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及解读观点综述

2016-10-25白向阳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400001

新丝路(中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变局四个全面小康社会

白向阳(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40000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及解读观点综述

白向阳(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40000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立足中国实际而作出的战略选择,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最基本的国情是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发展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和特征,中国经济发展现已步入新常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解决“发展起来以后”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国情的“变和不变”中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能否在“变局”中寻找发展的答案,仍是一个未知数,但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探索的过程里开辟道路,与其说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倒不如说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始终保证社会主义旗帜昂扬。

中国道路;变局;四个全面

中国模式是改革开放的代名词,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呈现。邓小平同志希望我们杀出一条血路来,全面深化改革则是希望我们在原有的道路基础上总结过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与困局,研究出一条更好的发展和协调的道路,我们要求中国发展再度走上新的台阶,然而,我们此刻的发展追求协调,即又好又快的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的矛盾问题,要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深入研究,统筹规划下一步的全面改革。这是当前关乎发展全局的重大现实问题。加快思想解放进程,抓住机遇,适应阶段变化,矛盾变化和环境变化,深化全面改革,就可以为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奠定最重要、最坚实的制度基础。由此,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为动力,将改革开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中国模式的特色在我们探索出新的道路时,新一轮的难点从无到有的产生,我们的计划永远也赶不上变化,中国道路的“变局”不一定是矛盾,而是中国模式与中国发展能否顺利接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后的十多年间,我们应对矛盾最具时代特色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对和谐社会的创建上升到国家层次。从中国的内部来看,发展中不可持续、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经济结构的调整、科技创新的任务还很艰巨,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和产能过剩的矛盾有所加深。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高水平的小康和矛盾

中国在新时期仍不忘计划经济的重要体现是“五年计划”。我们从2015年开始正式中国重要里程碑阶段的最后一个五年。在中国奔向遥远未来的梦想前,距离我们最近的道路“中转站”与我们渐行渐近,但在更多人眼里,却是渐行渐远。今时不同往日,我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也不再是用纯粹的数字指标能够完全表达的,过往的矛盾有些解决了,而有些保留下来,与新产生的矛盾形成一道阻碍我们进入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堡垒。或许,我们眼中的更高水平的小康不能停滞在过往,而是需要立足于当下,展望于未来。人类对于预测这门专业有独到的造诣,可是,中国发展乃至世界的步伐是只有通过历史才能验证的。因此,我们很希望能够通过这一五年的短暂目标来保证暂时性的精神思想胜利。自从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励精图治、攻坚克难,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开创崭新局面,得到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高度评价。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尽管此前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就这“四个全面”作出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但在公开报道中,将“四个全面”并提,还是第一次,意义深邃。以来,各个国家追求工业化是个不可逆的过程,没有回头路可走。但是,并不是越快完成就好。我们越是通过某系特殊制度安排短期内完成国家工业化的资本原始积累,我们支付的社会成本相对来讲是比较高的。而且,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化大生产,也带来了资本追求利益的必然扩张的规律。在短短几十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工业大国,既是成就,也是问题,我们不可以被这种现象冲昏了头。邓小平同志预期的赶超欧美我们到目前为止,已经顺利地完成了大半,这是过去我们低估中国发展的速度,很显然,这也是中国道路的“特色”。我们最大的“特色”就在于自我探索道路,毕竟这世上已不存在任何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的发展经验提供模仿,我们这类“特色”能够成功地彰显其优越性,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上时代的漏洞。我们在进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同时面临着更深层次的矛盾问题,这是一种必然,但却也是一种特色。

虽然中国道路的探索中时时刻刻被置放在不可预知的“变局”中,但目标一直是很恒定的,我们踏上了我们自己也不知晓的社会主义道路,从中也学会掌握了很多中国特色所引发的的发展和矛盾。201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了“四个全面”战略的总领,我们不可以否认目标的存在,因为,我们仍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阶段,能够等来一盏发光发亮的明灯极不容易,但目标并不是让我们迷信的,它只是一个指引,却也始终代替不了我们在中国道路探索事业上的攻坚克难。因为,当我们越想拼搏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时,我们的“特色”造就的矛盾也会变得更加险恶,光是当不了饭吃的。[1-2]

二、全面深化改革——更好的发展和协调

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推翻这一经济体制,再度回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时代,无疑是一种倒退,当初这类发展模式的建立与发展,都充分考虑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以及国家经济成分等因素,然而,我国当前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利益失衡下造成的矛盾,我们不可避免地沾染上自由利益的陋习。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并不是推翻固有制度,但必须在制度的内部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协调的发展,更好的进步。

中国改革开放的理想状态是和谐发展,而实现这一切的力量是协调,中国模式具备的最大特色就是我们不是以资本家为主,而是以国家的力量为主,我们在道路的探索中将利益分配给少部分人,然而,我们凭借剩余的力量仍能对不合理秩序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我们难以预测经济体制所带来的利益失衡变局,然而,我们却能在自身的“变局”里再度探索新的中国道路,再创新的辉煌。[3-4]

三、全面依法治国——更依赖制度和善治

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升到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对于法治掀起了推崇的高度,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的初始阶段就进行了法治道路的探索,几乎是与改革开放的轨迹相伴相形,我们的依法治国和改革开放在全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同样地,也遭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在利益失衡的社会里,经济上的不平等直接导致的是政治地位上的不平等,有钱有权的人讲法律作为维护自身利益的武器,并借此寻求更大的利益,这只是一个方面,伴随着中国发展速度的高涨,我们的法治道路与社会发展渐渐呈现不相匹配的状况,从有法可依到有法必依,再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系列的法治过程都无法是完善的实施和贯彻。

