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提溜”
2016-10-25殷晓杰陈春雪
殷晓杰 陈春雪
摘 要:“簿领”一词对大多数人来说稍显陌生,而在中古汉语中,“簿领”却是一个极其常见的新词。本文从《洛阳伽蓝记》卷三《景明寺》“法吏疑狱,簿领成山”出发,对“簿领”“簿领书”“领簿”“领簿书”进行考释,并厘清这组词的关系和脉络。
关键词:《洛阳伽蓝记》 簿领 领簿 簿领书 领簿书
(1)暨皇居徙邺,民讼殷繁,前格后诏,自相与夺,法吏疑狱,簿领成山。(洛阳伽蓝记·卷三·景明寺)
“簿领成山”,到底是什么成山?大多数人只知道“簿籍、簿册、簿帐(账簿)”等,而对“簿领”很是陌生。这一系列词中都有一个相同的语素“簿”,不妨推测其义类似于“本簿”之类的记录本。而学术研究不可只是妄加推测,需要通过传世史料文献来加以考释。
“簿领”一词,东汉始见,这与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有着很大的关系,随着纸张的大力推广,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产生新的词汇去指代它们,这是语言发展的必然。《太平经》甲部:“详慎所言,勿为神所记,各慎所部,文书簿领,自有期度,勿相逾越,见善进之,见恶当改,勿有所疑。”其中“文书”“簿领”相连成言,其意稍明。又,“各相为使,各有簿领,各有其职,宜有其心,持志不违,明其所为。”中古恒见,《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呼衍氏为左,兰氏、须卜氏为右,主断狱听讼,当决轻重,口白单于,无文书簿领焉。”
《文选》卷二十九《刘桢<杂诗>》:“沈迷簿领书,回回自昏乱。”李善注:“簿领,谓文簿而记录之。”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汉语语词例释》“簿领”条云:“李注未确。”董志翘先生在《中土佛教文献词语零札》中对《例释》“薄领”条提出质疑:“语素‘簿为文书,其意甚明,而‘领为文书,其理据何在?”董先生认为李善之说未必不妥,董说极是。“簿领”并非两个名词语素的组合,而是“名词+动词”的构词方式。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贾利青在《走马楼吴简中的“领”义辨析》一文中,统计得出“领”在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中出现885次,主要作动词“记录、登记”讲,如“定领”(经核查后实际记录的总数)、“别领”(对所记钱米的情况分开记录)、“正领”(核查确定无误后记录下来)等。“簿”,文书。《汉书·李广传》:“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颜师古注:“簿,谓文状也。”《广韵·静韵》:“领,录也。”《淮南子·泰族》:“至众,非数之所能领也。”又,《资治通鉴·梁纪十七·武帝太清二年》:“既而景至朱雀航,遣徐思玉入启,乞带甲入朝,除君侧之恶,请遣了事舍人出相领解,实欲观城中虚实。”胡三省注:“领,总录也。解,分判也。领解,言总录景所欲言之事而分判是非也。”“领”有“记录”义,其意了然。
“簿录”与“簿领”结构相同,语义相似,《北齐书·慕容俨传》:“积年赐物,藏在别库,遣侍婢一人专(得辄用。至是簿录,并归天府。”《汉语大词典》收录“簿录”一词,将此例释作“登记财物的账目”。虽和“簿领”释义有别,但意义有互通之处,只是将义项范围缩小到更详细了。正如李善所言“薄领,谓文簿而记录之。”
“簿领书”表“官府记事的文书”,后又略作“簿领”,且后世一直沿用。《梁书·伏挺传》:“但夙有风咳,遘兹虚眩,瘠类士安,羸同长孺,簿领沈废,台阁未理。”《全唐文》卷九百七十六《对孔目判》:“案牍坟委,簿领殷繁,剖析是凭,准绳斯在。”《苏轼集》卷二十六《用定国韵赠其侄震》:“王猷修润色,亦有簿领烦。”
“薄领”亦可作“领簿”,属于同素逆序词,且始见年代至少不晚于唐。李善先生在对《文选》作注之时,卷四十三《与陈伯之书》中“沈迷猖獗以止于此”注解“沈迷”曰:“刘公幹杂诗曰:‘沈迷领簿书,回回自昏乱。”与卷二十九刘桢《杂诗》原文并非全然一样,把“薄领”说成“领簿”,可见“领簿”一词在唐代已习见。又,杜甫诗《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舍弟卑栖邑,防川领簿曹。”这首诗题名说“簿领”,而诗文却作“领簿”,亦说明“簿领”“领簿”通用。又作“领簿书”,苏辙《栾城集》卷五十《北京谢韩丞相启二首》:“右某启:顷违轩闼,寻至北门,自领簿书,复将期月。”《明夷待访录·取士下》:“登第者听宰相鉴别,分置六部各衙门为吏,管领簿书。”检索语料库,“领簿”一词自唐以来俯拾皆是,而《汉语大词典》“领簿”“领簿书”二词均未收,可补,与“簿领”“簿领书”互参看。
“簿领书”“簿领”“领簿”“领簿书”实际上是一组异形同义词,皆指“(官府)记事的文书”。
参考文献:
[1]董志翘.中土佛教文献词语零札[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4,(5).
[2]贾利青.走马楼吴简中的“领”义辨析[J].龙岩学院学报,
2015,(4).
[3]李明龙.《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账户词语研究[D].重庆:西南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汉语语词例释[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
社,1992.
(殷晓杰 陈春雪 浙江金华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3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