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居陈设的现代展示设计思维审视

2016-10-25刘丹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年3期
关键词:发散还原交互

刘丹

(中国美术学院,杭州 310000)



故居陈设的现代展示设计思维审视

刘丹

(中国美术学院,杭州 310000)

摘 要:以现代展示设计的思维视角审视当下中国故居陈设中的问题,明确强调故居展示设计的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文章结合环境艺术、文化传播和设计学等诸方面对故居陈设的设计现状和理想形态作深入分析。以小见大,就故居陈设的设计原则提出符合现代展示学科的陈设思路。

关键词:故居展示;空间利用;还原;交互;发散

一、故居陈列展示已成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名人故居陈设,就是指某空间经过多方考证,证实在历史上,曾经是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学、实业等具有一定影响力人物居住的地方。在此特定的空间范围内,运用展示科学方法进行还原设计,再现故居的原貌,并将文物类展品统筹配置加以组合陈设,为观众呈现、传递故居历史变迁的物化空间。这是一种精神传承和教育功能的“活态历史”。

(一)故居陈列展示的时代意义

“正面”的人物从来都是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中的推动者,他们的故居成为历史延续、文化沉淀的重要物化标志。当下祖国正处在千载难逢的发展历史机遇中,我们正在努力完成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之中,故居陈设中的“名人”效应对今人后代的启迪、激励、教育均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二)故居陈列展示的人文历史价值

故居的陈设形态是故居吸引观众眼睛,发挥和传递故居历史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的手段。这种陈设的手段运用使故居空间得到了有目的、有导引性的展示。这种展示设计与故居本身的空间互为补充,互为呼应,是一个设计的整体。我们清楚故居的建筑大多是旧址上残存或保留尚完好的老建筑,因此对故居陈列展示的设计是一种对传统建筑复原与创新展示语言有机结合,有机更新的探索。也就是说故居陈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故居传递的某种精神)与旧建筑保护同步的一种特殊展示设计形式。

故居展示设计语言具有沿袭、传承、融合的特点。利用展示空间、展示特点,更为准确地向观众传递某故居人文历史的精神。故居陈设是在特定历史人物的规定下,文化精神魅力的映射下,进行的艺术创作设计。在设计目标上更强调追求其社会功能价值、人文历史价值、大众教育价值。通过这样的艺术设计,对社会发展、文化教育、优秀民族精神的弘扬显然起推动作用。

二、在现代展示设计语言下探索故居陈列展示设计原则

(一)还原性原则及探索

故居是具有极强的历史真实性和时代、地域性特征的建筑。由于故居的存在较为久远,历经战争、灾害、人为破坏,建筑本身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损毁,我们要依据故居的原貌开展维修与复原。在故居陈设设计中,设计样式也必须与故居所在地域、故居建筑风格特征,故居主人的个人经历和精神特质有紧密的设计思考关联。在陈设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巧妙融合故居本身的建筑风格与显现的艺术风格。

故居还原性设计,概括的讲主要分为以下几点:故居陈列展示的空间分布设计;故居的内外部环境设计;体现导视文本视觉装置的版式与色调风格设计。

1.故居陈列展示的空间分布设计原则

故居展示空间区域的相对划分是概念明确的。故居陈列展示空间主要分为序厅、历史遗物展厅、生活场景呈现区域、图片资料陈列区域、工作区域. 其中序厅尤为重要,它是对整个故居陈列展示内容的勾勒,是故居展示轮廓显现。它勾勒了展示主题的呈现逻辑与观众观赏的路径。在本文写作的调研实践中,发现大部分的故居陈列展示,对序厅的设计过于简单和近乎草就。相对较满意的是胡雪岩故居。它的序厅设计充分,充分利用了故居旧文物中的遗物陈设元素(如轿厅),采用了视频手段与故居宅邸空间的沙盘模型,同时配有详细的地图与导览指南。

