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成药的临床分析
2016-10-26马德邻朱金墙
闫 晨 马德邻 马 妍 朱金墙 周 敏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天津 300193)
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成药的临床分析
闫晨1马德邻2马妍朱金墙周敏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天津300193)
目的分析临床常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成药使用情况。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1979年1月至2014年1月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型文献,共269篇。对其使用的中成药及组成中药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研究频次较高的中成药有醒脑静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脑心通胶囊、丹红注射液等;组成中成药的药物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水蛭23次,丹参21次,川芎19次,黄芪13次,三七13次;将组成中成药的药物进行分类统计,使用频次最多的药物类型为补虚药。结论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成药较少,提取物类中成药在临床使用较多,但组分明确的中成药的种类较少。
缺血性脑卒中;中成药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高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症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为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危险致病因素〔1~6〕。近年研究认为能量耗竭、酸中毒,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氧自由基损伤,炎症细胞因子损害,细胞内钙离子超载,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作用,凋亡调控基因的激活等因素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发生机制〔7〕,其中也伴随多种信号分子参与,如,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蛋白激酶A、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子等〔8,9〕。而西医目前临床主要针对病理过程中的某个环节进行治疗,包括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介入治疗、抗凝、神经保护、亚低温治疗等〔10~12〕。但由于溶栓时间窗过窄〔13〕及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药物治疗方面,阿司匹林在发病4.5 h内静脉溶栓具有A 级证据、达到Ⅰ级推荐〔14〕等原因,其临床应用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时并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试验已被广泛开展,且中成药多靶点,多途径的综合干预特点,使其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的潜在优势不容忽视。但临床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成药仍存在相关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本文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成药进行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文献筛选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检索并下载涉及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1979年1月至2014年1月,文献选用原则:以中成药、院内制剂或医院协定方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文献皆收用;以中成药进行脑卒中的临床基础研究者或者实验研究者不予收用;综述、系统评价、基础研究类及无法得到具体的药物组成的文献均不予收用。在CNKI中以“缺血性脑卒中/脑中风”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符合上述选用标准的中成药(包括上市的中成药、协定方或院内制剂)治疗脑卒中的文献共计269篇。
1.2药物分析方法①药物名称:参考普通高等教育中医类规划教材第七版《中药学》进行规范统一;同一药物不同炮制方法者按一种药物处理;成分中成药则记录其所来源的中药。②对符合条件的文献中的中成药进行记录,建立每种中成药的中药数据库。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中成药使用情况269篇临床研究的文献中共涉及中成药78种,其中出现频次≥2的中成药有32种,均为上市中成药,见表1。出现频次最多的依次为醒脑静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脑心通胶囊,丹红注射液,舒宁注射液。其中银杏制剂包括银金纳多、银杏叶片、银杏达莫注射液、舒血宁,其频次相加为50次,位居第一。从剂型来看,78种中成药中,胶囊17种,注射剂31种,丸剂4种,口服液1 种,片剂5种,颗粒2种。在上市的58 种中成药中,胶囊17种,注射剂33种,片剂4种,丸剂2种,口服液1 种,颗粒1种。在58种上市药品中,说明书中明确指出可用于脑中风/脑卒中的有金纳多,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消栓颗粒,疏血通注射液,三七通舒胶囊,三金脑脉泰胶囊,脑血疏口服液,脑栓通胶囊,灯盏细辛注射液,注射用灯盏花素,步长龙生蛭。其中明确指出用于缺血性脑中风/脑卒中的有疏血通注射液,三金脑脉泰胶囊,灯盏细辛注射液。此外,银杏达莫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说明书中明确指出可用于脑梗死。血栓心脉宁,脑栓通胶囊,抗栓丸,灯盏生脉胶囊,注射用灯盏花素,大活络胶囊,胎盘扶正胶囊说明书中明确指出可用于改善脑卒中后遗症。
2.2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成药的中药组成情况78种中成药中所使用的中药共计96种,累计频次为333次。使用频次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水蛭、丹参、川芎、黄芪、三七、红花、地龙、冰片、赤芍、天麻。使用频次≥2的中药占所有使用中药总频次的86.8%,见表2。
2.3组成中成药的中药类别归属情况虽然表2中累计频次最高的前3种中药并非补虚药,但对组成中成药的中药进行类别统计后发现,补虚药总计使用频次位居第一,活血化瘀药位居第二。见表3。
