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马克思文本学研究的思考

2016-10-26赵津津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现实价值马克思反思

赵津津

摘 要:马克思的文本学研究应当首先以经典文本为基础,客观上还原马克思真实的文本意义,既要挖掘经典文本的潜在思想资源,又要通过版本考证树立文本解读规范;进而抛弃文本形式,总体上把握马克思的思想,形成独立的见解和批判意识;最后,注重文本意义探求与现实价值的历史性接合,以超越文本的现实性反思突出马克思文本学研究的当代指向。

关键词:马克思 文本 反思 现实价值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文本学研究的新阶段,“重读马克思”、“回到马克思”的热潮席卷而来,文本的深度解读和内涵的创新发展步入了新阶段。回到马克思的原始文本,探寻马克思思想的本真含义,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炙手可热的问题,也是引发争议最多的话题之一,其中争议最突出的是文本学研究应当在何种程度上参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进程?对文本学研究的强调是否削弱了其面对当代现实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我们要想客观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就必须以理解和挖掘马克思的文本思想为基础,以文本的历史语境为参照,目的是解决时代面临的困难。概括起来,对马克思的文本学研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一、立足文本的真实本意

当代学术界进行深入的文本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应当以文本为基础,还原马克思的客观本意,恢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表达,重新解释长期被误解的、争议性很强的理论,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开辟新领域。

(一)挖掘经典文本的潜在思想资源

马克思的原始文本中蕴含着尚未被发掘的丰富的思想资源。毛泽东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创作时,十分强调“要解释,我们现在解释太少了” ①,不少研究者不重视文本研究,甚至尚未读懂马克思主义学说,就忙于发展其思想,严重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性,这一现状直到现在依然存在。但我们也应看到,文本学研究的欠缺越来越引起学界的重视,从而达成一种共识:要把握马克思思想的深邃和复杂,体会其逻辑的缜密,不从钻研他的原著尤其是原始手稿入手是无法实现的,这需要狠下决心和苦功。近十来年,中国学者在反思传统教科书体系的过程中创新文本学研究方法,表现出高度自觉的方法论意识,为马克思文本学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二)以版本考证规范文本解读

马克思开创的原理遭遇长期被误读的现实,客观上要求我们要历史地、本真地再现马克思的思想,关键就在于真实地面对马克思的论著,尤其重视对原始资料的考证。任何思想的代代相传,必然经历一个主观复主观的过程,对经典文本的误读,或是故意曲解,或是对原著思想把握不当,都是普遍现象,马克思的思想传承也难免遭遇同样的困境。早在马克思在世时,其人其书就没少遭贬斥,马克思当时就已经真切感受到其文本遭误读、本意被曲解所带来的孤独感,坚定地与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划清界限,批判了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文本教条化倾向,揭露了他们伪马克思主义的面目。在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众理论家各显神通,从时代境遇出发丰富了马克思的学说,对马克思的文本进行了“六经注我”的诠释,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客观上成为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史,这为我们全面、多元地理解马克思提供了帮助,但是对马克思的误解也无可免除,因此,如何科学解读马克思的文本,逐渐成为反思马克思主义文本发展的关键论域。

要科学解读马克思的文本,最基础最前提性的条件就是版本考证,尤其要重视对MEGA2文本意义的充分挖掘。聂锦芳回忆起为“回到马克思”所做出的努力时谈到,“马克思生前发表的论著不到其全部的三分之一,其著述中已完成的定稿也很少,大部分是成型稿之外的准备材料、先行稿、最初草稿、过程稿、修改稿及其他相关材料。因此,要全面把握马克思的思想,单纯从现成的著述中加以概括不尽可靠” ②,由此可见,版本考究的“缺场”会引起对马克思主义文本涵义真实性的质疑。我们要阅读大量原始资料,从总体上对马克思著述、手稿和流传的版本进行梳理和甄别,尽可能克服因马克思思想的间接性与零散性而带来的文本遮蔽性引起的难读和误读。鉴于MEGA2越来越成为国际学界把握马克思的思想轨迹、理论精髓的根本文献基础,我们也应加大对MEGA2的文本学研究,进而树立科学的马克思文本解读规范,准确领会马克思的本真精神,做到学术研究上的方法论自觉。

二、独立于文本之外的思想把握及其批判

唯文本至上是不可取的,只有把握到马克思著述文本所传递的思想内涵,才能称其为完整的文本学研究。唯文本至上是危险的,这是因为,其一,作者的思想未必已经通过文本本身表达完全了,“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其二,基于版本考证的马克思文本学研究作为基础和条件固然重要,但它充其量只是我们通往马克思文本意义的手段和工具,绝不是最终目的,我们应当在文本之外体会马克思的精神实质,即为“得意忘言”。可以肯定的是,马克思的著述文本之所以值得研究,对文本涵义的把握是一个重要方式,它的更深层的目的在于,从马克思整体思想中提炼精粹,传承价值。如果把文本学仅当作一种纯粹“学院化”的研究路径,无法真实再现马克思的思想精髓,也无助于人们对马克思原始思想客观、完整而全面的把握和理解。因而,应当注重从文本中来,又不依赖于文本形式,达到对马克思思想的总体关注。

