线去采访效果是天壤之别。刚工作时,‘新闻理想’这个词本来对我而言更多地是一种职责使命和职业精神。但通过‘5· 12’汶川地震的采访,它逐渐变成了一种前行的信仰。”孙铁翔说。

突发事件报道:每次都会“后怕”,但每次却又义无反顾

参与了这么多次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孙铁翔直言不讳,“首先是后怕。不论去哪儿报道,每当回程的飞机在北京降落,心的石头就落地了,心想‘终于又回来了’。”

即便如此,每次接到新的任务,他从来没有犹豫过。“这和我的性格有关,我比较喜欢接受不同的挑战。每次突发事件报道,如果没有派我去心里还会有些失落和遗憾,请战的意愿比较强烈。”

最近,孙铁翔又被选为“国家新闻应急记者”团队的成员。“也许再有重大突发事件的时候,我们就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报道。”

“作为一线报道的记者,不光是要通过报道鼓劲,还要能推动实际的工作。比如像在北川,通过我们的报道,更多的大型机械设备就被运进入了北川,更多灾区群众能够尽早被救出来。”他说。

做好新闻报道:既要坚持脚踏实地,也要勇于激浊扬清

今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调研。在新华社,总书记连线河南记者、为全国新闻工作者点赞、听取了新春走基层记者的汇报。孙铁翔,就是那位向总书记汇报正定县塔元庄村民生活现状的记者。

在孙铁翔看来,总书记的肯定,既是对于记者下基层的重视,更是对于新闻工作者的一种激励。孙铁翔说:“我们这个国家,不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我们新闻舆论工作也一样,每个阶段都会根据不同的任务进行调整,在当前新闻舆论工作必定要经过这样一个改革的时期,重新制定目标,也给我们重新制定了任务。”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记者的角色是否要发生变化?“之前作为记者,我们更多的任务是宣传报道。但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我觉得我们记者更需要明辨是非,特别是通过报道激浊扬清。”孙铁翔说。

猜你喜欢

北川县北川钓鱼岛
“乡村振兴看郭牛”采风创作活动在北川县擂鼓镇举行
随风入羌山 共唱振兴歌 “贴近自然,走进乡村”文学采风创作交流活动在北川县举行
北川县:扎实开展在建工程项目劳动保障执法检查
北川的味道(四题)
羌山下的关爱——访四川省关工委抗震救灾模范、北川县关工委执行主任薛斌如
西宁市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探索
痛惜被贼惦记的钓鱼岛
北川让梦想飞得更高
钓鱼岛问题溯源
情系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