故居陈列展示的空间规划,在依据故居原有面貌和功能区域划分的基础上,需要考量在故居有限的展示空间里,空间使用的条理性、科学性以及直接性。通常我们对一所故居的观览用时,设计会控制在较短的时间范围之内,有的情况下观众起初并不是以此故居为游览目的地的,可能是在游览过程中巧遇故居对其生发兴趣而观览。所以我们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将故居重要的展示内容考量时效指标呈现在观者面前。这就要求我们在陈列展示设计当中要充分考虑到展示的直接性也就是展示的效率,将展示的形式类别,多样性的内容进行筛选统筹,有意图的引导观众对最重要的,精髓的展示内容加以关注。同时在导向系统与展台布局的设计上也要充分考虑这一时效原则,使故居展示在有局限的空间内达到最佳的展示。

2.故居的内外部环境设计原则

故居的内外部环境设计在故居陈设设计当中,故居建筑的内部和外环境大多是依据原样设计修复的。内部的空间部分根据需求还原,部分考虑布展,功能需要重置。故居内部展示设计需要与故居的整体大环境相协调。避免展示区域与故居原本的建筑装修风格脱节,避免令参观者的观览思绪出现时空断裂。故居建筑内部的陈设语言应与故居原本的建筑语言和外环境语言相协调。

3.故居展示设计中色调的设计原则

在故居展示设计中,色调设计除了装置本身的色彩考量要和周围环境色调协调外,我们在设计时需要注意的还有不能仅满足于自然光的利用,要充分利用人造光源的使用技巧。故居的建筑大多年代久远,在采光和照明方面都有着时代和空间结构的局限和制约,仅依靠自然采光,展示效果是有缺陷的,参观者进入展厅时会觉得太过昏暗,不够明亮。故居这类特殊的历史存遗建筑它本身就很私密,具有神秘的视觉心理感受,而且通常在故居陈列中需要展示故居主人生前使用的实物、衣物,若是没有经过有意识的采光设计就会使展示的空间显得阴森沉闷不够明快透气。令观众产生负面的视觉感受,这些是展示设计者应该注意的。

4.故居展示设计中版式样式设计原则

故居展示设计中版式样式主要是指选择什么样的展示视觉语言进行形象表达,展示的版式都是在策划书和导视文本语言的基础上,每一个展示单元在一个总体的统筹的规划设计下展开的。故居的版式设计,应该考虑到文物组合陈列的关联性与艺术性,展示内容的布局规划性与导览性。这里要特别重视展示设计中的各种设计元素:辅助图文展板的主题表现,空间形态的构建,光影效果的烘托,色彩的视觉传达,使用的材质和材质表面的肌理纹样及故居建筑本身的呼应关系。如今现代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在展示陈设中的应用也是故居陈设综合考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调动一切多媒体手段,为观众营造出一个现代展示视觉语言表现下的传承故居人文精神主题的环境氛围。

(二)交互性原则及探索

在故居展示设计当中,我们应该将观众也就是观看展览的主体放在首要位置来关注,从观众的视角切入进行设计,所以交互性原则是极为重要的。观众在展厅空间中处于什么样的视角和观看立足点,以及观众与展品之间的距离关系都是展示语言当中需要特别考量的。如今的故居展示形态正在转型为一种不满足于“输出”的展示手段,更追求一种具有互动性的现代沟通方式。通过现代展示手段将现在人们(观众)与故居主人所处的历史环境有一个超越时空的视觉与感受的心理交融。在故居展示设计当中,我们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参观者体验的临场性,这种在场感的设计力求营造一个交互的展示空间。

在故居陈设展示的调研案例中,会发现在展示的文物上常会用玻璃罩来将文物进行围护,在展示的场景和历史遗址前也会用围栏将观众与场景中的家具与实境区隔开来。这样的区隔,形式上看似是在保护文物,但这样生硬简单化的保护阻隔使得观众与故居之间存在了距离,参观故居的临场感顿时消失,也就失去了故居历史原状的感染魅力。

