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荷马的“怜悯”*

2016-10-26

学海 2016年5期
关键词:伊利亚特奥德修荷马史诗

蒋 保



论荷马的“怜悯”*

蒋保

内容提要荷马的“怜悯”不仅是神、人所具有的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行为,一种为神所认可的、正义的和有选择的行为。荷马的“怜悯”统一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是两部史诗共同叙述的一个主题。荷马是以怜悯为主题对两部史诗结构设计和内容叙述。荷马的“怜悯”为后世希腊人所继承,成为希腊人的优秀品质和城邦生活的一部分。

荷马荷马史诗怜悯

从战争中战败者的乞求怜悯,到日常生活中流浪者的乞求怜悯,从宙斯、雅典娜等诸神的怜悯,到阿基琉斯、奥德修斯等英雄的怜悯,荷马史诗描述了许多栩栩如生的怜悯场面。对于荷马史诗中的怜悯,帕德里克(Victoria Pedrick)认为,尽管《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乞求怜悯的仪式相似①,但是两部史诗所展示的对待怜悯的态度完全不同。《奥德赛》中的乞求怜悯场面强调宙斯是乞求者的保护神,乞求者通常会被善待;《伊利亚特》中的乞求怜悯场面只不过是为了加强复仇的主题,因而战争中的乞求者没有一个成功。最后帕德里克将两部史诗中对怜悯场面的不同描述解释为:一部史诗是描述战争最后的艰辛岁月;另一部则描述一个返乡的流浪人。②山县直子(Naoko Yamagata)也认为《伊利亚特》的战争主题和《奥德赛》的和平归返主题是两部史诗中乞求者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但是战争就是杀戮,这是荷马时代英雄的美德;和平时期杀人则是一种犯罪。③程志敏则从道德伦理的角度分析指出:《伊利亚特》中的神明似乎无任何道义感和责任感,但《奥德赛》中的神明却“文静”、“文明”得多,更像正义的化身;《伊利亚特》讲战争,《奥德赛》则谈伦理。④但是在《伊利亚特》中,尽管史诗描述的是战争最后的艰辛岁月,尽管特洛伊战败士兵的乞求怜悯都被拒绝,但史诗最后重点描述了阿基琉斯对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的伟大的怜悯。对于神作为乞求人的保护者形象的叙述在《伊利亚特》中先后出现4次(Hom. Il. 1.26-29;13.623-624;24.503-506;24.568-570)⑤,并非帕特里克所说的“没有类似的表述。”⑥在《奥德赛》中,尽管宙斯一再被描述为乞求者的保护神,尽管流浪外乡的乞求者奥德修斯也多次受到费埃克斯国王阿尔吉诺奥斯等人的怜悯和热情招待,但史诗最后重点描述了求婚人对乞丐奥德修斯的拒绝怜悯和肆意欺凌,还描述了奥德修斯对求婚人勒奥得斯等人的拒绝怜悯和无情杀戮。就是说,无论是《伊利亚特》还是《奥德赛》,怜悯和拒绝怜悯都同样存在。本文试图指出荷马的“怜悯”不仅是神、人所具有的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行为,一种为神所认可的、正义的和有选择的行为。荷马的“怜悯”不仅统一于这两部史诗,而且也是它们共同叙述的一个主题。荷马的“怜悯”为后世希腊人所继承,成为希腊人的优秀品质和城邦生活的一部分。⑦

荷马史诗中的“怜悯”

作为神、人共有的情感,怜悯在荷马史诗中占有突出的位置。据笔者粗略地统计,荷马史诗中与“怜悯”相关的表示不同类型的“怜悯”一词就出现约55次,其中《伊利亚特》中出现约29次,《奥德赛》中出现约26次。⑧这些数据不一定准确,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怜悯在史诗中的突出位置。

在正面描述怜悯场景的同时,史诗还从反面描述拒绝怜悯的场面。比如《伊利亚特》一开始就描述了阿伽门农对乞求者阿波罗祭司克律塞斯的拒绝怜悯,没有同意其赎回女儿的乞求。接着,阿基琉斯拒绝怜悯希腊使团,坚决不重返战场。不过,史诗中对拒绝怜悯最多的描述还是战争中希腊英雄对特洛伊战败将士乞求生命的拒绝,如阿伽门农和墨涅拉奥斯拒绝怜悯阿德拉斯托斯;狄奥墨德斯拒绝怜悯多隆;阿伽门农拒绝怜悯佩珊德罗斯和希波洛克斯等。《奥德赛》描述了独目巨人拒绝对流浪者奥德修斯的怜悯;奥德修斯拒绝对求婚人勒奥得斯的怜悯。然而史诗中最重要的拒绝怜悯场面描述的是求婚人拒绝对乞丐奥德修斯的怜悯,肆意欺凌乞丐奥德修斯。

