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发展困境及改进建议

2016-10-26王怡仙

领导文萃 2016年19期
关键词:跨文化孔子汉语

王怡仙

近期,由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举办了《孔子学院在海外》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海外孔子学院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等进行了发言与讨论。以下是发言专家的主要观点。

一、孔子学院在欧美的概况

2015年底,中国已经在世界各国开办了500多所孔子学院,1000所孔子课堂。孔子学院何以如此迅猛发展?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对外文化传播处处长梁斌认为,这与中国进行对外文化传播的大背景密切相关。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比较片面而有限,这与过去中国对外传播的格局与方式有一定的关系。中国的国际形象仍然不明晰,国际社会对中国也是有捧有杀。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孔子学院肩负着对外文化传播这样的使命,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孔子学院在美国的覆盖面广泛,其发展基本覆盖了美国的各个州(仅有4个州没有开设孔子学院)。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王祖嫘介绍说,孔子学院在美国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各种特色的孔子学院不断涌现,办学模式也很丰富。在美国这样一个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移民国家开办孔子学院,推广汉语教学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具有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汉语教学以及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需求量很大。

相比于美国,孔子学院在欧洲的境遇差别较大。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项佳谷老师谈到,在欧洲,对中国存有一定偏见的人认为,凡是由中国政府主导或参与的项目,都是收效平平。孔子学院在当地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阻力的。

曾经在英国伦敦商务孔子学院任教的清华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的李园老师说,英国伦敦商务孔子学院是为数不多的不赔钱的孔子学院。“量身定做”“一对一教学”“送教上门”是这所孔子学院的特色。这所孔子学院的课程主要面对的是大公司和一些财团的中高层人员,学员的特殊身份使得教师要根据学员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自编教材,利用他们午休或下班后的一小段时间到其所在的办公室进行有偿教学。

二、孔子学院存在的问题

1.师资问题

曾经担任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孔子学院院长的北京语言大学的王丽虹老师指出,在孔子学院的外派教师中,存在着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传播能力严重错位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被派出的教师均需熟练掌握英语或相应国家的语言,具备用英语或该国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达到这个标准的通常是中国大学外语系的教师。然而,这些教师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和跨文化传播并不在行。仅仅靠汉办在派出前的短暂培训,不能达到很好地传播中国文化的效果。那些专门研究中国文化,进行国际汉语教学的老师虽然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但往往由于外语这个门槛而无法被派出。

在欧美国家,中小学的汉语教师存在很大的缺口。王祖嫘指出,由于美国推行双语教学以及沉浸式教学法,基础教育领域的双语教师十分紧缺。沉浸式的汉语教师资源稀缺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李园提出,教师的执教周期过短,流动性太强使得孔子学院的教学质量起伏不定。

2.机制问题

目前全世界有500多所孔子學院,数量十分可观,而且每所孔子学院都有一定的特色,因此在相应的监管、考核方面一定程度上显得力不从心。项佳谷谈到,国家汉办考核孔子学院的指标都是一些大而化之的衡量指标,诸如教学的受众人数,举办文化活动的次数,进行学术交流的频率等等,并没有根据一定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规定。这使得一些孔子学院为了完成任务指标而年终虚报数字。根据在奥地利孔子学院的调研情况,项佳谷指出,孔子学院财务经费的监管也不够有力。

3.质量问题

关于孔子学院的质量问题从上述师资的短缺便可窥见一斑。梁斌指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在海外机构的派出人员良莠不齐,直接影响到对外文化传播的效果。尤其是外派的一些志愿者,并不具备讲好中国文化的能力。

从专业角度来讲,孔子学院定位模糊,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位。究竟是汉语教学为主,还是文化传播为主?抑或是学术交流为主?文化部、教育部、侨办、汉办之间的职能相互重叠,孔子学院该如何把握自身的方向更加困难。

4.跨文化冲击问题

关于中国在海外的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起步较晚,在传播手段和方法上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注重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大量的听写练习,完全按照课本的内容来,没有学生自主发挥和自主创造的空间。但是在美国是无法按照这套模式组织教学的。中国人喜欢先展示面,再深入点。但是崇尚个人主义的美国人更喜欢深挖某一个人,某一个故事。通过一个角色、一个点去展示整个面。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建议

梁斌认为,从大的方面讲,孔子学院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比如,我们在海外的这类机构需要在哪些地方开办?要怎样做?侧重点是什么?要做成多大的规模?这些问题都需要事先充分调研考虑。

孔子学院是否要走市场化的道路?第一所孔子学院揭牌至今已十年有余,国家一直不停地在孔子学院的项目上投入大量资金,大部分孔子学院也一直是赔钱运转,无法做到自负盈亏。王丽虹认为,市场化是一种趋势。但是,走这条道路在像美国这种汉语教学与考试体系相对成熟的国家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能够将HSK和美国现有的汉语考试系统进行官方层面的认证,那么这种潜在的市场价值还是十分诱人的。

(摘自《改革内参》)

猜你喜欢

跨文化孔子汉语
学汉语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