总体上把握了马克思的思想,走进马克思的精神世界之后,还应当融会其他领域的知识,在各种思想的碰撞沟通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批判意识。“这就要求研究者借助文本之外的佐证、作者同时代的文献及同一文本的不同版本进行分析研判” ②,不仅要准确把握马克思思想的缜密逻辑,还应当纵向考量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真正实现对马克思文本的正确解读,而且应当借助作者同时代的文献及同一文本的不同版本,打通文本与文本之间的思想壁垒与价值壁垒,对原有的文本加以引申、发挥,提出建设性的学术观点。这是因为,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的运行规律、工人阶级革命运动等的认识,仅仅是客观的道理在他个人主观上的反映,而个人主观的体会和判断同客观的道理总会有差距,因而要将各家之言互相比较,互相补充,形成自己相对客观的看法,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的文本研究中,不仅要知其意,更要明其理,才不至于被动地被前人的思想牵着走,相反,它能帮助我们达成与前人思想的交流,形成马克思文本解读的反思运动。

三、超越文本的现实性反思

马克思文本学研究应当以现实诉求作为价值指向。时代是历史的生动反映和真实片段记载,马克思的学说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他的理论总是积极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提升解释现实世界的能力,探索可能的解答。马克思学说的理解和应用,在那个风云变幻的革命年代,总是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以及解放全人类的政治运动紧密相联,这一传统始于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命运关照以及改造人类社会的意识自觉,通过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命题的概括,确立起用“社会主义方法”来解读马克思文本的权威。此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将暴力革命论付诸实践,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试图依据新的历史条件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或人类解放运动制定新策略,无不沿袭了马克思的文本介入现实的价值指向。作为认识和改造人类社会的实践科学,马克思主义论证了资本主义的掠夺本性以及无产阶级的反抗方式,无产阶级的斗争绝不是学院式的纯粹研究,而是致力于“改变世界”的宗旨,“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③,他的学说不仅推动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进程,也使资本主义社会正视矛盾,自我调适。可见,马克思主义学说一直保持着将文本内涵指向现实的传统,它使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持在各自的历史语境中重塑文本的现实意义。

时至当代,这种指向现实的研究价值从未被削弱,它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力图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还原为单纯的版本考证,把他们的思想还原为纯粹学院化的知识讨论是十分有害的,这完全阉割了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特有的实践导向和价值旨趣。从这种文本学出发,是绝不可能解决当代现实问题的,更不可能体现马克思思想的当代价值,最终只会陷入无穷尽的学院解构主义之中。然而,尽管学界为追求马克思文本解读的现实功能不懈努力,它所取得的成果依然有限,马克思的思想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饱尝赞誉和批驳之声,如何面对时下流传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终结论”的挑战,如何恢复马克思主义文本学研究的现实关怀和价值旨向,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笔者认为,马克思19世纪的理论文本无法预见今天的社会问题,为了使文本学研究更科学地面对当代现实问题,体现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性,要充分考察时代环境变迁以及中西地域文化差异,改变就文本论文本的解释路径,实现文本研究方法论的自觉和超越,这是进行文本研究所无法跨越的环节。“只有经过思想史和历史语境的内在中介,文本才能真正上升到理论,进而透视当代社会现实,由此凸显马克思哲学的当代生命力” ④,文本与现实的契合绝不是僵化而机械的,它需要一定的中介环节,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系统梳理。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学研究为例,他们既不是用理论直接注释现实,也不是根据现实生活静态地从文本中寻找答案,而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通过文本解读与现实研究的有机结合,用深邃的理论穿透力来透视社会现实,以此来寻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长点,以此作为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的动力。就我国马克思主义文本学研究而言,既不能单纯照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本模式,也不能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当代中国问题做出牵强附会的解释,而必须踏实立足当下中国社会的发展现实,形成以中国问题为导向的马克思文本学研究,增强马克思的理论阐释和研发当代现实的能力,从而在理论上形成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和学术话语体系,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总而言之,马克思的学说要始终成为时代精神的向导,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应当维系好文本意义解读与现实价值诉求之间的张力平衡。“由于马克思文本解读活动从来就是具有强烈现实反思特征的文本解读活动,此活动永远向现实敞开并不断地建构于这样的敞开,因此只有将马克思理论文本的意义解读与该文本意义解读之现实价值还原结合起来,将他的文本的思想逻辑还原为历史逻辑,进而在此还原中不断寻求超越他的文本的话语视域” ⑤, 才获得了马克思文本学研究的深层意义,也是马克思理论学说的生命力的彰显。

四、小结

马克思的文本学研究应当以文本为基础,还原马克思真实的文本意义,避免陷入文本虚无主义,同时要坚决反对文本教条主义,即是说,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不能表现出纯粹学院化的倾向,它不是一个局限于文本意义的阐释学问题,不仅仅是为了文本而文本,而应当超越文本自身,一方面,捕捉到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并结合与马克思文本有关的思想体系形成自己的是非判断,另一方面,努力实现着文本意义探求与现实价值的历史性接合,提高马克思的文本阐释和研发现实的能力。马克思文本学研究的指向现实的价值诉求,使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突破文本遮蔽的局限,自觉进行超越文本的现实反思,这是马克思主义文本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只有充分尊重其现实价值,才能在“我注六经”的基础上,达成“六经注我”之境。

注释

①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92.

② 王琎.聂锦芳:在文本中走近马克思[N].光明日报,2014(11).

③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5.

④ 孙乐强.文本学研究如何面对当代现实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B01):1.

⑤ 李立.文本解读、现实祈向与历史建构——对马克思文论思想传承的文本学反思[J].人文杂志,2013(12):68.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92.

[2] 王琎.聂锦芳:在文本中走近马克思[N].光明日报,2014(11):1-2.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5.

[4] 孙乐强.文本学研究如何面对当代现实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B01):1.

[5] 李立.文本解读、现实祈向与历史建构——对马克思文论思想传承的文本学反思[J].人文杂志,2013(12):68.

猜你喜欢

现实价值马克思反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当代价值
卢卡奇物化理论对中国当代启示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新媒体在高职生政治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