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人的跋涉
——太行儒商路军锋印象

2016-10-25葛葆庆山西工人报

新丝路(中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路军儒商阳城

葛葆庆(山西工人报)



一个人的跋涉
——太行儒商路军锋印象

葛葆庆(山西工人报)

之一,柳溪、坡底、获泽河

从获泽河到柳溪,也就300公里之遥。这段路程,路军锋走了10年。他走的是一条以商养文、以文促商之路。话说2016年6月末的一天,路军锋冒雨驾车自阳城来并,为的是到柳溪大厦清点一下他的著作。晚上,他进入大厦内的工作室,他工作到深夜。他在精心校对一本新著《太行大儒》。凌晨,当他打开停在路边的他的坐驾“路虎”时,立刻惊呆了,他的车被撬了。后备箱里一片凌乱。他的几百册书被翻得乱七八糟,但他知道,没丢什么值钱东西。那些书不是窃贼喜欢的东西。路军锋自言自语道:“这个笨贼!我这儿没有放钱!”豪车只装书,让笨贼很失望。路军锋这些书是准备赠送朋友的。

从2012年开始,他共有6种著作。计有:中国传统人物、太行山文萃、诗人过太行、书法传天下、笔墨传香——历代书论精选、神秘的阳城、太行大儒。(迄今为止,路军锋业已刊印约110万字的著作,他还写了许多新体和古体诗。现在,他是《天涯诗刊》的总编)。1969年,路军锋出生在阳城县获泽河畔城底村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自此,太行山接纳了他。太行,由于“行局之宏”,非“太”不足以当之。(明·唐枢)

按照诗人潞潞的说法:“自战国起,中国文坛耳熟能详的文豪大家们相继步入太行。这些人中有柳宗元、杜牧、程颢、欧阳修、元好问、陈廷敬等。他们无不被这座雄奇的山脉所震撼。”于是,他们便寄情于山水间,相互印证,相互塑造……山乎,水乎,文乎,人乎。仿佛路军锋为这里的山水而生的;这里的山水仿佛是他的背景音乐。一开始,路军锋便不同凡响。因为家贫,他没有按部就班地读完高中,再上大学,他上的是“社会大学”。一场意外的变故曾经使他浪费了十年岁月。但十年的蹉跎也让他成熟了。历史,仿佛注定要让他在这个节点上遭受磨难。也许,这不是停顿,而是修整。正如他所诗:日月逆行三千六,铸剑磨没十年功。这是一个人的跋涉。诗曰:几度御风起碧海;依然寻梦上层楼。

之二,走马岭和王屋山

又是十年,路军锋在阳城县的走马岭上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外闯荡多年的路军锋,是在2005年回到家乡的。他从一个毛头小伙子,变成一个视野开阔,办事稳重的青年。村民们对他刮目相看,寄予厚望。通过选举,年仅35岁的他被村民们推上村委会主任的位置。2008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这一干就是十年。路军锋从干苦力开始,然后做到小包工头,又从包工头到新农村建设、又到城中村改造。他先是改造坡底村的村容村貌。改善村民生活,让坡底构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然后,他又兴办休闲项目,投身公益事业。2008年,路军锋成立梦之路户外运动有限公司起,相继在骏马岭和虎头山建立了休闲游乐中心和动物园,并对外开放。由于在当地建设中的突出贡献,2010年,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现代化建设委员会授予路军锋“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称号。

2008年至今,路军锋连续多次荣获阳城县“模范共产党员”称号。骏马岭上的商业和娱乐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阳城的原住居民说:我们这里越来越城市化了。也不必去晋城,也不必去太原,咱们阳城越来越繁华了。但路军锋所做的不仅是繁华绮梦,他更多的时候还是回到文化的地盘上。(直到现在,人们还弄不清他的身份。他到底是商人还是文人?是企业家还是书画家?)阳城人后来发现,路军锋在事业大体成功之后,一次次驱车去河南济源县的王屋山。他到那里干什么?原来,他是去找河南书画界的朋友聚会。他的朋友李向军是济源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向军写一笔流利的二王行书,军锋十分称道。到了济源,军锋就一头扎到书画的圈子里,挥毫泼墨,托砚论道。在王屋山庄,他还与紫微阁的道长一起交流书艺,操琴赏画。为了书法艺术,他多次去河南、山东等地求教。归来后,就一头扎进曹全碑、张迁碑,孜孜不倦地练他的隶书。但他又谦恭自爱,深藏不露,很少显示他的书法水平,更不让他的作品进入书画市场。下山之后,他驱车前往郑州,为的是拜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的秘书以及其他书画名人。在那里,他见识到了“名人书法”,也见到了“书法名人”。2015年,他在省城书画家的帮助下,组建了梦之路书画艺术研究院,开展了一系列书画创作、研究活动。紧接着,他又在《三晋都市报》包了书画版面,宣传书画院的成就。他的书法之梦一直从太行山向外延续。这正是:王屋胜景凭谁问,樵村归路客先知。