表1 出现频次≥2的中成药的情况
表3 组成中成药的中药类别归属情况
2.4临床研究设计情况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的文献有214篇,但有166篇对随机方法描述不够明确。剩余48篇文献在随机方法方面,17篇采用按就诊顺序分组方法,28 篇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1篇采用投币随机分组;在盲法使用方面,2篇采取单盲研究,2篇采用双盲研究。
3 讨 论
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成药剂型分析可见注射剂和胶囊剂种类较多,而其他剂型较少。在所有药物中提取物制剂或成分比较明确的制剂相对较少。58种上市的中成药中明确指出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仅11种,用于脑梗死的仅6种。可见,相对于其他病种,研发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成药还有很大空间。
中医提出“心火爆甚”、“湿痰生热”、“正气自虚”、“内伤积损”等中风病因,并且认为脑卒中是在气血阴阳亏虚的基础上,风、火、痰、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于脑而产生的。相应治以平肝熄风、清化痰热、活血通络、醒神开窍、益气破瘀等方法。其中,脑卒中属于本虚标实,重点在于虚与瘀,急性期以祛瘀为主,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卒中,尤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已基本得到肯定,也是目前采用最多的疗法。
本文显示即使已经上市的中成药也没有广泛开展RCT临床研究,有的中成药只是观察到有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症状的作用,但也缺乏高质量临床研究数据,这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文献分析同时表明,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存在着使用药物种类繁多、样本量小、缺乏规范的RCT、观察及随访时间较短等缺陷,因而难以获得国际认可。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明显的问题:①研究表明中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是有效的,但开发成以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为主要功效的药物还很少。②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低水平重复问题突出,缺乏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科学依据。③中药研究的科技含量低,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成药中组方庞大,物质基础明确和作用机制清楚、科技含量较高的中成药较少。通过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成药品种分析,发现出现频次较高的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多有报道,这些药物的临床使用为中成药新药开发提供了思路,也为从中医药宝库中开发出更多结构明确、药理药效确凿、作用机制清楚且有循证医学依据支持的中成药奠定了基础。
1吴丽华.脑卒中的流行病学调查〔J〕.辽宁医学杂志,2005;19(4):212-3.
2张茁.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3):145-7.
3樊东升.预防脑卒中要重视对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控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4):309.
4谈晓牧,刘建国,刘怀翔,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复发率关系的随访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9):591-4.
5姚莉.升清降浊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损伤机制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6李凤.氧自由基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研究现状〔J〕.西南军医,2013;15(2):182-4.
7赵静,李晓峰,陈忠云,等.缺血性脑卒中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2):218-20.
8Ma YT,Zhao XQ,Zhang W,etal.Homocysteine and ischemic stroke subtype:a relationship study in Chinese patients〔J〕.Neurol Res,2010;32(6):636-41.
9刘相玉.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关系分析〔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2.
10陈志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6(7):160-2.
11安泳潼,夏玉叶,闵旸.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J〕.世界临床药物,2010;31(1):35-9.
12段云霞,陈小玉,张梓倩,等.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2):65-70.
13Besancon E,Guo S,Lok J,etal.Beyond NMDA and AMPA glutamate receptors:emerging mechanisms for ionic imbalance and cell death in stroke〔J〕.Trend Pharmacol Sci,2008;29(5):268-75.
14Adams HP Jr,del Zoppo G,Alberts MJ,etal.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07;38(5):1655-711.
〔2015-09-11修回〕
(编辑苑云杰)
天津市教委“十二五”创新团队培养计划资助(No.TD12-5035)
闫晨(1985-),女,博士,主要从事中药防治脑血管病研究。
R285;R743
A
1005-9202(2016)17-4190-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7.025
1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药系
2天津河北铁三院医院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