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古代的巡视制度

2016-10-26刘峰

当代党员 2016年18期
关键词:巡按郡守御史

刘峰

在古代,巡视制度源远流长,相传从三皇五帝时期开始。那时,巡视叫“巡狩”。尧曾命自己选定的继承人舜以“代理天子”的身份巡视四方,并规定天子五年“巡狩”一次。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群雄并起,出现了“巡行”制度,就是诸侯国的王或者大臣们到地方去巡视。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多次巡视。这种天子亲自带队的巡视,此后经常出现。例如,隋炀帝下江南,康熙、乾隆南巡。

皇帝出巡毕竟是兴之所至,巡视工作还是要由行使监察职责的官员负责。

这种正式的巡视工作由汉武帝开创。汉代地方官特别是郡守一级,权力非常大,要想监察他们有没有营私舞弊、阳奉阴违,非常困难。而且,汉代地方黑恶势力也非常猖獗。这些人横行乡里,欺男霸女,鱼肉百姓,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打击贪官污吏和地方豪强,成为当务之急。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区,称为“部”,每部设一名刺史,巡视辖区内的官员,包括诸侯王、郡守等的所作所为。巡视工作的内容,主要有六个要点:第一,看看地方豪强有没有占地,有没有恃强凌弱、欺压良善的行为;第二,看看诸侯王、郡守有没有不执行中央的政策,有没有损公肥私、狼狈为奸等不法行为;第三,看看官员办案有没有草菅人命、制造冤狱、激起民怨的;第四,看看官员有没有任人唯亲、埋没人才;第五,看看高官子弟有没有依仗权势,为非作歹;第六,看看官员有没有和地方豪强勾结,谋取不法利益。

唐朝时,唐太宗曾经派高官孙伏伽、褚遂良等人担任监察御史,带领巡视组巡察各地。此次巡视,收获颇丰,有二十个人升官,七个人被处死,被流放和撤职的多达几百人。

监察御史出巡是随机的。当地方有重大事变时,监察御史便临危受命,奉旨出巡。那么,日常的巡视工作由谁负责呢?

唐中宗时,设置了巡按使一职,把全国划分为十道,由巡按使负责分道巡视。在唐朝,巡视科目多达七八十项,每个巡视片区内需要各级官员少则千儿八百,多则两千以上。即便巡视者三月出门,十一月回来汇报,也时间紧迫,必须加班加点。所以,另设巡按使,分担部分工作。后来所说的“八府巡按”,就开先河于此。

巡按制度正式确立是在明朝。那时,老百姓认为“巡按”是清廉而权势大的官员,由此出现“八府巡按”之说。到清朝,这一职位改名为十三科道,俗称道台,正四品,历史上的著名清官海瑞曾任过“十府巡按”。

可以说,古代巡视制度是随着朝代更替而不断完善的,能够震慑贪腐,树立清风。

(综合摘编自《法制日报》《学习时报》)

猜你喜欢

巡按郡守御史
打油诗也能保命
大型黄梅戏《御史夫人》
巡按御史:正义化身or腐败渊薮?
试析明代成化初期御史刷卷政策的变化
霍志军《唐代御史与文学》一书出版
巡按的派与不派
古代巡按制度的兴止
郡守·太守·京兆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