(三)发散性原则及探索

这里所提出的发散性原则是指在故居展示设计中将故居所陈列的文物及还原的场景“活化”。故居虽然是以物质形态呈现的。但它所展现的是非物质文化(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传递)、是这个故居的精神魅力。所以在故居展示当中我们不该局限于传统文物展示方式的单一手段,我们应该在传统文物展示形式上进行方式与方法的提升。也就是所提出的“活化”展示方式。故居的精神传承这种非物质文化应该通过物质遗留和文化体验两个方面来整体实现其存在性与真实性。非物质文化展示的“活化”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衍生品的参与,二是场景的动态重现。

1.衍生品的参与

每一个故居陈列展示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演绎的。所以我们在故居陈列展示的设计当中是否可以考虑将具有故居物质文化精神内涵的衍生产品能够参与到陈列展示的总体设计中。以都锦生故居为例,都锦生是杭州都锦生丝织厂的创办者、著名的爱国实业家,都锦生织锦以织工精细、极富民族特色而闻名中外。而我们在他的陈列馆当中并没有看到一件精美的丝织纪念品,可供观众游人购买纪念,这难免有些遗憾。如果我们能将其相关产品参与到展示当中是很好的发散性的场景“活化”,在扩大了故居展示传递的精神、文化、历史遗产效应的同时,也可适当解决展馆机构自身的供血机制。

2.场景的动态重现

故居的陈列展示因受着主人是历史上的人物和建筑馆舍是旧有重建这样的限制,在展示设计方面更要强调景物的重现,添加设计具有重现价值的装置和元素。再以都锦生故居为例:故居内有早期丝织机的陈列,但机器年久失修,不能投入使用,若是将机器恢复使用,为观众演示丝织过程,并欢迎观众参与,最后参与织制的部分可售卖,这样的动态场景复原远比静止的物品陈列更具观赏趣味,让观众有更好的体验感受。使故居展示呈现最佳的形象化、动态化效果。

结语

故居陈设设计与其它会展展示设计思考关注之异,在于前者注重物质文化的复原呈现与非物质文化精神传承的两大功能。我们应该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之下提升故居陈列的现代展示设计语言水准,从而更好的体现故居的历史与精神,文化与艺术的整体价值。以上所论及的故居陈列展示原则及探索思考都是以专业的展示学科和当代展示设计语言为基础展开,并结合环境艺术、文化传播和设计学等诸方面元素进行相关案例调研,描述出提升走向。通过这篇论文的调研实践和撰写,对于故居陈列展示显然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与认识,对故居陈列展示的设计策略提出了可行的基于现代展示学科研究的设计建议。在现代设计思维与设计语言照观下的故居陈列展示,必将更好地实现现代人们对悠远历史情怀、灿烂文化艺术的更大满足和更高追求。

参考文献:

[1] 刘壮丽.展示空间设计[M].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2] 蒋尚文.莫钧.展示设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3] 龙萧飞.多媒体展示对博物馆形象宣传与展览的深化及提升.中国博物馆,2007.

[4] JosoPMMontaner.MuseumsfortheNewCentry.1994.

[5] VietoriaNewhouse.Artandthepowerofplaeement.1994.

[6] CarolDunean.CivilizingRituals:insidepublieartmuseums.1996.

[7] 郭晶.中国博物馆室内环境设计发展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6.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The Modern Display Design Thinking of the Former Residence of the Former Residence

LIU Dan (China Academy of Art, Hangzhou 310000, China)

Abstract :To examine the problems in the present Chinese residence display, and to emphasize the historical culture and artistic value of the display design of the former reside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ideal form of the former residence, the text combines the environment art,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design.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 design principles put forward in line with home furnishings furnishings thinking in the modern course of display.

Key words :former residence display; space utilization; reduction; interaction; divergence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3-0059-02

猜你喜欢

发散还原交互
浅析发散学生思维的方法
“还原”范冰冰
收藏在“还原”中添趣
简析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
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多点触控交互技术综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动态平衡的点滴做法
虚拟现实技术概论
让数形结合浸润数学课堂
关于信息化教育模式的大学教育变革的探讨
《透镜》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