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红色文化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
2016-10-26蒋平
摘要: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先进文化,集科学性、先进性、时代性、革命性、创造性、民族性及大众性于一体,具有显著的政治、经济、思想及教育价值。红色文化契合基层党建工作需要,为基层党建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情感基础,提供有效载体和必要手段,有助于基层党组织应对各种现实挑战。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有效元素加强思想建设,完善组织建设,改进作风建设,健全制度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持续提升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层党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6)10-0057-04
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文化形态,集科学性、先进性、时代性、革命性、创造性、民族性及大众性于一体,具有显著的政治、经济、思想及教育价值。充分挖掘、利用和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作用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有助于基层党组织应对各种现实挑战,建立和增强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基,有利于激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及价值
红色文化与党的形成、发展、壮大,以及党领导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密相关联。 “红色”是热血的颜色,意味着生命与活力,意味着牺牲与奋斗;“红色”又是火焰的颜色,意味着温暖与热情,意味者激情与战斗;“红色”还是太阳的颜色,意味着光明与希望,意味着生机与追求。当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春秋,以热血浸染大地;当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红军”“红色政权”从弱小到壮大,最终以星火燎原之势覆盖华夏大地,红色文化便被赋予了深刻的历史内涵与深厚的政治意蕴。
1.红色文化的内涵。当前,学界普遍认同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但由于研究领域、研究视角存在差异,学者们对红色文化的内涵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关于红色文化形成时期的界定上。一些学者在研究中把它理解为一种跟党的革命道路及其建立的红色政权密切联系的文化形式,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马克思主义相融而生的成果。[1]185如曾喜云[2]、钟国云[3]等学者指出,红色文化是党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领导中国人民在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争取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革命实践中创造的先进文化。同时,也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的先进文化也属于红色文化的范畴。如郭少华[4]、周宿峰[5]等人指出,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年代中创造的,反映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具有多样化表现形式的先进文化。笔者在这里侧重探讨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的现实价值,因此按第一种观点理解红色文化。
在层次上,学界普遍认为红色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三个层面。其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革命历史遗存和纪念场所,如革命遗址、遗迹、遗物,革命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堂等;制度文化主要指革命时期形成的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化制度,包含各种政策法规、会议决议、纪律条例等;精神文化主要指革命精神、革命文艺,如红船精神、南昌起义精神、秋收起义精神、广州起义精神、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古田会议精神、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以及承载这些精神的歌曲、戏曲、文学等各类文艺作品。以百色起义红色文化为例,物质文化上有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起义纪念碑、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红七军红八军会师旧址、右江苏维埃政权旧址经正书院等历史遗存和纪念场所;制度文化上有红七军前委颁布的《中国红军第七军目前实施政纲》《前委通告(第二号)——关于党的组织工作》、右江苏维埃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暂行条例》《共耕条例》等政纲法令;精神文化方面,邓小平、陈豪人、张云逸、俞作豫等共产党人在起义前后铸就的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实事求是,大胆创新,因地制宜地开展革命活动,紧密依靠群众,军民团结,官兵一致,面对艰苦局势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值得一提的是,中共百色市委2014年经过多次召集专家、学者讨论研究后,将百色起义精神提炼深化为“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团结奋斗”,使之成为百色、广西乃至全中国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2.红色文化的特征与价值。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首先,它是党领导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创造的文化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文化。其次,它是党领导中国人民立足中国实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争取和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人民富裕的过程中形成的,因而是一种革命的、时代的、具有现实指向的文化。再次,它是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是一种自觉、自主的创新文化。它既是对帝国主义文化、封建主义文化、官僚资本主义文化的反思与革除,又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最后,它是党与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密切合作创造的成果,是一种得到群众认同的大众文化。因此,红色文化集科学性、先进性、时代性、革命性、创造性、民族性、大众性于一体。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具有教育形塑功能、凝聚导向功能、调控规范功能、审美娱乐功能、传承延续功能、革新超越功能等相互联系、彼此交织的功能。[6]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红色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政治理论、军事理论、经济理论和教育理论,集中反映了革命时期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工作原则、生活作风及精神风尚。红色文化的丰富内容、多样的表现形式及特有的精神内涵具有显著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思想价值及教育价值:[5]41-71红色文化是治党治国的历史资源和文化根基,有利于党员干部形成共同的政治理想、政治信仰和政治情感;红色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被广泛接受和认可,有利于培育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政治理念、政治原则,有利于培育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政治品格,促进政治发展;红色文化的精神特质能够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创造优质的文化环境;红色文化还可以通过各种功能的发挥达到教育人、培养人和发展人的效果,使人们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红色文化契合基层党建工作的需要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源泉、精神支柱和发动机,是党建工作的精神宝库和活教材。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为基层党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情感基础,又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和必要的手段,有助于基层党组织应对各种现实挑战。
1.红色文化为基层党建工作奠定思想情感基础。红色文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深入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从而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先进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全国各地创造和沉淀了丰富而又深厚的红色文化。正是立足于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人深刻总结了中国革命实践的宝贵经验,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活的灵魂和精髓,是党推进一切事业和开展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党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的理论体系。
