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宽内明的治郡楷模
2016-10-26刘占青河北沧州
文_刘占青(河北沧州)
外宽内明的治郡楷模
文_刘占青(河北沧州)
黄霸
黄霸是西汉中期一位颇有政治声望的朝廷重臣,在汉宣帝当政时期他先后担任过廷尉正、丞相长史、扬州刺史、颍州太守、御史大夫、丞相等官职。作为一名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政府高官,无论身处哪个工作岗位,黄霸都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清廉耿直。特别其在担任颍州太守的八年时间里,黄霸外宽内明、体察民情,让颍州大治,得到了汉宣帝的极大肯定和表彰,成为一代楷模,史学家班固称赞黄霸是“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
廷尉正任上秉公执法
汉武帝在位时,由于过于注重刑罚对百姓的威慑,导致酷吏横行法律严苛,结果监狱人满为患,其中一些人坐牢纯属冤案错案,积累了大量的民愤。从小成长于民间的汉宣帝深知严刑的弊端,因此他即位后一改汉武帝重法尚刑的治国理念,采取“约法省禁,平理刑狱”的政策以缓解民怨。为了能让这项政策得到很好的执行,他任命黄霸担任廷尉正,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法院副院长,专门裁决疑难案件。
廷尉正可说是一个责任重大的官职,能否处理好疑难案件的审判工作,将直接关系到民心和民意。汉宣帝之所以选择黄霸担任廷尉正,是早就看重他在担任河南太守丞时的表现。太守丞是太守府里的属官,负责帮助太守处理政事,由于黄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因此太守十分信任黄霸,官民对黄霸也都是敬爱有加。由于黄霸工作干得非常漂亮,所以名声远播。虽然黄霸任职太守丞时,汉宣帝还没有登基,但黄霸的名号早已如雷贯耳,认为此人“持法平”,将来可堪大任。
黄霸擢升为廷尉正后,夙夜在公,不敢在这个位子上尸位素餐,不敢有丝毫的懈怠马虎。有时黄霸碰到的疑案由于积压了几十年,他不得不和属下的官吏详细地翻阅过往卷宗,不遗漏任何一个关键环节线索,直到把事情搞清楚让真相水落石出。审判案件,难免会触及达官显贵,这些人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要么请托关系找人在黄霸面前说情向其输送钱物,要么靠权力向黄霸施压,让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这些人的龌龊行为,黄霸是嗤之以鼻,拒绝钱物,顶住高压,始终坚持秉公执法,未曾有半点徇私枉法,许多大案要案疑案都被审理得清清楚楚。在官署中,黄霸的官品受到了同事的称赞,“庭中称平”,汉宣帝对黄霸的工作也相当满意,认为其是不可多得的良才。
不诬陷同僚身陷囹圄
由于黄霸在廷尉正的官位上干得颇有政绩,后来被提拔担任丞相长史,由一名司法官员变成了丞相府里的属官,协助丞相处理日常的政务。一次汉宣帝下诏,内容是为了宣扬汉武帝的丰功伟绩,皇帝要群臣商议武帝的“庙乐”问题。 汉宣帝向群臣说得明白:“武帝功德无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可是他的庙中还没有与他的功绩相称的音乐,使人感到非常伤心和不安。”几天之后,汉宣帝召集群臣议“庙乐”之事,群臣为了讨皇帝的欢心,纷纷在朝堂上对汉武帝进行歌颂赞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了到底该给武帝配什么庙乐的事情。
正当群臣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哪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长信少府(此官职负责长信宫事务,长信宫属于太后的宫殿)夏侯胜站出来对汉宣帝言道:“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无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无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毫无疑问,夏侯胜这番没有任何粉饰的言论切中武帝一朝的弊害,说的都是事实,但却不合时宜。夏侯胜刚说完,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敢公开批评当今皇帝的曾祖父,这简直就是乱臣贼子,群臣们开始围攻夏侯胜,说其“非议诏书,毁先帝”,真是大逆不道。汉宣帝对夏侯胜的这番政治表态也颇为不满,马上命人将夏侯胜逮捕投入监狱。
