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016-10-25许顺居
许顺居
摘 要: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出现了许多文人墨客,像璀璨的明珠,闪烁在历史的天空,他们伟大的灵感借文字再现为一首古诗词,杰出的智慧通过文字写成了一篇古文。每一首诗词,就是一幅意境深远的画卷,每一篇古文,就是一场净化心灵洗礼。
在初中语文新课标大纲中,编排了49篇(首)古诗文,笔者尝试通过这些古诗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古诗文中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理解美,通过古诗文中美好的意象和意境陶冶学生,通过古诗文中光辉的形象和美好的理想去塑造学生,以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168-01
语言是思想情感的载体,是文章外在的形式。在我国古代,文学大师对语言的要求可谓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古文力求一字千金,诗词力求“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只有美的情感和美的语言相结合,才成就了千古美文、一代绝唱,正如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他认为美必须以客观事物作为条件,还须加上主观的意识形态或情趣的作用,使物成为物的形象,然后才是美,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注重古诗文语言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就成为古诗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反复诵读,品味语言美
诵读是我国学习古诗文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有在反复诵读之时,才能慢慢地品味古诗文的意思和意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语不正说明诵读的重要性吗?
读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诵读让学生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中体味诗歌的音乐美,使其进入“美读”的境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教师范读
教师范读是引领学生感受古诗文语言美的第一步,因为教师有感情的范读。将文字转换为声音,更能体现出古诗文的音乐性,还有作者在古诗文中寄托的真挚情感,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师范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用普通话,不能用方言,如果用方言诵读,风味剧变,二是要准确地把握古诗文的节奏,三是要深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做到这三点,泛读就能起到作用,就能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使学生感受到读古诗文带来的美感。
2.利用多媒体,播放朗读
在教學古诗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一边播放音乐和背景画面,一边朗读,使音乐、背景和朗读相结合,更容易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意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主题,感悟作品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自然接受审美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如《芙蓉楼送辛渐》可配《阳关三叠》的音乐,可配古人古道送别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冰洁的友谊,改变同学间不纯洁的友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可配旋律急骤的琵琶曲,可配暴风雨袭来的画面,让学生感受诗中反侵略的爱国感情;《望天门山》可配上气势磅礴的钢琴曲《黄河》,可配长江滔滔不绝的画面;如果做到这些,使学生在音乐和画面中目睹故人离别的场面,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自然增强学生的审美感。
利用多媒体,播放朗读时。要注意这几个问题:一是音乐背景要和古诗文的内容紧密结合,才能做到相得益彰。二是把握好时间的长短,不能太长,否则会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
3.学生多次诵读
音乐美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质。朱光潜先生一直把诗歌的音乐性或形式感称为诗歌之灵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文大多短而精,韵律上平仄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音乐性,特别适合学生多次诵读,古代诗词更具有音乐美,其实古代的文人墨客,作诗填词就是用于歌唱,读起来就更琅琅上口,最适合学生反复诵读。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利用领读、分读、齐读等方式进行诵读。如教学《陋室铭》一课,文中大多为骈句,且长短句结合,读来朗朗上口,其结构亦条理分明,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分成小组,多次诵读,十分钟后有许多学生能背下来,也能说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像这样的古文还有《与朱元思书》《三峡》《岳阳楼记》等。可以说反复诵读是对学生情感的感染,审美的熏陶,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审美教育。
二、仔细揣摩,品味意境美
意,指文章的立意,也就是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或寄托的思想、情感;境,指作者所描绘的环境,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者所描写的环境相结合,就构建成意境。我国的古代诗歌,最讲究的就是意境,一些古文,也特别有意境,如《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桃花源记》等古文,作者将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正如清代吴乔在《国炉诗话》中所云:“诗以情为主,以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王国维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亦如然。要品味道古诗文的意境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住重点语句,品味意境美
在古诗词中,每一首古诗词都有经典之句,抓住这些经典的诗句,以此为突破口,进行重点赏析,就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天净沙·秋思》中名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只要抓住这些名句,进行赏析,就能体会到古诗词地意境美。
2.展开想象,感悟意境美
创作古诗词,需要想象。诗歌是想象的果实,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的诗境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象。阅读古诗词,也需要想象,因为阅读时的想象,是第二次创作,因此在学习古诗词时,要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突破时空的限制,在脑海中再现诗中所描绘的逼真画面,还要让学生调动自己感觉器官的经验,去体会诗歌深层意境,获得如历其事,如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品味出古诗词中深邃而绵远、空灵而优美的意境。
《游山西村》一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可以想象出:山峦重重叠叠,清碧的小溪曲曲折折,仿佛已经无路可走,突然之间前面绿柳桃红,几间茅舍掩映于花木扶疏之中,这两句在写景中富有哲理,借写山环水绕的美景山路在曲折后出现的开朗,让人从中悟道:在困境中,只有锲而不舍才会产生新的希望,出现新的境界。
三、深入挖掘,品味人格美
初中所选的古诗文,都是经典之作,凝聚着先哲们的思想精华,体现了伟大的人格美,学习古诗文,品味人格美,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古文《论语》、《孟子》、《爱莲说》、《岳阳楼记》、《陋室铭》等文章都体现出作者的人格美。教学中,学生通过诵读和教师的讲解,揣摩和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主题和哲理,所寄托的思想和追求,进而品味文中的人格美。如《论语》中的名句有孔子谦虚勤学的品质;《爱莲说》有周敦颐的高洁品格;《岳阳楼记》有范仲淹先人后已,天下为公的旷达胸襟及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陋室铭》有刘禹锡安贫乐道的节操;《醉翁亭记》有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等,这些古文表现出的人格美,起着对人劝诫,警示的作用,对学生塑造高尚的人格起了一定的作用。
如古诗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句“孤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了刘禹锡面对挫折,充满信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宽阔胸怀;《过零丁洋》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为国家、民族的利益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的高尚情操;《石灰吟》一句“千锤百炼出深山,要留清白在人间”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坚决同邪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总之,我国的古诗文,有着永不磨灭的美,这美像太阳一样,闪烁着熠熠光辉,照耀着我们的心空,让我们感到古诗文无穷无尽的美。在教学中,只有通过反复地诵读,仔细地揣摩,认真地品味,深入地挖掘,才能体会到美,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