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枝摘果,建构动态式语文课堂

2016-10-24倪凌云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诗文探究语文

倪凌云

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学任务主要是依靠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来完成的,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遭到严重扼杀。在新课改的春风下,人们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让语文课堂由传统模式转化为动态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日常教学环节中来,便成为重中之重。笔者从多元激趣、读诵结合、自主探究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探索,有如下体会。

一、多元激趣,化静为动

如在苏教版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中,我通过课件进行课堂引入,向学生展示了鲁迅一生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学生在惊讶之余,对鲁迅的生平事迹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自发进行了文本的阅读。之后我综合运用图片、视频、文本等多种形式对课堂内容进行展示,完成了课程教学的内容。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我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图画形式的随堂练习,练习题多为选择题和判断题这两种易于学生操作的题型,由学生自主移动光标进行选择作答。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就会有美妙的音乐响起,学生还可得到一些小礼品的奖励;而如果回答错误,则会有遗憾声响起。这样教师可以立刻了解到当堂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动态随堂练习环节的增设,避免了以往练习题的枯燥,将教学内容与生动的声音、图像结合在一起,使得教学内容化静为动,有效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代教育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曾经说过,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通过新兴的媒体技术,把课堂内容多元化,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二、读诵结合,品味音韵

例如,在苏教版《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中不同语境下各个词语的具体含义,达到与词语的情感交融,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觉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我设计了让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的环节。在向学生讲解完了诗文大意之后,我要求每个学生大声地朗读诗文,融入自己的感情,寻找诗文中的抑扬顿挫之感。学生一开始朗读时,都不知道如何进行断句,在我的指导下又进行了几遍朗读之后,逐渐找到了诗文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随着朗读遍数的增加,很多学生已经渐渐能够将诗文背诵出来了,朗读的韵律感,也在背诵中体现了出来。

将朗读和背诵相结合,让学生的情感和诗文相交融,就是把学生由“知之者”变成了“乐之者”,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诗文的背诵,得到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同时也一扫传统古诗课枯燥乏味的现状,将课堂氛围充分调动起来。由此可见,读诵结合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主探究,深化思维

在“人本主义”教学思想下,教育绝对不只是一种单向的提供知识的行为,更应该是一种发掘学生自身潜能的方式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弃原有的权威式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自由,将自主探究融入到课堂中,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使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以完成教学目标。那么在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中,又如何让学生做到自主探究呢?

在写关于“奋斗”题材的一节作文课上,我给学生们上了一节展示课。这节课不是由我来讲,而是由学生们来讲。每个人把自己用得最熟的、被自己引用得最多的一两个素材整理出来,分享给同学们,并说明为什么喜欢这个素材,它具体应该怎么用,它还可以用到什么题材的文章中去。我们知道,现在有很多杂志针对初中生都出版了专门的素材集。如果学生们只是单纯地自己去看的话,可能只能记住很少的一部分,并且不知道具体的用法;但是如果由其他同学来讲解,记忆就会比较深刻,自己也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个素材。

在自主探究中,每个人都有上台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是这节课的主人,这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们对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深度思考的优良习惯。

总之,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这三点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始终,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

作者简介:江苏省启东市建新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诗文探究语文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曹操诗文中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