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之以疑,启之有道
2016-10-24孟渊
孟渊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它主要通过师生在课堂上提问与回答的互动,让学生获得普遍进步,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有效提问是一种课堂艺术,必须改变提问的方法,明确提问的目的和内容,掌握提问的技巧,正所谓“思之以疑,启之有道”。
一、改变提问的传统方式,使提问兼具激发性、鼓励性。
改变教师指定学生回答的固定模式,利用位置变换、趣味抢答、连环问答等形式增强问答的趣味性和问答对象的未知性,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参与提问和设计,改变“生从师问”的被动局面。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去思考问题、大胆提问,让老师回答,或让同学回答。通过提问的互换角色,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炼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特级老师沈峰曾借班展示了一节课,刚开始就让学生通过提问了解新老师,“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ats your hobby ?”,通过老师的回答,学生们对新老师的特征、家庭、爱好都有了了解,沈老师先一句“Its a secret.”,但随即耳语告诉学生她的年龄,一下子就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缓解了学生紧张的气氛,并且很自然地过渡到所学的新内容,教会学生质疑,激励学生综合运用英语。
用直观提问法,借助事物或图片进行,这样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用优差生搭配提问法,让好学生给学困生引路;用连锁提问法,让每个学生都有听说练习的机会;用交叉提问法,让学生相互提问,既能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又能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等,或在提问之前加上“抢答”两字,学生听了会产生一种冲动 ,要第一个回答这一问题,积极性就调动起来。如教学关于“hobbies”的内容时,让学生进行连环发问“Whats your hobby?”,然后立刻请学生扮演小记者,进行采访追问并进行报道。
二、明确提问的目的和内容,使提问兼具思想性和悬念性。
课堂提问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指向,避免在教学时出现过于随意的问题,把握预设性问题和生成性问题直接的关系,避免教师在提问时出现的“明知故问”的现象,课前要精心设计好提问的内容和形式,注意要围绕课堂教学中心,选择重点、难点来问,做到有的发矢。学生有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认真备教材而且要认真备好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内容提问时,可提问中差生;而对知识难点提问时,可提一些好中生。如上阅读课时,对一些根据课文内容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就请中差生回答;对一些深层次的理解题,体会作者言外之意,推断性的问题,回答时需自己用英语组织句子的问题,可让好学生来回答。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所提问题,使每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如在教学“My e-friends”时,用“We can share lots of things with our friends.What do you want to share with your friends?”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呈现精彩。也可以诱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种思路考虑此话题,故意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把水搅混”,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情境中的悬念法就是用疑团、困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在讲、练、读、议各个环节都可以带着问题进行,也可以在学生注意力涣散时,用问题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选用悬念式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易捕抓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急于求知的心理,为整堂课的主动学习埋下伏笔。如在教学“colour”时,出示没有色彩的画,问学生:Is it beautiful? No!进一步提问:Lets make it colourful!What colour is the sky /rainbow? What colour are the trees/flowers? 一幅没有颜色的图画激发了他们寻求色彩的欲望,同时引导学生打开了想象翅膀,让学生巩固了颜色单词,在开放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富有情趣的提问,能使学生在思考答案时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三、掌握提问的技巧,使提问兼具发展性和互动性。
1.注意提问运用的发展性。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儿童的发展水平分为如下两种:第一种是儿童业已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的“现有发展区”;第二种是正在形成而尚未形成的发展水平,即“最近发展区”。这两种“发展区”是一对矛盾,是学生发展的动力。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其难易程度要在“最近发展区”内,可以运用以下提问方式:
(1)适当提高式。所提的问题,不仅要有回顾知识的作用,而且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迫使学生动一番脑筋,以获取有关知识,就好比“摘桃子”,要让他们随意伸手摘不到,一定要适当跳起才能摘到。如教学season时,可以从复习天气入手,提供给学生四季的图片,让他们比较:Is the weather same in each picture?再由different weather引出different season,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会感觉生硬,知识的掌握也会更牢固。
(2)架桥铺路式。课堂提问时,所提的问题有时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作适当的点拨或提示,也就是帮助其架桥铺路,促其完成思维定向,使其思路豁然开朗,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在教学season中的spring时,课前我让学生观看了有关春天的录像,并且设计以下问题:1.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2.What can you wear in spring?3.What can you see in spring?4.What can we do in spring?其中第三、第四个问题得到的答案最多,这些丰富的回答不仅让学生掌握了spring这个词,而且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把旧知和新知进行了融合、滚动。随后在教学summer,autumn和winter的时候,学生顺其自然地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发展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真正实现语言的综合运用。
(3)挖掘潜力式。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潜能。注重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不同层次学生创造各种尝试、探索、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通过“找错误”、“设陷阱”等方法让学生学得更细,学得更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阅读训练时,我连续问了几个What is the (动物) doing?后,突然问Why is the rabbit jumping?学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但稍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起来:The tiger is catching the rabbit.The rabbit is playing sports.He is a player.等等。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也用到许多没学过的动词现在分词形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注意提问运用的互动性。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一个问题的提出,学生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所以在进行师生互动讨论式提问时,学生在教师及同学之间相互启发,老师对学生回答提问不能急于求成。同时,提问要与恰当的鼓励性评价相结合,教师应该认真评核学生的答案,用不同的方式评价,包括检查学生的答案;估测其他学生的是否听懂答案;重复学生回答的重点;对学生所答内容加以评价;依据学生答案联系其他有关的材料,引导学生回答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或追问其中某一要点,即进行延伸和追问;更正学生的回答,就学生提出的新见解,补充新信息,也可引导其他学生参与对答案的订正和扩展,可以运用以下的提问方式增强互动性:
(1)开门见山式。这种提问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许多教学环节如引入新课、复习巩固及讲解分析时,常用这种问法。如在巩固新单词时玩游戏“Whats missing?”,既能达到检查的目的,又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2)拓展式。此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多用于“横向扩展”某一知识的理解范围,从一个问题生发出去,开阔思路,扩展知识面,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Christmas”时,用一句“What do you know about it?”就可以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谈到日期、标志物、活动、歌曲、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内容。
(3)归纳式。归纳作为提问方法,可在一段小结或一节课结束时运用,如“What do you learn from it/this lesson/this unit?How do you ...?”,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助于创设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思维总是保持积极的状态,并且使学生始终感觉知识的活水源源不断,促使学生输出更丰富的更多内容的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考虑在合适的时机,以饱满的热情,用合适的提问策略把它们呈现,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质疑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每一位学生在设问解疑的过程中都能得到发展。