之三,驾岭,麻地,王莽岭

2015年冬天,一张国画写生作品刊登在山西日报“黄河副刊”。画的下方注明为:阳城/驾岭乡/麻地村。这是路军锋于早些时候组织的一次阳城古村采风活动的成果之一。时间是在10月底,那阵子,阳城山里已开始有冬日景象了。画家们刚刚画了一幅水墨写生,就耐不住凛冽的寒风了。于是,路领着大家依依不舍地撤了。这是一个写生小组,成员有黄克毅、李凤歧、马令舒等。在阳城写生期间,路军锋每天亲自驾车为大家服务,同时,自己也画一些速写。这位“利他主义者”,此前还陪同山西美术院院长王学辉先生到同样的几个地方写生。又有一次,路军锋还以画家身份参加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采风团直上王莽岭和棋子山写生。难道他是书画家的“掮客”?不是的。他完全是出于一种热忱。在驾岭乡写生时,路军锋和画家们对村民们的一些小物件——诸如马灯、油壶、小石磨等都很感兴趣。回城的路上,他们还巧遇一个电视剧组正在拍摄《白鹿原》。诗曰:画里家山风物盛;楮间笔墨意味浓。

之四,琉璃厂,宋庄,798

2015年初冬,路军锋有一次北京之行。每次赴京,硫璃厂是路军锋必去的地方。那儿,仿佛是他朝圣的福地。在那里,他总是先去中国书店买书。这些书有两大类。一类是关于国学的;一类是关于书画的。然后,他便踅入荣宝斋。在那里,他可以购得印石,或者欣赏黄永玉的巨幅荷花、启功的楹联等。天还早,那天他又乘兴去游览798美术工坊。那是一片庞大的艺术工场。大到铜雕铁艺,小到剪纸、刺绣,凡是与艺术沾边的东西那里都有。他还看到就像欧洲一些城市广场常见的那样,有人在街角为游客画素描头像。走了两个小时,颇觉疲累。第二天,路又叫了好朋友都果山,驱车直接开往宋庄。宋庄,是个画家村,也是名利场。这里浓缩了全国民众对书画市场的向往。该大红大紫的,也就大红大紫了。该萧条的也早就萧条了,该发达的不到宋庄也发达了。在这里,酷爱书画的路军锋获得的教益非浅。回到阳城后,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焚膏继晷地坐在他的书桌旁做他的功课。笔者曾经问过他:你什么时候练字啊?答曰:晚上。您什么时候编书啊?——晚上。那么,您晚上几点睡呢?12点以后吧。诗曰:才从庄子逍遥游;又上米颠书画船。

之五,花果山和南华门

花果山。南华门。这是两个大相径庭的词汇。在路军锋这里,这两个地方要在同一天里抵达。花果山,在太原和榆次的山洼里夹着。这是一个休闲林地或者说是一个大型庄园。一般人还真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路军锋却是这里的常客。(这里有书画室。他常在这里写字。)2014年,路从这里运走两匹骆驼,是去充实他在阳城的动物园的。2015年,路又从这里为阳城动物园引进六只美丽的梅花鹿。花果山庄园的负责人叫四侯。据说,四侯经常和路互赠一些民俗收藏品。2016年6月中旬的一天,路上午去了花果山,下午又去南华门(如果说北京宋庄是个画家村的话,太原南华门就是个地地道道的作家村。这个村里的许多作家,在路军锋看来,就和坡底村村民一样熟悉和亲切)。这一天,天空下着毛毛细雨。空气极好。路没有带伞。当他步入位于南华门东四条的省作家协会时,他的愉悦心情可以想见。因为他已经是省作家协会的一员了。

当作家,正是他儿时的梦想。现在,当真实现了。但他对这个名号还是不太满意。他自己给自己的定位是:“太行儒商”。他最近正在校订完成的准备付梓是《太行大儒》。在这本书里,他详尽地描述了32位太行大儒。其中,有画坛大师荆浩、萧照;教育家郝天挺、李俊民;杰出的财政大臣王国光;政治家张慎言;名相陈廷敬等。这些儒家,是中国民族文化传承的血脉。路军锋在该书的前言中写道:这些大儒,“他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太行山上闪耀;他们的人性光辉经过数千年的洗礼,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和尊崇,成为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太行山属华夏系和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体系的巨大褶皱带。在这个两翼并不对称的巨大褶皱里掩藏着多少动人的故事和人物啊。(太行山里如果不出这多大儒和众多儒商,真是辜负这里的山水了。)世居太行山南部端口的路军锋,自称“太行闲夫”。其实,他并不闲。试想,他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从坡底走到南华门。走得好辛苦,哪来闲工夫?最近,路军锋又从阳城骏马岭出发,越过花果山,一直走到了《天涯诗刊》的封面上。在这个封面上,路军锋面貌清癯,目光深邃。背景深沉,深藏若虚。真是雅人深致,清标出尘——活脱脱一个“太行儒商”。

2016年7月26日草于并州三庆堂

猜你喜欢

路军儒商阳城
山西晋城阳城次营镇:蚕桑宴打造绿色生态品牌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清前期扬州儒商的文化投资与文化场的形成探究——以小玲珑山馆主人马曰琯为例
天下为家
儒一儒商—儒商文化的精神
儒商益宝 挺起民族脊梁
《扬州儒商志》创新之我见
淮上重镇——秦汉谷阳城遗址
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的历史贡献
第8路军第129师部队发展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