荷马的“怜悯”释义

从拒绝“怜悯”到“怜悯”的《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叙述的开始不是“阿基琉斯的致命的愤怒”,而是阿伽门农对阿波罗祭司克律塞斯的拒绝怜悯。这从史诗第一卷叙述方法上可以看出。荷马在史诗的开篇即歌唱阿基琉斯的愤怒,并指出后果和原因,即希腊将士死亡和阿伽门农与阿基琉斯的争吵。但是诗人用一个设问——“是哪位天神使他们两人争吵起来?”——转移了叙述的话题。原来是阿波罗对阿伽门农生气,使军中发生瘟疫,将士死亡。阿波罗为什么对阿伽门农生气,惩罚希腊人?紧接着,荷马进一步说明缘由,即阿伽门农侮辱了一个年迈的乞求者——阿波罗的祭司克律塞斯,拒绝怜悯老人。然后荷马从克律塞斯带着大量赎金向阿伽门农乞求怜悯赎取女儿正式开始史诗的叙述。接下来,阿伽门农当众拒绝并侮辱阿波罗祭司克律塞斯赎取女儿的怜悯乞求。结果,阿伽门农的希腊军队遭到阿波罗的惩罚。“天神一连九天把箭矢射向军队。” 第十天阿基琉斯召集将士集会,商讨阿波罗惩罚希腊人的原因,并与阿伽门农发生争吵,导致其愤怒并退出战争,从而给希腊军队带来更大的灾难,使得希腊“战士的许多健壮英魂送往冥府”。这正好与史诗开头部分阿基琉斯愤怒的叙述吻合。

《伊利亚特》是典型的倒叙方法。史诗开始的阿基琉斯的愤怒只不过是史诗叙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诗人将阿基琉斯的愤怒提前作为全诗的引子至少具有两方面的作用:既可以引起听众或者读者的注意和兴趣,又可以引出史诗后面所要叙述的内容。从史诗的叙述结构来看,虽然“阿基琉斯的致命的愤怒”是开始句,但是史诗叙述的真正开始是从克律塞斯带着大量赎金向阿伽门农乞求怜悯赎取女儿遭拒开始。就是说,荷马是从阿伽门农拒绝怜悯阿波罗祭司克律塞斯真正开始史诗的叙述。

从“怜悯”到拒绝“怜悯”的《奥德赛》

从一系列的神、人对流浪外乡的奥德修斯和乞丐奥德修斯的怜悯,一直到最后求婚人对乞丐奥德修斯和流亡者特奥克吕墨诺斯拒绝怜悯,荷马正是从怜悯到拒绝怜悯来展开《奥德赛》的叙述。如果说《伊利亚特》中,史诗前面一系列的拒绝怜悯衬托出阿基琉斯的怜悯,最终突出史诗怜悯主题的话,那么《奥德赛》中,史诗前面一系列的怜悯却反衬出求婚人对怜悯的拒绝,从而为求婚人的被杀和史诗的和平结局作了合理的铺垫,这同样也从反面突出了史诗的怜悯主题。

荷马“怜悯”的遗产

结 论

①奈顿(F.S.Naiden)进一步将史诗中乞求怜悯的仪式分为四步:第一步,接近被乞求者;第二步,运用明显的肢体动作,比如抱住被乞求者的膝盖;第三步,语言上恳请怜悯和某种恩赐;第四步,被乞求者决定是否给予怜悯。参见F. S. Naiden, Ancient Supplic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p.4.

③Naoko Yamagata, “Phoenix’s Speech-Is Achilles Punished?”TheClassicalQuarterly,NewSeries, Vol. 41, No.1 (1991), pp. 2-4.

④程志敏:《荷马史诗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24页。

⑤神作为乞求人的保护者形象的叙述在《伊利亚特》中先后出现4次。参见荷马《伊利亚特》,罗念生 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第2、345、641、644页。

⑦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创作、作者的身份和时代有关的“荷马问题”仍然是一个困扰着无数代古典学者的问题。本文无意于解决“荷马问题”,只是想通过对荷马史诗中怜悯场面的分析来探讨荷马的怜悯,尤其是荷马的怜悯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的主题和叙述方式。

〔责任编辑:姜守明〕

蒋保,历史学博士,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jbhistory@sina.com。江苏徐州,221116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0年度高校“青蓝工程”资助。

猜你喜欢

伊利亚特奥德修荷马史诗
生态美与人物美的交融:论《格萨尔史诗》与《荷马史诗》的人物塑造
论《奥德赛》中奥德修斯的过度自我言说
《伊利亚特》背后的命运解读
倾城倾国的“无耻人”
谁骗谁
性别视角下人物形象审美差异化分析——以《伊利亚特》为例
奥德修斯的苦难
伊利亚特的故事(选页)
谁骗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