红色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争取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它高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团结的旗帜,是党与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密切合作创造的成果,反映了党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理想信念、目标追求、道德品质与精神风尚。它所蕴含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能够得到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因此,基层党组织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根据党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引入红色文化,能更好地激发党员干部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共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红色文化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载体和手段。红色文化是党的思想宝库和价值源泉,具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不同层面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必要的载体和有效的手段。其中,以革命遗址、遗迹、遗物,革命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堂为主的革命历史遗存和纪念场所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人们身临其境感受红色文化,接受红色精神熏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革命时期形成的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会议决议、纪律条例诠释了党的崇高的革命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卓越的思想道德境界。这些制度文化是极好的党建教材,对党员干部具有重要的教育和警醒作用。作为红色文化精粹的革命精神则是党在今天和今后必须坚持和弘扬的内容,而承载了革命精神的歌曲、戏曲、文学等各类文艺作品同样是极好的党建教材。因此,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各种内容开展党建工作,将各种红色元素融入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能增强党建工作的震撼力、吸引力和渗透力,增强党员干部对党建工作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和制度认同。
3.红色文化有助于基层党组织应对各种现实挑战。在全球化进程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社会快速转型之际,在多元文化环境里,基层党组织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遭受各种各样的来自内外的侵蚀和干扰。首先,全球化进程让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伴随经济文化交流进入国内并侵蚀着人们的头脑。其次,全球化进程还加深了国内与国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为民族分裂主义、极端宗教主义提供了土壤。再次,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使中国社会发生转型性变迁,民族传统文化处于急剧的调整与重构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利益关系、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也处于快速的变化与变迁之中。同时,市场经济同样作为一种巨大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力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利益关系、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在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下,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盛行,竞相与主流意识形态争夺群众,引发部分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迷失与价值观混乱,让基层党组织处于“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之中。
总之,红色文化思想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集科学性、先进性、时代性、革命性、创造性、民族性、大众性于一体,倡导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蕴含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等诸多原则与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团结的典范。依托红色文化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有利于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和影响,抵制各种消极、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干扰,促进基层党组织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取得良好的成效,进而巩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三、依托红色文化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契合基层党建工作需要。党组织应立足当地实际,围绕中心工作,依托红色文化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各种元素加强思想建设,完善组织建设,改进作风建设,健全制度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持续提升执政能力,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
1.依托红色文化加强思想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建设资源。革命斗争时期,党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确立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伟大创造和优良传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和党性教育,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心怀坚定理想信念的共产主义战士。以百色起义为例,起义前期,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心怀共产主义理想,根据党中央指示进入广西开展革命工作,在风云突变之际把握时机,利用有利条件发动武装起义。起义成功后,红七军前委及时在根据地各县建立党组织和政权,审时度势开展军工生产、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和民族工作,积极创办劳动学校和文化夜校教育党员干部,通过编印《土地革命》小册子、创办《右江日报》和散发传单等形式开展社会宣传活动。邓小平还亲自编写了《党员须知》《革命常识问答》等教材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期间,红七军前委领导右江地区民族群众创造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蕴含丰富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实事求是精神、首创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如今,基层党组织可以依托红色文化有关资源加强思想建设,克服落后腐朽观念、民族分裂主义及极端宗教主义的侵蚀和干扰,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具体做法为: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和教材进行思想建设,重点是以红色文化的精神精粹教育基层党员干部,强化党性修养,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促使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培育和引导党员干部的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意识,增强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党员干部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培育和引导党员干部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促使党员干部形成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起继往开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勇气和信心,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
