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2016-10-26程冠军

领导文萃 2016年19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小康社会发展

程冠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他同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新形势下,如何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切实提高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韩保江教授。

学好用好发展好

《领导文萃》:在2015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首次出现在中央会议上,它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请您谈谈领导干部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韩保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现代政治经济学。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立足中国国情,顺应世界潮流,敢于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大胆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新范畴。例如,既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既坚持劳动价值论,又大胆拓展劳动的内涵和外延,承认管理劳动、创新劳动也参与创造价值,故而形成了既坚持按劳分配,又坚持按要素贡献分配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既重视发挥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又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等等。特别是总结提炼形成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等,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贡献。

“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特别是取决于我们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高低。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学好用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努力增强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能力,努力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立場、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坚持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基本立场,坚持劳动价值论,坚持公有制,坚持按劳分配、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两大部类平衡发展等基本观点,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

顺应时代潮流

《领导文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探索当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可以说它顺应了时代潮流;同样,是不是也可以说,我们要丰富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必须顺应时代潮流?

韩保江:学习、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讲的一句话。这句话讲的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也是一种如何借助国际国内大势干事、干成事的世界观。

至于为什么干事、干成事一定要借助国际国内大势,孙中山先生讲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是最好的回答。改革开放38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国家综合实力、国防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得益于38年前我们党对世界和平发展主流的把握,果断地把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得益于24年前我们党敏锐地把握住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果断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得益于我们党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周期变化,成功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

当前,中国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特别是“十三五”时期,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临内外挑战前所未有,需要破解的发展难题前所未有,补齐短板的难度前所未有。因此,“十三五”时期要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场决战,把握好国际国内大势,努力做到“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仍至关重要。讲国际大势,那就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讲国内大势,则是由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的位置,我们不仅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而且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当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遵循经济规律办事

《领导文萃》: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获得了一条基本经验:任何时候都要遵循经济规律办事。学习、丰富、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执政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办事。请您谈谈这条基本经验。

韩保江: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应该是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这里说的“老实态度”,讲的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充分表明,我们什么时候老老实实按客观规律办事,发展理念符合实际,什么时候发展就顺利,什么时候违背客观规律,发展理念脱离实际,什么时候就走弯路。

回顾改革开放38年的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历程,一步一个台阶走到今天并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全都得益于我们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始终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理念。

“小康社会”作为一个能够让人摸得着、体会得到的中国现代化奋斗目标,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1979年会见时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的。他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为了实现这个“翻两番”,他响亮地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理念。围绕这一发展理念,他不仅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还提出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两个大局”平衡发展的思想,即“沿海地区要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

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依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现代化以及小康社会建设任务,从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鲜明地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发展理念。因为这样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说到底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因此,在这样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作为开放条件下的执政党,其推动经济发展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时期国际形势和小康社会建设任务,特别是面对国内发展存在的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日益突出,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认为科学发展应该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为此,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发展成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这些新理念,不仅充分反映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而且具体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论述的“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的本质要义。

执政规律,最根本的是人心向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历史一再证明,人心是决定“谁主沉浮”的根本性力量。当前我们党执政无疑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但创新能力不强和劳动生产率低下导致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均衡、人与自然发展不协调、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拉大、看病难看病贵等都影响人心。 因此,我们唯有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才能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最广泛支持。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质的规定性,一方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明确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硬道理”;另一方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新理念无不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两方面根本要求。科技创新本身就是发展生产力,制度创新是解放生产力。无论是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还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都是为了消除短板约束、疏解瓶颈制约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释放活力。生态保护,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不僅是保护生产力,而且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对生产力的解放和促进作用更为我们过去三十多年的经验所证实。在共享发展中增进人民福祉,更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始终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的基本矛盾推动下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更成为主导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科学技术创新,提高科学技术和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成为了现代众多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不二法则。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然,作为这一基本矛盾的另一面的生产关系也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它也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力。它是否适应或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也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进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来阐述创新发展,认为“十三五”期间,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更加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具体到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的“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就更是充满理性,切中中国长期以来过度追求速度和规模而导致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不协调、不环保、不公平”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的要害。

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发展,是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发展,是“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这意味着,在经济发展中要保持战略定力与战略眼光,做到蹄疾步稳、行稳致远。为此,必须进一步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自觉让市场经济的价格、竞争、供需三大机制更顺畅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进而实现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不能陶醉人类对自然界的征服,不能簡单地以GDP论英雄。正像恩格斯所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生存须臾离不开自然环境。我们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敬畏自然力量,坚决摆脱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这些年来,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生态平衡受到猛烈冲击和破坏,已经影响到人民的健康和生存,地震、雾霾、泥石流等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摈弃“人定胜天”的思维方式和做法,强化自然客观存在、自然生态平衡、自然发展规律等发展理念,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都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就是促进公平正义,让人民共享发展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发展要以人为本,让每个人拥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机会,使不同社会群体、市场主体各得其所、各展其能。我们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聚焦点放在惠民生上,雪中送炭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向民生改善要发展潜力。

树立全局意识

《领导文萃》:习近平总书记的经济思想充分体现了全面性、全局性、系统性、协调性,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全局意识。您怎么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意识?

