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牧区宫颈癌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2016-10-26王立伟毕秀娟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6期
关键词:性伴侣农牧区宫颈

王立伟,毕秀娟

1通辽职业学院;2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农牧区宫颈癌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王立伟1,毕秀娟2

1通辽职业学院;2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本文以1∶2病例对照组分析了128例宫颈癌患者资料,探讨研究蒙古族农牧区宫颈癌发生的影响因素,拟合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性伴侣数≥3人、人工流产次数≥3次、有吸烟饮酒史、有HPV感染为该地区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有HPV感染为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宫颈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

课题项目:通辽地区宫颈原位癌病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课题编号:(TZYKT15007)课题,主持人:王立伟。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居第2位。全世界每年新发49万例左右,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新发病13万例以上,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严重的危害着广大女性的生命健康。因此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与处理,是防治宫颈癌的重要方法[1]。笔者所在的地区为以蒙古族聚居为主的农牧区,为了进一步了解蒙古族农牧区宫颈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本文对2013年2月~2016年2月来自农牧区的128例宫颈癌患者资料为分析对象,探讨农牧区宫颈癌的影响因素,明确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本地区的3家三甲医院确诊为宫颈癌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按1:2比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女性256例为对照组。

1.2研究方法:收集调查两组人员的临床资料,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民族、初次性生活年龄、人工流产次数、结婚次数和性伴侣数、吸烟饮酒史、卫生状况。检测两组人员HPV感染情况。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软件SPSS命令拟合条件Logistic模型,得出危险因素并计算其OR值及95%可信区间。

2.结果

2.1单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

对两组资料进行分析可知,研究组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P= 0.001)、性伴侣数≥3人(P=0.001)、人工流产次数≥3次(P=0.006)、有吸烟饮酒史(P=0.050)、有HPV感染(P=0.000)有统计学意义,卫生状况(P=0.172)、民族(P=0.648),其中初次性生活年龄≤20、性伴侣数3人,人工流产次数≥3次、有吸烟饮酒史、HPV感染为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2.2多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通过利用分层变量控制法的原理,来拟合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将上述有意义的变量输入拟合的条件Logistic模型,设α为0.05,允许误差为0.10。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性伴侣数≥3人、人工流产次数≥3次、有吸烟饮酒史、有HPV感染等变量最终进入回归方程,见下表。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

3.讨论

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时间可以从数年到数十年,演变过程一般经历癌前病变、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癌前病变具有可逆性,若对癌前病变进行对症治疗可显著降低宫颈癌发病率。

有研究显示,准确掌握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有利于对高危人群给予积极的预防措施并提高疾病诊断正确率[2]。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调查研究发现,在蒙古族农牧区居住环境因素和民族因素不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确定HPV感染、性伴侣数、初次性生活年龄、人工流产次数、吸烟饮酒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HPV感染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3.1宫颈癌与HPV感染的关系:本研究表明HPV感染是在蒙古族地区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的高危因素(OR=25.911)。大量研究表明,HPV感染是发生宫颈癌的主要原因[3]。HPV感染是在宫颈鳞状上皮细胞损伤的基础上,上皮细胞损伤防御功能下降,HPV感染又阻碍了鳞状上皮细胞的修复,引起恶性循环,若持续存在并增生,则会发展为癌前病变或宫颈癌。HPV感染从早期宫颈损伤发展到宫颈癌前病变再发展到宫颈癌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所以防治HPV感染对防治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的重要性。本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宫颈癌患者有HPV感染。

3.2宫颈癌与性伴侣数的关系: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妇女本人或其丈夫的性伴侣数越多,受HPV感染的危险性越大,宫颈癌的发生率也越高。有资料显示,有多个性伴侣的妇女患宫颈癌的危险性比只有一个性伴侣者高2~3倍以上。

3.3宫颈癌与初次性交年龄的关系:本调查结果显示初次性交年龄早为宫颈癌的危险因素(OR=4.837)。年龄较小的女性宫颈组织细胞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宫颈抵抗细菌、病毒等的能力差,对外界致癌和促癌物质敏感,易受致癌因素的刺激而致病。成年的女性生殖道防御系统逐渐发育成熟,具有正常的抗病能力。曾有临床研究指出,20岁以后开始性生活的女性,患宫颈癌的风险较16岁前开始性生活的女性要低50%以上[4]。

3.4宫颈癌与人工流产次数的关系: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中易对宫颈造成损伤,导致宫颈发生鳞状上皮化生,宫颈在修复过程中因不良因素的刺激,容易形成宫颈上皮内瘤变,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宫颈癌。

3.5宫颈癌与吸烟、饮酒的关系:本调查结果显示有吸烟饮酒史(OR=1.642)为该地区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吸烟是引起宫颈癌的危险因素,香烟中的致癌物质和芳香组碳氢化合物容易诱发患者癌变,且在免疫力较差者中发病率较高[5]。有研究认为,叶酸缺乏可能是引起宫颈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大量饮酒可造成大量叶酸缺乏。

综上所述,初次性生活年龄过小、人工流产次数多、有吸烟饮酒嗜好、性伴侣数多、有HPV感染是蒙古族农牧区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本地区应开展性教育讲座,提倡晚婚,减少人工流产次数;重视高危人群;健全妇女防癌保健网,开展宫颈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广大妇女健康保驾护航。

[1]李秀荣.560例早期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9,35(27):6051~6052.

[2]刘长云.宫颈癌及癌前病变68例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6(34):5315-5316.

[3]古扎努尔·阿不都西库尔等.新疆农村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认知程度调查及认知相关高危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4,38(4):405-412.

[4]李玉红.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3):409-410.

[5]郑诗丹等.宫颈癌发病率与患者生活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5):572-573.

王立伟,女,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人,高校讲师,主治医师,大学本科,现任职通辽职业学院,从事病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性伴侣农牧区宫颈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西藏农牧区的茶叶消费:一种身心生态的微观视角
对民族地区“后疫情时代”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以合作市农牧区中小学为例
性伴侣多 前列腺癌风险高
农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调查
说说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改良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疾病60例临床观察
宫颈糜烂真的不是病
英国1/3女性有性伴侣却无恋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