而身为丞相长史的黄霸也跟着倒了霉,由于其平日里跟夏侯胜交好,就被看成夏侯胜的死党,有人要求黄霸写一份揭发夏侯胜罪行的材料,跟夏侯胜划清敌我界限,但被黄霸严词拒绝。“顽固不化”的黄霸被扣上了“阿纵胜,不举劾”的帽子,也被送进了监狱,和夏侯胜成为狱友。在狱中,黄霸尽管心情极为苦闷,但他不想浪费人生的宝贵时间,便想向夏侯胜讨教《尚书》方面的学问。因为夏侯胜是研究《尚书》的经学大家,在读书人中的影响力很大。不过夏侯胜听完黄霸的想法,苦苦笑道:“我们都已经被投入了大牢,没准哪天皇帝一不高兴就会把我们拉出去砍头,你怎么还有闲情逸致学习《尚书》?我看还是算了吧。”
听完夏侯胜这番话,黄霸却不以为然,他说道:“古语言:朝闻道,夕死可矣。假如能够抓紧在监狱的点滴时间学习一些东西,即使将来有一天被砍头,心情也是愉快的。”夏侯胜被黄霸的这几句话深深感动了,就给黄霸讲授起了《尚书》。寒来暑往从不间断,黄霸的学识大有长进,两人在监狱里一呆就是三年。后来关东地区发生大地震,死亡六千多人,汉宣帝认为这是上天在示警惩戒自己有政治过失,便宣布大赦监狱里的囚犯,夏侯胜和黄霸也在赦免之列。两个人出狱后,并没有被贬为平民:夏侯胜被任命为谏大夫;而黄霸为扬州刺史,专门负责监察郡国守相是否有贪污受贿作奸犯科行为,中央政令是否执行到位。
治郡天下第一
当时汉宣帝为了改善民生,出台了多项利农惠农的好政策,但地方老百姓根本就不知晓这些政策文件,究其原因,是许多地方的地方官员无视中央的政策,拒不执行,更没有把好政策向百姓传达。政令不出中央的问题让汉宣帝恼怒不已,他决心要下大力气整顿地方吏治,将不作为乱作为的官员撤换,选拔任用贤能人才任职地方。精明强干的黄霸自然成为汉宣帝的中意人选。很快黄霸从扬州刺史任上转任为颍川郡太守,在述职前,汉宣帝特意召见黄霸,让其一定要把中央的好政策好好贯彻执行。
在黄霸心中,事关老百姓的事无论多小,他都会认认真真地办好,“米盐靡密,初若烦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鳏寡孤独有死了而无法埋葬的,乡里的官吏写信告诉黄霸,黄霸会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加以处理:哪个地方的树木可做棺材,哪个驿馆的猪可用来祭祀,黄霸都知道得清清楚楚。每次属下的官吏按照他说的去看,都会丝毫不差。他记事的能力之强达到这种地步,吏民不知道他用的什么方法,都称赞他为神明。其实他也没有什么诀窍,只不过是把工作和百姓时刻都挂念在心里。
黄霸治郡,从不轻易使用刑罚。而是尽力实行教化。而黄霸对手下的官吏也极为爱护,只要官吏们能尽心尽责办事,尽量不进行替换。许县县丞由于年老,耳背的毛病越来越严重,代太守督查县乡的督邮将此事告诉黄霸并想辞退他。黄霸对此很不同意,他对督邮说:“县丞是一名廉洁的官吏,虽然年老,但还能拜起送迎,即使耳朵很背了,又有什么关系?你姑且好好地帮助他,我们不要使有贤能的人失望。”有的人不解黄霸为什么要这么做,便询问他其中的原因,黄霸回答说:“多次更换手下的官吏,遣送旧人迎接新人的费用以及奸滑官吏乘交接职务之际毁坏账簿偷盗财物造成的损失加在一起,公私所耗费用很多,这些费用最终还是要摊在百姓头上,加重百姓的负担。况且所更换的新官又不一定贤能,有的还不如以前的官吏,只能是增加混乱。大凡治理之道,不能太苛求。”
汉宣帝对黄霸在颍州的治理成效是极为欣赏的,他曾下诏称赞道:“颍川太守黄霸,认真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使得百姓了然于心,兄弟和睦、孝子顺孙一天比一天增多,种地的人相互礼让田界,道不拾遗夜不闭户,鳏寡之人得到赡养关怀,贫穷困窘的人得到救济帮助,有的监狱八年没有犯大罪的囚犯,吏民向往教化,美好的道义品行逐渐形成,黄霸可称得上是贤人君子了。”为了嘉奖黄霸,汉宣帝封黄霸为关内侯,赐黄金百斤,俸禄中二千石。后来黄霸又被提拔到了中央,先后担任过御史大夫和丞相之职,位极人臣。
黄霸能在地方上有积极作为,并得到重用升迁,除个人的品行操守能力,与汉宣帝的治国之策是分不开的。汉宣帝时期,为了振兴国家,一扫武帝留下的重重积弊,积极改革内政,以减轻百姓负担,任用贤能人才整顿吏治,使得“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出现了“宣帝中兴”的政治局面,将西汉王朝的国力推向了新的高峰。正是在如此的大背景下,才会让黄霸这样有德有能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他们提供施展政治抱负的广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