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积极心理学科学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6-10-25王瑞

亚太教育 2016年28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心理学个体

王瑞

中图分类号:G 64 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231-02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是在1997年时任APA(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主席的赛里格曼(Martin·E·Seligman)最早提出。赛里格曼认为积极心理学是基于传统心理学基础上提出的新学科,它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和积极特质的科学。随后,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致力于积极心理学研究。

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

国外学者对积极心理学的定义是“一种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致力于使个体和社会走向繁荣的科学研究。”[1]随着积极心理学近几年来在国内的发展,国内学者对积极心理学有不同的看法和研究,其中周利华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方法的借鉴研究》一文中认为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以普通人的积极力量和美德为研究核心,致力于使个体获得幸福并建构美好社会的心理学科。”[2]

积极心理学注重挖掘个体内心积极的力量和品质,强调人的价值和人文关怀,提倡用发展的、积极的眼光来看待人的各种心理状况,它强调个体自身的积极力量和积极潜能,并以此来提升个人素质,帮助个人积极面对生活、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努力建设生活。积极心理学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坚持积极的人性观,认为人的内心原始力量与潜能都是善的,是积极的,经过后天环境的影响和历练,原始的积极的力量被隐藏,积极心理学研究通过各种活动、实践唤醒挖掘人内心积极的力量。积极心理学注重人内在积极动机的激发与积极自我的建构。

2.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

周嶔和石国兴、马甜语、饶丛权和曹蓉等学者都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集中于主观的积极情绪体验、个体的人格特质和群体的组织系统研究。[2]

在主观层面上,它研究人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是指个体对过去的满意程度高,幸福地感受现在生活以及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才更容易身心健康,幸福生活。其重点研究内容为幸福感、快乐、乐观等。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增强个体的幸福感以及提高个体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在个人层面上,它研究人积极的人格特质。它一方面包括个体与自我相处时悦纳自己、接受自我,有确定的生活目标和向上的生活态度,面临挫折、挑战时能够积极应对等;另一方面包括与他人的积极关系,能够助人为乐的同时也能获得他人的支持,爱的能力,宽容、悦纳他人的特质等。积极的人格特质有利于个体采取更为有效的策略积极应对生活的压力。

在群体层面上,它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包括制度、政策等宏观方面的内容和家庭、学校等微观方面的内容,以及这些系统对人幸福的影响。

3.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因其自身学科的特点与研究意义,其在跨学科应用中广受欢迎。目前,部分学者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延伸至教育等实践性较强的领域,为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和教育实践的创新开拓了新的视角和理念。积极心理学强调,教育不只是“纠偏”,为了纠正学生的问题达到某一标准,更重要的是为了去挖掘和探索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并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个体内在积极品质的特点,激发学生内在积极的动机,并将其培养和发展,是一种对教育重新定位并适应现代社会的理念。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定义

邱伟光、张耀灿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他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社会实践活动。”[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等学校利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特定场所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使其形成符合当代大学生举止行为的实践活动。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其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面临的现实困境日益明显。灌输式教育仍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其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效果。单一的教育模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育内容、方法滞后于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其政治功能从而忽略了大学生自身的需求和发展等。这些问题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形式而轻效果,重流程轻体验,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合理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来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教学实践方案与活动。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可行性

