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胶南方言的连读变调

2016-10-25丁帅

现代语文 2016年8期

摘 要:本文介绍了胶南方言的声调系统,考察了胶南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情况,并从中分析了胶南方言的连读变调规律。

关键词:胶南方言 两字组 连读变调

一、引言

胶南是青岛管辖的县级市,2012年划为黄岛区,2014年获批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胶南位于青岛的西南方向,面临黄海,背靠胶州市,西面与诸城、五连、日照相连。胶南虽属于青岛管辖,但距青岛市区非常远,在胶州湾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建成前,与青岛市区交通极为不便。由于在地理上离诸城更近,且在历史上一直属于诸城管辖,直到解放后才划归青岛,所以在青岛的几个县级市中,胶南方言与众不同。例如青岛话有三个声调,而胶南方言有四个声调,这是它不同于青岛方言的最显著的特点,正是这个特点导致了胶南方言的语流音变,特别是连续变调的独特性。

“连续变调是单字调和语调之间的结合部……连续字调处于二者之间。既是一种动态的声调表现,又是一种静态的语调形式。”①研究胶南方言的声调及连续变调对了解胶南话的语音系统具有很高的价值。

二、胶南方言的声调系统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尽管胶南方言有4个声调,但是与普通话相比,调值和字的归属相差比较大:其阴平是降升调,与普通话的上声调型基本一致;其上声读高平调,与普通话的阴平调型完全一致。

三、具体变调

与其他的绝大多数方言一样,胶南方言也有连读变调现象。②在语流中其具体的连续变调情况如下:

(一)情况分析

胶南方言有4个单字调,两两连续应当有16个连调类,但实际上只有12个连调类。因为其中阴平加阴平和去声加阴平变调后连调类相同;阳平加阴平和上声加阴平变调后连调类相同;阳平加上声和上声加上声变调后连调类相同;阴平加去声和去声加去声变调后连调类相同。4个单字调都可以和轻声连读,又产生4个连调类,加上轻声变调总共有16个连调类。

胶南方言的连续变调与语义和语法结构没有关系,是一种“纯语音的过程;它感染一个音位或同一类型的几个音位,或者是普遍的或者是受某种严格的语音条件制约,至于它包括这一音位的形式的意义特征既不起助长也不起阻碍的作用。”④

我们还可以发现:第一,不管前字或后字属于何种调类,如果要变调肯定是前变后不变;当然,后音节为轻声的,前音节肯定变调,而且连字调通常在几个单字调中跳来跳去,应该属于交替式变调。

Anne.O.Yue–Hashimoto(余霭芹,1987)在Tone Sandhi across Chinese Dialects中根据变调字组中前后字的作用及跟单字调的关系,总结了汉语方言里三种较为典型的连读变调类型。其中有一种是末字定调型,即末字的变调调型跟其单字调相同或相似,首字的变调调型跟单字调差异大。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胶南方言的连续变调应属于末字定调型。

第二,发生音变的两字组分别是:阴平加阴平,上声加上声,去声加去声,上声加阴平,以及阴、阳、上、去加轻声。

(二)声调回弹

在闽方言里,有一种变调现象叫“声调回弹”(Flip-Flop),即A调变B调,B调变A调。在胶南方言里,阴平是213,去声是21;在前音变调时,阴平变成了去声21调,而去声变成了阴平213调,这似乎也是一种声调回弹现象。此外,胶南方言的上声+阴平和上声+上声前字都变成了阳平42调,而阳平为首字的四个两字组前字都未变音,但是阳平+轻声,前字阳平变成了上声调55,阳平加轻声的变调是否是阳平连读变调的遗留,以及上声和阳平之间是否也是一种声调回弹,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三)钟式循环变调

单独考察胶南方言四个声调与轻声组成的两字组的变调情况,会发现更有趣的现象:阴平(213)+轻声变成了去声21调;阳平(42)+轻声变成了上声55调;上声(55)+轻声变成了阴平213调;去声(21)+轻声变成了阳平42调。即阴平变成了去声,去声变成了阳平,阳平变成了上声,上声变成了阴平。也就是说,在胶南方言的带轻声的两字组词的连续变调中,并不产生新调型(其实所有的两字组的连读变调都不产生新调型),只是四个声调的调值互相转换。其转换的顺序为213→21→42→55→213,如果将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连起来,就成为一个变调钟或叫钟式循环变调(tone clock)。N.Bodman在1955年曾指出厦门话的这种变调钟现象,而包智明则从“声调钟”的变调看出了声调阴高阳低的规律。由于胶南方言没有保存浊声母,所以这种“阴高阳低”的单字调调值的规律我们无从考察。

四、结语

总的来说,胶南方言的声调系统并不复杂,但其连读变调非常有规律,而且其声调回弹和钟式循环变调比较典型,对研究其他方言有较大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在写此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胶南方言的儿化也会引起声调的变化,这个问题还值得进一步考察再另文论述。

注释:

①陈忠敏,汉语方言研究综述(续)语文研究,1993年第3期。

②在本文中,只考察两字组的连续变调的问题。

③此表中的部分资料来源于《青岛市志·方言志》。

④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0:452-453.

参考文献:

[1]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包智明,侍建国,许德宝.生成音系学理论及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陈忠敏.汉语方言连续变调研究综述(续)[J].语文研究,1993,(3).

[4]李行杰.青岛市志·方言志[Z].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5]李行杰.胶南方言的儿化问题[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7,(3).

[6]王福堂.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7]王洪君.汉语非线性音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丁帅 北京建筑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 1000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