2.依托红色文化完善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动员力和战斗力。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组织建设资源。革命斗争时期,党遵循民主集中制确定了“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原则,理顺了上下级党组织之间,军队党组织与地方党组织之间,地方党组织与政权组织、群众组织之间的关系,保证了党的集中领导和民主领导。以百色起义为例,起义前后,红七军前委十分重视党组织建设,一方面及时在根据地各县建立党组织和政权,既注重发挥外来先进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又注重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建立了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红色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军队内部将党支部设置到连队,重视党员的日常训练,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红七军前委坚持以民主集中制开展组织活动,规定召集各级委员会讨论决定党内一切重要问题,既确保了党在根据地的统一领导,又保证了党组织的活力。如今,基层党组织可以依托红色文化有关资源完善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动员力和战斗力。具体做法为: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强化党的统一领导,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通过召集支部委员会和党员大会讨论、决定和处理基层重大事务,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以求实创新精神完善支部组织的设置形式,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完善基层干部队伍的选拔任用,拓宽选人渠道,创新选人形式,综合从政治立场、教育背景、年龄层次及能力结构等方面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积极发展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壮大基层党组织力量,吸收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高尚、作风正派、能力强的人进入党员队伍,特别要在少数民族群众工作的基础上吸引少数民族优秀分子向党组织靠拢。
3.依托红色文化改进作风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号召力。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作风建设资源。革命斗争时期,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传统和作风,防止思想和工作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在军队倡导官兵一致,不搞特殊化,形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优良传统和行动准则。这些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使党得到了群众和士兵的真心拥护。以百色起义为例,起义前后,红七军前委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将军事斗争与工农群众斗争相结合,成功发动了百色起义;红七军前委还坚持群众路线,注重维护工农群众的利益,要求爱护群众保护工农,通过土地革命将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并严重处分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反对烧杀政策。这些措施迅速发动起工农群众,又缓和了地主阶级的敌对行为。同时,红七军注重民主建设,设置士兵委员会维持军纪,维持士兵日常生活秩序和管理士兵,并设置政治部和政治委员领导士兵委员会,使士兵的管理民主有序。类似的好作风还有很多,如脚踏实地、谦虚谨慎、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如今,基层党组织可以依托红色文化有关资源改进作风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号召力。具体做法为: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记“两个务必”,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克服官老爷思想,克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严格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改进作风建设,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扫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防止各种不正之风,建立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
4.依托红色文化健全制度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协调力和执行力。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制度建设资源。革命斗争时期,党及时总结和概括革命实践的经验教训,逐步建立了党的领导制度和党内生活制度,制定了一系列党的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工作条例、规则,用以指导党内生活,规范党员行为,保证革命事业的胜利。以百色起义为例,起义成功后,红七军前委领导颁布《中国红军第七军目前实施政纲》《前委通告(第二号)——关于党的组织工作》,制定正确的工商政策,确保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工作的有序开展。红七军前委还及时在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府,颁布《右江苏维埃各级政府组织与职责》保证苏维埃政权平稳健康运行,还指导右江苏维埃政府颁布《土地法暂行条例》和《共耕条例》推进土地革命。如今,基层党组织可以依托红色文化的有关资源健全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协调力和执行力。具体做法为: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精神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原则性规定落地,健全和完善基层组织工作制度、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两委工作机制,明确、具体、详细地划分两委的职权、责任和工作流程,使两委的工作有章可循、科学有序,保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和村民自治活动的开展”;[7]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健全和完善基层党员干部的职级晋升制度、薪酬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及各种福利制度,从职业发展、工资、奖金、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给于基层党员干部保障,让其能踏实做事,安心工作。
5.依托红色文化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防腐拒变能力。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反腐倡廉建设资源。革命斗争时期,党以立党为公、勤政为民、廉洁自律为行事准则,忠诚于人民解放事业,重视革命纪律的建设与严格执行,反对奢侈腐化,禁绝贪污,这使根据地、解放区的红色政权与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政权形成了鲜明对比,让党赢得了民心。以百色起义为例,起义期间,红七军和苏维埃政府实行官兵平等、反对特权政策,大力发扬民主,加强群众监督,强化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同时,红七军前委领导制定和实行严格的工作制度和财经纪律,规定战争缴获、打土豪筹款和没收豪绅地主财物一律归公,不得贪污归私;要求按照规定征收税款、及时上缴,按照规定开支部队、地方各项支出;提出肃清苏维埃中官僚化的现象,反对贪污腐化、空座而食,打击分地中的腐败现象。[8]如今,基层党组织可以依托红色文化的有关资源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防腐拒变能力。具体做法为: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广泛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发挥廉洁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和舆论引导作用,形成风清气正、廉荣贪耻的社会风尚;完善反腐倡廉制度机制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从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做好上级监管、党员监督和群众监督,确保党组织的民主、公平、公正、公开运行;严格党纪国法,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严格惩戒腐败行为,让腐败者为腐败行为付出高昂的代价,从而建立起使党员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反腐倡廉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朱桂莲.近年来我国红色文化研究文献述评[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
[2]曾喜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钟国云,陈欢.红色文化:桂越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依托[J].学术交流,2012,(11).
[4]郭少华.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途径[J].井冈山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
[5]周宿峰.红色文化基本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
[6]蒋平.文化的内涵、变迁及功能刍议[J].文史博览(理论),2012,(7).
[7]蒋平.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村两委和谐关系的构建[J].理论导刊, 2015,(2).
[8]黄志雄.邓小平在百色起义期间的反腐倡廉思想及其实践[J].社科纵横, 2010,(9).
【责任编辑:闫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