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模式选择

2016-10-26蒋贞

财经界·下旬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模式

蒋贞

摘要:改革开放的深入实施,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国有资产是保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必需的物质载体,属于公共资产,更是保证我国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基本前提。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是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一种延伸与拓展,对于提升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管理水平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因此,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对于深化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有效盘活国有资产、提高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增加政府的公共财政收入等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将就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模式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和使用的国有资产,更是我国的重要公共产品,还是我国政府的重要经济来源。我国很多地方政府从不同的层面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中的不足也十分明显。例如:顶层设计不完整、管理体系缺乏健全性,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中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着政出多门、职责不清的问题。因此,正确地、科学地、全面地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优化对策和建议,这对于进一步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探寻国有资产管理的新思路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内部管理上制定了制度,但是制度存在很大的漏洞。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只注重对财务开支制度中规定的公用经费的管理,严重忽略了对资产管理制度的规范。管理制度制定中存在的缺陷与制度在落实中存在的问题,造成行政事业单位产生了很多违规行为。还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缺乏定期盘点,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是要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证相符,但是,由于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设置、人员分工等方面存在问题,最终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盘点计划被中断,对于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对于资产的保管和维护问题,行政事业单位也做得不够完善。例如: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购入资产后,并未能及时将资产进行分配和使用,随意放置资产,并未指定专人对资产进行保管、保养、维护,最终造成国有资产不到报废期就损坏、报废。再例如:对于购置的特种设备也并未按照要求和规定进行防尘、防水、防雷、防盗处理最终导致资产丢失。这不仅缩短了资产的使用寿命,更造成了国家财产的严重浪费。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缺乏公平性

有计划、标准化的控制预分配各种资源有助于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门更好地完成、组织、协调各种经济活动,以此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达到既定的目标。但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缺乏公平合理的约束力,对国有资产的配置定额标准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在重复购置、随意购置等现象。特别是有的地方行政事业单位之间资产配置缺乏公平性,单位所承担的职责与占用的资产不合理现象明显。例如:某地方某局在岗人员为12人,但是该单位拥有40台台式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平均每人的配置已经达到了3.33套电脑,另外该单位每间办公室都配置了专门的传真机、复印机,每个部门领导都配置了数码相机、摄像机等,但是对于这些资产并没有设立专人保管,出现公物私用的现象;个别领导为了满足自己的摄影爱好购置了高档的专业相机镜头,这种资产购置的超前消费、贪大求全的思想不仅造成大量国有资产的浪费、闲置,更严重影响了资产效能的发挥。

(三)资产的使用效率较低

国有资产具有免费性、无偿性的基本特征,这就造成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购置、使用国有资产时并没有充分考虑资产的使用效率。因此,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一直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再加之受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经常被人为地进行分割,并在各部门内部进行封闭式使用和运行,无法适应事业单位的变化,也无法发挥国有资产的共享作用,导致资产闲置与短缺并存,资金紧张与低效使用同在。例如:在公车使用方面,驾驶员个人办私事、为领导及其家属生活提供服务等挤占了大量的办理公务的时间。

(四)资产存在违规处理问题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问题,很多单位都存在着随意处置、违规处置的问题,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严重。例如:一些已经毁损的、报废的、盘亏的国有资产并未按照相关的规定办理核销手续,有的仍挂在单位的账上;还有的单位已经退休的领导将自己经常使用的比较贵重的资产带走据为己有,甚至有的领导调动到新单位仍将自己原来乘坐的小汽车划转到新单位归自己使用。

二、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理顺体制、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这就要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在资产管理中严格遵循“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单位”、“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规范的、理想化的组织结构形式。在健全的组织结构支撑下,各行政事业单位还必须加大管理力度,不断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例如:成立专门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增加专门的管理型、技术型资产管理人员,特别是要配备一些专业性强、会管理、年轻充满活力、有工作积极性、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

(二)理顺关系、转变管理理念

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这项工作的重视,因为这不仅是国家赋予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责,更是人民赋予行政事业单位的权利。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义务与责任的统一、管理资产与管理人的统一、管理事务与管理思想相结合的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定要杜绝损公肥私、营私舞弊现象的出现,逐渐将国有资产的管理引入到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

(三)规范资产配置、重塑国有资产管理流程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的购置是资产的“入口”,也是形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资产“入口”环节的管理,例如:加大力度全面推进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地融合;不断完善资产的购置定额标准;资产购置要与政府采购密切联系;加强资产使用的日常管理,建立资产使用管理责任制,将资产使用管理的责任和权力分配到每个人身上,一定要与每个人的经济利益相联系。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方式

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全面推进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政务公开的客观、基本要求,更是不断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固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结合“金财工程”先摸清自己的家底,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作支撑,创建原始的资产清查数据,构建完善的行政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系统,对国有资产从“入口”到“出口”进行动态化、全过程的监管,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从而提升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为实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的有机融合奠定基础。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创新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仓管理等手段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赵爱玲,潘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实证研究——以甘肃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2

[2]苏秀娟.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J].中国外资,2013

[3]涂家铭.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预算管理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模式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