韩保江:马克思说,建筑师比蜜蜂高明的地方,在于他在施工之前已经胸怀蓝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亦是如此,它表明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总体思路日益成熟。在当前和今后一个历史时期,这会使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布局、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前进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它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了新境界、步入了新阶段,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为此,仍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分好,在共享发展中改善人民福祉。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那么,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最鲜明的特征。党的改革方略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高度,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看待全面深化改革,它既是驱动力,也是凝聚力,它既是方法路径,也是精神内核。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是一以贯之的逻辑,也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具体历史实践。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二者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改革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径,党的领导则是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四个全面”中去定位,放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中去把握,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为何新一轮改革要在各个领域统筹推进,为何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数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来说,无疑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紧紧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战略举措,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相辅相成,共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提供基本动力、基本保障、基本支撑。法治是框架和轨道,也是理念和方法。在确定法治作为党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打铁还需自身硬”。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从严治党,关键在治、要害在严。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全面从严治党具有特别重大的作用。党的领导是“四个全面”之魂,全面从严治党,为其他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保证,决定着总体布局能否顺利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是对总体战略布局中的“实践主体”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华民族实现繁荣富强,社会主义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无可替代,这就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学会弹钢琴,努力补短板。毛泽东同志指出:“弹鋼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按下去,那就不成调子。”毛泽东同志这个“弹钢琴”比喻的要义,就是强调“协调”,要突出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由于历史积累和时空压缩,像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今天所面临的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比任何一个已经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西方国家都来得早、来得急、来得严重。“三农”不稳,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态环境恶化等“短板”,不仅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的瓶颈,而且成为直接阻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如期实现的最主要障碍。因此,“十三五”规划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我国现行脱贫标准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2300元,2014年现价脱贫标准为2800元。按照这个标准,2014年末全国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和其他因素,逐年更新按现价计算的标准。据测算,若按每年6%的增长率调整,2020年全国脱贫标准约为人均纯收入4000元。依托我们独有的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具体讲,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总计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是我们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的总症结,是我国同发达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差距的主要体现。新常态下要实现结构升级和发展动力转换必须花大力气补齐创新能力不足短板。“十三五”时期要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国家实验室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重要载体,诸如美国阿贡、洛斯阿拉莫斯、劳伦斯伯克利等国家实验室和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等,均是围绕国家使命,依靠跨学科、大协作和高强度支持开展协同创新的研究基地。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急需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布局一批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优化配置人财物资源,形成协同创新新格局。

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十三五”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现行以块为主的地方环保管理体制,使一些地方重发展轻环保、干预环保监测监察执法,使环保责任难以落实,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大量存在。因此,必须加大环保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坚持问题导向

《领导文萃》: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一个鲜明特征就是突出问题导向。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当前制约和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您认为当前制约和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该怎么解决?

韩保江:当前,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面对这些突出矛盾和重大挑战,必须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任务,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说体系日臻完善。制约和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不在需求侧,而在供给侧。具体来说,主要是三个方面,即支撑中国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支撑中国发展的结构没有建立、支撑中国发展的好制度还不完善。

怎么解决上述问题?这就是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中国经济主要面对的是物质生产总量过剩的经济困难,如果跟着西方主流经济学、再用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政策,过剩的问题会更为加剧。在此背景下,不能说完全不需要相对宽松的政策,但更应当从供给侧寻找应对思路。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具有明显理论创新意义的。首先,高度重视供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传统。《资本论》中谈到的通过分工提高劳动效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寻找规模经济提升资本的效率,都是从供给的角度来考察经济的。从实践领域来看,从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初期起,我国总体上就是从供给侧组织生产的。改革开放前,我们也曾提出,抓革命促生产,发展经济保证供给,这也是从供给侧来推动发展。但过去我们是用计划体制来抓供给,现在要用两只手,即政府这只“有形之手”,以及市场的这只“无形之手”,共同来抓供给。可以说,抓供给侧本身就是政治经济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其次,在市场化的条件下推动供给侧改革,西方经济学尤其是供给学派也仍有诸多值得借鉴的养分。西方新古典经济学从供给侧来研究要素配置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大致意思是说,工业总产值是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的结果,但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受到技术进入、制度创新等重要变量的影响。此后,这个函数中又丰富了很多新的要素和新的变量,例如,人力资本、产权,等等。西方经济学还提出了全要素生产率,认为全要素生产率才是解释当代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变量,并提出全要素生产率的前提是技术进步,而教育可以改变技术积累和技术进步等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统,也吸收了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益思想。最关键的是,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面临新问题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立足中国实际所提出的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主张。正是在此意义上说,它很可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篇章。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小康社会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