当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攻坚克难时期,社会秩序伴随着利益分化而陷入了一定的动荡,道德信仰的沦丧、社会信任的瓦解、贫富矛盾和官民矛盾的显性化、群体性事件的频繁爆发、食品安全危机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等诸多问题,成为暴露我们这个时代弊病的特征。对法治放松下去的社会特征必然是这样,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开始将“法”的力量上升到全面的高度。我们就日益暴露出来的社会弊端现阶段的处置方法是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中国道路上的“变局”体现了人民不仅仅在经济方面对利益的诉求,更是体现了我们人民对社会生产积极性的呼吁,“全面”的战略并不是要抹杀这类“变局”,而是我们主动学会适应“变局”,从而实现中国式发展的新跃进。

四、全面从严治党——更追随法治和宪法

我国的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人类自存在起,所做的事情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自由。自由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个受压制的人不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然而,只是每个人享有自由,未必会形成一种合力促进国家富强,因为自由有时候也是一股分散的力量,于是,我们又发现了产生合力的奥秘——民主。曾经的我们在过分信赖中国共产党时,未曾预料到很多党员为了个人利益的绝对自由,而走上了与人民相背离的道路,这样下去,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是岌岌可危的,国体甚至也会被混淆,更何况是我们正在探索的社会主义道路。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依法治国的延续,更把着眼点放在引领中国发展前进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这一特殊社会人群身上。

当然,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时代是习近平时代,江泽民选择的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保证党的廉政教育,胡锦涛选择的是利用“科学发展观”来理清党员与中国发展的关系,而习近平则是“苍蝇老虎一把抓”的铁腕决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过惯了安稳和谐的时代进入习近平时代之后,可能有所不适应,但是,将从严治党置放于“全面”的高度,的确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对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也展示了我们有必要重新在人民心中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党员形象。

自由是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全体中华人民都想获取的最高人生价值,然而,我们因为道路上的“变局”,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而民主下的自由是允许的,全面从严治党似乎是为前三个“全面”造势,但也或许是党的问题最猖獗时期的一种铁血政策。我们倡导和谐发展,但或许,这样更能保证我们的道路红旗不倒。[5-6]

五、对道路“变局”的全面战略探索

“变”是我们抵挡不了的时代节奏,而我们又撞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改革开放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我们此时的任务不仅是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更是为中国道路能继续前进而应对道路的“变局”。30年变革的冲击力是巨大的,与30年前的社会相比较,每一个人都会承认,社会巨变了,当然在,最容易受到国际社会瞩目的还多是一些外在的变化。而社会学家关注更多的是还是社会内在的变化,即体制变革、制度变革、政策变革、关系变化、观念更新。30年的经验证明,这种内在的变化比外在的变化要艰难得多、缓慢得多。而且变革与不变革总是并存的、交互影响的。在每一个方面都是有变的部分也有不变的部分,既有变革,也有传承。正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全面”战略,并不是当今时代的特例,在更久远的时间,它们就已被提出来作为中国道路的指路明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变局”正在挑战着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属性,中国道路的方向选择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我们需要做的是做出更大的“变局”来替代原有的“变局”,这就是“四个全面”战略的现实需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为了让道路目标更加清晰,全面深化改革是想实现道路目标的途径更加有效,全面依法治国是为了道路不会转向,而全面从严治党是为了造势。“全面”这个词汇具有很强的意义,一方面显示了对问题考虑的周到,但是,深层次的含义是全部都要,则略带有激进的色彩。我们进入了习近平时代,格格不入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在胡锦涛领导的科学发展观时代中保持着相对和谐协调的中国发展模式。“四个全面”战略将关键战略都上升到“全面”的高度,然而,今日已不是它们首次提出时的国情,或许,正是内忧外患异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我们采取的方式比较出乎意料,但也符合中国国情。但我也相信,很快就会有人观察到“四个全面”战略的不足,因为经济不可能降低身份与政治同等地位,而利益的协调也不能依靠法治或者党治来实现,在尽快实现中国的新一轮社会转型后,会及时地调整过来,重新恢复相对平缓与和谐的中国发展模式。

但“四个全面”战略的共同特点是在保证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旗帜不倒的情况下实现中国新的发展。这种新的发展既能够解决“变局”所带来的社会危机,又能够指示新的中国道路前进方向。虽然是探索,但已不仅仅是“摸着石头过河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推进改革,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我们要克服弊病就要推进改革开放,推进改革开放就要继续解放思想,所谓解放思想,就是要从旧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然后在此基础上,在大多数人共识的基础上,推进改革。

人与国家乃至世界都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境地,正因为不完美,我们就无法预测到未来道路上会产生怎样的“变局”。我们在道路探索中能够尝试做到的是让战略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梦想凝聚探索的勇气,让历史成为坚守的见证。

[1]颜晓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3(4)87

[2]杜黎明.“四个全面”的逻辑结构及理论创新[J].观察与思考,2015,7(5)55

[3]田克勤,张泽强.准确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J].思想理论教育,2015,5(5)32

[4]涂大杭.全面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思考[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5,12(6)70

[5]邸乘光.“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5)46

[6]陈文剑.当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综述[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8(6)69

D61

A

重庆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点委托项目“习近平思维方法论研究丛书”(15CQS121)

白向阳,男,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等

猜你喜欢

变局四个全面小康社会
楼市新变局
中国,在变局之中开新局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美经贸变局将走向何方
外币清算变局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