参与主体都是大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其研究的范围涉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涉及大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如个人能力提升等各个方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其他理论的支撑和指导,比如研究人格发展或者研究人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学科理论。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和分支,其在跨学科应用中广受欢迎,其基本理论和方法可以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教育方法与内容的延伸与补充: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情感体验法、积极心理辅导法和积极组织系统法有效补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弥补其教育方法单一、内容单调的缺陷。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不仅强调大学生个体价值的实现,同时注重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发展的作用,主张采取多维合一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挖掘自我潜能,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将不同的元素合一,借鉴不同的方法,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元化、内容的吸引力,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目标相通:通过挖掘个体内心的潜能与特质,通过培养,促进个体素质、能力地提高,促进个体自由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认得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4]积极心理学注重个体内在潜能的挖掘,一方面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挖掘个体与他人相处的和谐,通过培育个体的幸福感达到培养其积极心态的目的,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目标在于通过各类专题讲座、理论学习、实践活动,挖掘大学生个体内在的潜能和积极的特质,促进大学生全面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目标相通,可将其方法与理论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大学生。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纠偏教育,教育者习惯于作消防员的角色,起“灭火”作用。积极教育则强调将注意力集中在积极潜能的开发上,积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關注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积极心理学方法有利于培养教育主体的积极情绪体验和教育主体的积极人格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注重研究人性中积极的方面。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偏向于学生良好的品德建设与积极的人格发展上。积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倡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与他人。积极教育主张积极的人性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从“问题”取向转变为发展取向,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积极教育帮助大学生悦纳自我与他人,积极看待问题,面对挫折,有效地接受科学理论的指引和熏陶,积极发展地看待和处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积极心理学方法和理论有利于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已经有自身比较成熟的教育方法,然而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教学内容的更新已经教学主体特征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要需要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借鉴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侧重大学生的积极参与、积极体验和感悟,从而提升实践锻炼的具体操作的积极参与度以及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进积极心理学,有利于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发展、积极心理塑造的领域,有利于为其提供积极的人本教育立场基础,为大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策略

1.注重提高大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力

积极心理学认为,能够引发个体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活动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强调教育目标的科学设定,但在实际操作中总是有偏差,更多时候是通过活动总结目标。因此,将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情绪体验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科学、合理地设定教育目标,使活动符合大学生实际,设定的情景能够吸引大学生并能促进其学习、进步,从而引发大学生去体验、去思考、去感受,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完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完成教育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教学情境的设定来配合完成。积极情绪体验所提出的一些列情景的设置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法与思路。教育者将积极情感体验法应运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创设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情境,促使大学生在各种模拟、实际或者想象情境中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获得相应的积极情绪体验。例如,泽东青年干部学院为学员做“白求恩精神”“为人民服务”“平凡的世界”等红色教育时会将学员带到延安白求恩工作过的地方、张思德纪念碑前和路遥纪念馆门口,由专业教师带领学员一边参观一边现场教学,教学效果明显。利用不同的方式科学设定教学情境,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目的。

积极情绪体验不仅需要教育者科学设置也需要被教育者积极“体验”,个体“亲力亲为”的过程中主动触摸、反思,从而能够“主动建构”。积极情绪体验通过被教育者的“反思、总结、交流”,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价值和创生性价值凸显。教育者在活动设置中需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深化积极情绪体验,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同时,教育者通过搭建交流的平台,启发大学生表达自我,聆听他人,在认识自我情绪体验与他人情绪体验的基础上达成新的理解,生成新的意义。在交流中获得精神共鸣与碰撞,深化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度,拓宽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的面。

2.善于挖掘大学生积极的个人特质

大学生思想教育者可实施积极干预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生来就有积极的心理因素,美好的人性品质就在人们心灵深处。积极的心理因素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内驱力。积极心理学通过引导个体发掘自己内心美好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完成自我成长、自我向上的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积极心理学的心理辅导,要以发展的眼光包容受教育者的缺点,并引导受教育者能够悦纳自己,接纳他人。

大学生思想教育者可构建积极心理内容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可通过编写教材或者设定系列课程,普及积极心理学相关的内容和原则,将积极心理学技巧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网络交流中,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挖掘内在感受美好的潜能。

3.努力构建大学生积极的培养组织系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借鉴积极组织系统法,综合多方面力量,营造大学生积极学习的环境氛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多方面要素构成,需要各方力量的写作,整合资源,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大教育观。[5]然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系统组织还很薄弱,其教育核心力量仍然是高校,甚至是高校中的部分资源,全社会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还未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利用家庭力量、社会资源方面还不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主动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积极组织系统法,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多组织、多力量的系统教育方法。以学校为核心,以网络为平台,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促进“家校社”一体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系统,为大学生成长与发展营造积极氛围。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任俊.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5)

[2]转引自自黄静茹.中国积极心理学研究发展现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3(2):79

[3]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5)

[5]柳李泉,肖冬梅.积极·希望·快乐·幸福[J].学术论坛,2009(7):175。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心理学个体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积极情绪相关研究综述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